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中專是現在的什麼水平?

香蕉你個不難呢

關於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來回答,應該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且每個人的看法和見解都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當時的情形並不是很瞭解,沒辦法給出具體的答案,如果撇開這些客觀條件,我們認為1981年的中專應該屬於現在的二本大學的水平。


那時候剛剛開放高考政策,一般可以選擇考高中,然後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或者是大專,中專這塊的話,初中生也是可以考取的,我們考慮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的家庭子女較多,沒辦法負擔子女讀書,又不希望輟學務農,影響孩子的前程,就會選擇縮短孩子讀書年限,讓孩子報考中專學校,獲得一個好的工作機會,但是沒有參考考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可見1981年的中專學校中,還是有很多的優秀者屈於其中的。


據網絡數據顯示,1983年之前我國大中專每年招生人數都在30萬左右,那麼1981年的招生人數也應該是30萬左右,但是1981年是剛剛恢復高考時候,加上覆習人數,一共都有600萬左右的參考學生,因此錄取率也比較低,大概是在5%左右,再來看看近年各大一本類院校的招生數據,例如安徽是15.9%,江蘇是7.51%,天津是25.02%……當下社會報考生源基數大,招生也在擴招,如果這兩批考生放在同一的條件下報考,想必是具有極大的競爭力的,可以保守的估計,1981年的中專是現在的二本院校水平。


其實,在1981年那個年代,能夠考上中專對於每個家庭的意義都是很巨大的,中專的學習專注實踐,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可以直接進入供銷社、銀行等單位,都是傳統意義的“鐵飯碗”,還是相當好的。


決勝網

當時的中專有兩種,一是初中畢業直接考的,由於考上中專就有鐵飯碗,所以當時都是初中的尖子生,考不上中專的才考了高中,其實當時初中考上中專的應該把一生葬送了,他們的水平上了高中應該都能考上後來說的985,而他們大部分都當了老師和護士。

二是當時有一大部分中專錄取高中畢業生,和高招同時進行,當時是本科、大專、中專,但這三批錄取和在一起當時的總錄取率是4/100,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專也必須進入4/100以內,4/100應該超過今天211的錄取率,也就是說當時初中考上中專的相當於今天的985,高中考上中專的至少相當於今天的211


古今多少事21

看了這麼多回答,基本上都回答錯誤。1981年的時候考上中專是不準初中生參加考中專的,當時的考大學考中專的都是一起全國7月7日統一高考,大學錄取後分數差點的上中專,甚至相當一部分人上了大學分數線由於志願填報等原因而去上中專的,哪時候外語才剛剛納入考科,滿分30分或者50分的。當時全國的考數並不比現在少,但全國錄取的大中專人數僅有25萬至30萬人左右,當時上箇中專比現在上985或211都難,如果說只相當現在上二本,這是根本不瞭解當時的難度,客觀的說,當時考上技校都比現在二本難(農村學生是不能上技校的),技校畢業也是包分配的,只是大中專分配到單位是幹部級別,技校是工人級別而已。這批人現在都是50歲以上的人,都是我們國家的中堅力量,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領導崗位,副國級省部級領導大有人在,但你從他們的簡歷上或許看不到,大多是中央黨校以及在職研究生或博士生學歷。如果你認為我回答有錯,你可以去問這個年代上大學或中專的人,現在可能是你爺爺或奶奶輩,也可能是你爸爸或媽媽輩,他們會給你最好的回答,因為他們是親歷者和過來人!


手機用戶50589847535

中專的基本說明:分大中專(高中畢業考的)、小中專(初中畢業考的);學制:以上兩種畢業待遇一樣,大中專一般兩年,小中專四年居多,部分三年。95、96級應該是最後一屆包分配的。基本四十五人的班級考上中專的概率就是一個,比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高40-60分。比如中師除高40-60分外,加試:美術、音樂、體育,經歷過同學都知道80~90年代初中專職美術、音樂、體育老師配備好的不多,特別在農村!

