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中國股民的命運要改變了!

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孤注一擲不可取,儘量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轉。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永遠不要滿倉,在不知道電梯是向上還是向下時,最好先踏上一隻腳試試。

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中國股民的命運要改變了!

在中國股票市場上,散戶虧錢的原因:

(1)逆勢而為。

股民炒股第一天就會被警告:炒股一定要順勢而為。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炒股亦是如此!所謂順勢而為就是指大盤長期均線的走勢呈現多頭,大趨勢向上運行,這樣的行情下擇機入市,只要不是垃圾股,,賺錢還是大概率的!但是大部分股民在股市中往往把這句話拋在腦後,總覺得自己選的個股趨勢不錯,邊果斷買入,接下來的日子就是苦苦等待解套,短則等待幾個月,長則等待幾年。

(2)只愛短線。

只要是股民,心中都有幾個牛股,有的漲了300%,有的漲了500%,甚至漲了1000%!但是你可以看看,除去特力A等幾隻妖股,有幾隻是十天半個月可以實現的!哪一個牛股不是經歷了至少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有這樣的漲幅?

(3)永遠滿倉操作。

無論炒股資金是多少,每次操作必梭哈,全倉買入,隨後股市下跌,只能幹看這自己的賬戶虧損越來越大,割肉吧,不忍心,不割肉,繼續虧損,等反彈時也無資金做T,沒等達到自己的買入價,又開始殺跌,最終散戶基本都會滴血割肉!

決定盈虧的9條炒股真經

1、股市永遠是心理和資金的博弈場所,沒有好的心態,沒有資金保護意識,必然要在股市中慘敗。

2、“忍不住買股票,捨不得賣股票”是我們散戶虧錢的最大原因。我們散戶在資金量方面、消息渠道方面、研究分析方面、人脈關係方面都比不上機構,那麼我們只能完善自己——買股票之前忍一忍,賣股票的時候果斷一些,“貪”和“怕”是股市最鋒利的兩把尖刀。

3、交通事故的發生,大部分都是由於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是色盲,就能看到紅綠燈,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都“視而不見”;股市中大部分虧損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因為不遵守紀律,給自己定的止損位和止盈位多半是形同虛設。

4、任何時候都不要依賴別人,股市裡最可靠的是自己。與其為機構折腰,不如自己好好去學習研究,完善自己。

5、股市嚴格來說就是一個大賭場,只不過被國家允許罷了。那麼對於我們這些股民來說,既然進了股市這個賭場,願賭就要服輸,股市賺錢虧錢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態給弄壞了。大部分賭徒就是因為心態變壞,從而陷入不斷虧錢的惡性循環。

6、股市裡面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專家也未必是贏家,不是專家也未必是輸家。

7、不要盲目學太多的分析方法,因為盲目地學習只會讓我們喪失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什麼是黃金分割,什麼是波浪理論,知道怎樣看報表,知道了分析市場消息,卻容易忘掉“止損保命”這個最基本的原則。

8、我們對於陌生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所以總是頻繁換股;然而陌生的東西充滿著未知的風險,很多個股我們都不知道它們是屬於哪個行業,不知道是否已經是高位,不知道上漲背後的原因,就盲目買進,結果損失慘重。因此,頻繁換股是不可取的,頻繁換股增加了我們對於股市的陌生感,頻繁換股的結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而且錯過主升浪,頻繁換股是我們虧損的最大原因之一。

9、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股市裡也存在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理性地在大漲後退出,在大跌後搶進。逆向思維,是股市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我們要知道,股市是反人性的。

做交易的人都知道要順勢而為,可是往往搞不清楚順那個勢?為何而為?

技術分析的核心手段需要交易者明白一些基本道理,其中一個就是要 通過技術分析解決交易的方向以及判斷行情的級別。如果方向和級別定了,那麼你的進出場時間框架上的依據也有了,報償風險比基本就能確定了。這些都與時間周 期息息相關,無論你做的是中長期趨勢跟蹤還是短線波段交易甚至是日內超短線,都離不開這一核心問題,那麼如何做到順勢?

