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誕生了難以計數的本土神祗。上至莊嚴廟堂,下至偏僻坊巷,香火千年。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海峽兩岸持續至今的海神傳說吧。


媽祖——福建莆田人,本名叫“林默”。我國東南沿海信仰的海神。

(圖為湄洲島媽祖誕辰1057週年紀念大會)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這位少女生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那一年,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3月23日。她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年僅28歲。

在林默短暫的一生中,她精於醫術,治病防災。鄉親們都願意請她看病解難。不僅如此,生於海邊的林默還熟知水性,通曉天文氣象。莆田湄洲島的海峽一帶礁石眾多,海況複雜,時常有漁船商船在此觸礁遇難。林默就盡己所能觀察天候變化,事先告知船戶們能否出海,一旦有海難,她還親自前往營救落水的海員水手。久而久之,民間越傳越神,說她可以“乘席渡海”,“預知休咎事”。後來,人們乾脆把她叫做“神女”或“龍女”。

林默逝去後,民間的傳說一代一代流傳,從未停止。

(圖為媽祖收服黑龍晏公。媽祖廟裡那尊黑臉鼓眼的菩薩就是他。晏公還成了媽祖手下水闕仙班的總管,協助媽祖保護漁船民海上平安。)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圖為媽祖佑護明軍抗擊倭寇。相傳媽祖在明軍劣勢時,干擾日軍戰船,讓其繩斷帆落,明軍士氣大振而痛殲日軍)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派出船隊去給琉球屬國冊封。這趟路程浪高水險,若是平時那定然是危險重重。但船隊出海以後,只見兩條大魚在前方排開海浪,給船隻引路。到了夜間方向難辨,萬隻海鳥又在上空飛翔引導。

原來這是媽祖顯靈,漫漫海路竟然三天就到了。在使節們踏上那霸港(今日的美軍基地)時,感激涕零,舉行冊封琉球王的大典之後,大家一起去天妃宮給媽祖焚香致謝。並且留下了“朝宗永賴”的匾額和一副對聯。


王爺,千歲——道教神祗,臺灣地區民間信仰的海神。

(圖為臺灣民間關於王爺的法事)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和福建廣州和臺灣中部盛行的媽祖信仰類似,王爺是福建閩南和臺灣南部最流行的海神,俗稱“南王爺、中媽祖”。

廟宇中王爺的造型十分威嚴。大多穿著明朝漢服裝束,有的是錦袍玉帶的文官,有的是頂盔貫甲的武將。

(圖為五府千歲之一池府王爺坐像)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這些地區的人們相信,

王爺是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並能為人民驅除一切邪惡與瘟疫,還帶著尚方寶劍斬奸除惡。人們把供奉王爺的廟宇稱為“代天府”,把王爺出巡稱為“代天巡狩”。

相對於媽祖,王爺的來源就非常複雜。

有說為唐高祖或唐明皇,為了測試張道陵張天師的法術而誤殺了360名進士。事故之後,皇帝痛心不已,為了彌補罪過,把他們全部封為王爺。讓他們遊歷四海,接受人們的供奉。

也有說明朝將要滅亡之時,360名進士不願意為清朝效命而全部自盡。玉皇大帝感念他們的忠義,就特別加封為王爺。讓他們巡視天下,獎善懲惡。

還有說因為海難,360名進士被溺斃,被天帝追封為王爺,希望其英魂能繼續庇佑百姓。

海神信仰在兩岸——媽祖與王爺


產生的緣由:

由於我國沿海地區海況複雜,變化莫測。普通民眾生活不易,往往遭受海難和暴風雨的侵襲。人們便對大自然產生了順理成章的敬畏心理,因此希望通過神明來佑護日常生活。這種樸素真實的願望一直伴隨著海峽兩岸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直至今日現代社會依然能依稀見到往日的虔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大海養育的沿海人們在長期和海洋相伴的生活下,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這也已經匯流到我國博大的歷史長河之中,奔流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