還有一個奇葩的地方:我們市的七縣一區,因為中師畢業回原藉,單獨我們縣的中師比全市分數線再高40分,換句話說,我們縣的上中師的成績,比市一中高100+,變態歷史……


路鑫之路虎科技

其實由於受當時條件的限制,中專裡面是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在1980年~1992年中間,農村和縣城大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都去讀了中專,大城市裡的中等成績的學生去讀中專,考中專比考高中的難度還大。

其實仔細想想,雖然接受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大學,但是從選拔率來說,相當於現在的二本以上的學校吧。

現在很多縣城的領導或者教師骨幹,學歷很多都是中專,他們也是當年比較優秀的一批人。

80年代中專大專畢業可以直接進銀行、供銷社,類似現在:讀研還是公務員的選擇,況且現在讀研也未必是鐵飯碗。

因為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中專比高中好,中專和大專本科一樣可以包分配,有鐵飯碗,很多家裡比較貧困的,需要提早工作的,學習成績還比較優異的,選擇去讀中專。

在網上有很多網友也介紹了自己的經歷或者看法:



鐵齒紀先森

這個要分兩個概念對比。一是考生在年輕人中的層次,無論初中專、高中專都相當於現在的985。當時,中專錄生考試參加的有一部分為初中應屆畢業生中的上游同學,而考上的大多為尖子生,實際同意上的為家裡實在困難到很難再供其上高中了,還有家裡耽心政策有變的。第二部分為社會生,是以前多少屆畢業的初中生、高中生及高中肆業生,還有自認為知識水平不錯的一些初中未畢業社會人員,甚至還有工農兵學員(為改亦工亦農身份)。第三部分為高中應屆生和補習生中自認高考把握不大的人。而第二第三部分考上的也極少,就是當時高中應屆畢業快班生參考人員也是一成考上,其它人更難。當時,先是初中專高中專混編,一邊上高中課(速初型),一邊上專業裸。後來是初中專學制三年,高中專學制兩年。這些中專生構成了現在省市縣鄉幹部的基礎,各企業單位幹部層的基礎(現在一般標示博士碩士官員的大多為這些人)。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是按知識水平說,當時初中文化知識水平不如現在的小學畢業生,高中不如現在的初中。不過,大多在以後邊工作邊學習,與時俱進。


魚磊衛靜

我1992年中考,作為農村放牛娃,考分排名全縣第37名,為了“城鎮戶口“,放棄重點高中的創新班,去杭州讀當時的“全國重點中專“”,電力類的,縣裡只招兩個人。讀了四年,畢業後進系統。雖然,現在我手下有9名985學校的研究生,幾百名本科生,但沒能上全日制大學是我終生的遺憾。

職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畢竟不能和全日重點大學的學究型教育相匹敵,當你在專業和管理上都要有所突破時,必須依靠後續的自學來彌補,好在我們這些老中專生學習力還是很有底氣的。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圈子的能量還是不容忽視,重點中學和大學期間的校友,是在行業和社會生活中相互幫襯的重要資源,這樣認為是不是“俗”了點,但這就是現實。


老牛37939712

勾起遺憾的話題。我妹妹小我兩歲,84年初中畢業,以全校前幾名的成績考入本市全國重點中專,14歲的年齡對未來沒有什麼規劃,當時覺得早上班減輕家裡負擔,而且當時後續學歷與初始學歷在用人上區別不大。中專畢業立即考上了天津大學五年制本科直讀班,當時全市招生30多人,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時還剩十幾人,老師推薦她繼續讀研,她放棄了,因為專業與她中專不搭,她更喜歡中專時的專業(模具設計),當時作為嘗試天津大學只開了這一個專業的本科後續學歷,她讀這個專業是無奈之選。

再之後她自學了CAD,取得了會計證,讀了英語大專班,經歷了下崗,出國,在生完孩子之後,以37歲的年齡繼續求學,在澳洲取得了建築結構設計工程師資格,並一直從事這項工作。說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那個時候能考上全國重點中專的初中生,都是學習力很強的,但我國的用人條件比較死板,一刀切,使得那個年代的中專生落下心中永遠的遺憾。我比她早兩年上了高中,考取了大學,但我妹妹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祝她永遠幸福!