我們經常會看到各個時間週期的走勢是相反的,小週期中的趨勢有時在大週期只是調整;小週期中趨勢突破的失敗可能是大週期調整結束的進場點。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把時間框架做一個簡單的定義,以4-5倍時間差做一個獨立的時間週期。

比如:一個月4周,一週5個交易日,一日有4小時,小時有4個15分鐘。依次類推就有了周線級別、日線級別、小時級別、15分鐘級別等。

我們以小時圖為核心交易,把上一級別的日線圖稱為大週期時間,把15分鐘圖稱為小週期時間。每個時間之間依次是連續的,做交易的時候主要關心上下兩個時間框架的走勢,切不可從月線圖直接越過周線跳到日線圖或者小時圖去看。時間週期其實就是我們看待市場走勢的一個模式。

打個比喻:周線圖就好比望遠鏡,日線圖就是走近一點看,那麼小時圖就是放大鏡,15分鐘就是顯微鏡了。

大小週期在同個圖表上是怎樣關聯的呢?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

簡 單來說,如果核心交易圖表為小時圖(60分),那麼,小時圖的20日均線的方向就是小時圖的走勢核心,也就是小時圖級別的“勢”,要想順勢的話,就不要和 本週期的20日均線方向相反。同樣的道理,小時圖上的5日均線就是代表15分鐘圖上的20日均線!小時圖上的20日均線也就是日線上的5日均線。

說道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如何看上下週期之間的關係,什麼叫順勢?如何順勢?

如果本週期和下一週期的趨勢相同的時候,趨勢就會相對流暢,可以按照這個原理找到價格在時間上的突破點,也就是價格變化的臨界點。甚至可以從時間框架上簡單的看出市場是否會引起震盪而做出規避。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正確時獲取了多大利潤,錯誤時虧損了多少。

當有機會獲利時,千萬不要畏縮不前。當你對一筆交易有把握時,給對方致命一擊,即做對還不夠,要儘可能多地獲取。

如果操作過量,即使對市場判斷正確,仍會一敗塗地。

承認錯誤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能承認錯誤,也就會原諒別人犯錯。這是我與他人和諧共事的基礎。犯錯誤並沒有什麼好羞恥的,只有知錯不改才是恥辱。

人對事物的認識並不完整,並由此影響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與流行觀點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見和主導的潮流互相強化,直至兩者之間距離大到非引起一場大災難不可,這才是你要特別留意的,也正是這時才極可能發生暴漲暴跌現象。

永遠不要孤注一擲。

如果有心留意一下兵法的思想體系,再對比一下世界頂級的交易大師的投資心得可以清楚得看到兩個不同領域的思想家在靈魂深處的思想碰撞,和這種碰撞所迸發出的耀眼的智慧光芒。2500年前的《孫子十三篇》可謂人類歷史上論述軍事思想的典範,歷代軍事著作無出其右,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總結出的軍事原則和思想體系,對交易的重大指導意義。

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中國股民的命運要改變了!

一、慎戰思想:《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舉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軍事家告誡後人的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輕言戰事,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存亡、和人民生死的大事,符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是能否開戰的基本標準,即開戰的"風險/收益"比。領導人絕不能因為"憤怒"而輕開戰端。交易同樣事關個人的事業發展、公司的興衰、以及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交易大師也一再告誡投資人,從事交易一定要慎重,不可動用自己的生計來做股票。資金的投入一定要在出現好的時機時才進入,交易的唯一理由是目前是一個好機會,而絕不能因為情緒而盲目交易。