雲淡風清43929701

我家是農村的,81年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我們是把中考成績的前多少名(我現在記不清了)讓參加中專中師學校的招生考試,那時也叫預選,我當時是全縣的第三名,也就莫名其妙的進入了師範學校,三年後我站在講臺上時才19歲,在學校的推薦下,我當時分配到我們縣裡的一所重點完全高級中學,我的其他同學全分配到鄉下的初中挑大樑,帶初中的重點課,當時非常缺初中各學科的老師,中師畢業帶初中的課程的都算高學歷了。我在校長辦公室工作兼教初中的歷史,我的初中同桌還在學校補習,他一有時間就來我的辦公室來閒談,偶爾也來蹭飯,現在的結局是,我是黨校畢業的本科,後來通過我的學生關係和自己的努力調入省會城市工作,屬於一般職員。而我的那些同學現在不是專家就是教授,要麼是處長,也有三個廳局級的高官。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是國家教育改革的犧牲品。當時優秀的初中生被一網打盡進入中專師範,81年是首次招收,82年就開始有初中補習生考入師範,可以說極大的保護了一部分優秀的初中生上了高中,是他們現在成為國家的棟樑。


風雨無阻18213538

看了那麼多人對老中專畢業生給了那麼高的評價,說實話,確實值得欣慰,欣慰的是給了這些人一個認可和承認。我是過來人,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條件下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公正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學習生涯是必要的,儘管在當時能考上中專已經實屬不易,但和考上大專、本科的人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八幾年全國的高等學校比較少,錄取率也因此非常低,如果非要拿錄取率來和現在比較的話,那個時候能考上中專的人,考上現在的二本以上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至於有些人說能考上現在的985、211有些言過其實了。客觀的說不論什麼時候,學生的學習水平都是有差距的,這個是不能否認的,你們非要比較的話,當時能考上大專、本科的人,如果拿現在來說,考上現在的985、211應該有可能,但也不是絕對的。

八幾年高考剛恢復沒幾年,國家招生名額有限,所以能考上中專的人也算不錯了。那個時候,國家還是計劃經濟時代,對於考上中專、大專、本科畢業生是由國家包分配的,農村戶口也可以轉為城鎮戶口,因此,很多因為考上了中專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那個時候因為學校少,錄取率低不得以上了中專,是那一代人的遺憾,在人生履歷表上初始學歷永遠被定格在了中專一欄,中專是個什麼概念?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專只相當於高中學歷!國家至今仍然把中專和高中劃等號,也影響了這些人一生各種各樣的待遇。

比如,在工資待遇計算上,兩年的學習生涯是不承認工齡的,而大專以上的畢業生則可以在計算工資的時候把上學的時間計算在內的,這對於中專生來說有些不公平了。

說明一下工資工齡是怎麼回事?國家在計算核定工資方面有一個政策,就是大專以上畢業生在核定工資時,可以將上學的時間計算進去,也就是大專可以上找三年,本科上找四年,依次類推,而中專畢業生則不享受這個待遇。

如果在機關工作,級別上中專就要比大專和本科的人多奮鬥許多年,比如,中專畢業生要8年時間才可以從辦事員轉為科員,而本科畢業生則可以直接轉為科員,而研究生不但可以在工資上多計算很多工齡時間,還可以直接被核定為副主任科員。

因為當時是國家包分配的,因為所學專業不同,又都是對口分配,很多人被分配到了企業,他們在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轉型中紛紛下崗,因為學歷低,年齡偏大,再就業成了問題,生存十分艱難。

八幾年的學生不論考上什麼級別的學校,都是十分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的,中專生雖然學制只有兩年,但所學知識都是實實在在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很多人在日的工作中表現出色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對於現在沒有下崗的中專畢業生來說,仍然是單位的中流砥柱。

八幾年的人現在已經步入老年,很多女人已經退休,男人也將陸續面臨退休,他們為國家貢獻了青春和才華,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應到受到人們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