二、勝於易勝:《兵法》雲: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交易同樣注重在行情明朗時動手交易。交易者立心以平淡為上,無險為高; 冒險為不得已,非存心為冒險而冒險。交易技巧是簡單的,當你試圖用複雜高深的手段解決技術問題時,你並不是想真正解決問題,而是在賣弄無用的學問。著名交易大師"斯坦利。克羅"曾經說過:"除非在你看來行情已經簡單得就像彎下腰撿起牆角的錢一樣簡單,否則什麼也別做"真正高明的交易者往往看不出他高明何處,因為在他進場交易的時候行情幾乎是人人都已經明白了。總是"後發而先至"。

三、知形任勢:在戰爭中高明的將帥特別注意利用外部有利的形勢,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廣]弩,節如發機。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交易也特別注重"形"與"勢",所謂形即目前市場的狀態,勢即價格的趨勢。高明的交易者也和高明的將帥一樣,總是順勢價格的趨勢,去推波助瀾,而不會去螳臂擋車。"重勢不重價"是一個重要原則。"形態"、"趨勢"分析在交易中佔有極其的地位,能否辨清形勢是關係到交易業績和資金使用效果的核心因素。


在投資這個領域,“帶著鐐銬起舞”有可能不是種限制反而是種保護機制。最典型的比如老巴說的“一輩子只打二十個孔”,又如最常見的定投指數基金。看起來這些行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時間放長後經常發現“鐐銬”居然變成了金手鐲。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自由行動”總跑不過自己的虛擬盤的原因。

能不斷帶來新的預期的公司往往比較受到市場青睞。但這裡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新預期都是圍繞主業增強或者產業鏈升級,並且主要的預期都“說到做到”持續被證實,這就是優秀甚至偉大公司的好苗子;另一種的新預期跨度大且喜歡跟著風口走,又總是不斷用新預期掩蓋未實現的舊預期,這就是不靠譜甚至老千公司的種子選手。

就公司與價格的相對關係來說,用靜態較高的價格買入公司雖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特別是這個公司如果未來不斷的變得便宜,那還能反轉為一筆上佳的投資。最怕的是買入的時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貴了,這說明買入的邏輯從根部就錯了。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快速改錯的能力,否則等錯誤坐實的時間成本都高的讓人想哭。

高效經營類的公司初看上去很難有明顯的壁壘,但這種高效經營可能量變到質變,進而形成真正的基於規模或者技術和客戶粘性等方面的高壁壘,但等這一切確認時往往已經接近成熟期。對這種公司而言,在初中期階段最重要的應是把握三點:1,長週期的需求擴張;2,專注並具有強烈產業抱負的團隊;3,不斷“說到做到”的執行力。

資產負債表的惡化從定性來講不是好事,但引起其惡化的原因需要一分為二的看。一種伴隨的是收入增速的明顯下降,以及同期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異常;另一種是收入高速增長,但需要前期墊資或者規模效益不足而導致負債率大幅上升和現金流的惡化。前者往往預示放寬信用到極限後期收入端還將面臨更惡劣結果,後者相反是由於需求爆發過於快速超過了當前資本的消化能力。

今天看到一句話:“什麼叫侷限?侷限就是砍柴的以為皇帝都挑金扁擔。”實在是太到位了!

如果你想學成功的價值投資,千萬別天天去背巴菲特口訣;如果你想創業千萬別天天看各種成功學,你最需要蒐集的是大家是怎麼失敗的!一個沒有把各種失敗案例研究透的人,不可能成功。那些只是天天告訴你“某某就是好,你做了某某就會煥然一新大獲成功”的,不是書呆子就是騙子。

牛市裡大家談的都是高彈性,幾輪股災下來又開始關注“怎樣避免淨值波動”了。其實淨值回撤本身是市場波動的附帶品,完全拒絕回撤等於與投資為敵。但同樣的波動在不同的背景下意義截然不同:泡沫環境下的傾向應是拒絕波動,低估環境下則反而需要擁抱波動,而絕大多數不可知的環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動。

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中國股民的命運要改變了!

一本書裡寫到:“平庸的將軍,在面對複雜環境時會給自己羅列一堆堆難題和問號,焦頭爛額而找不到北。真正的將才,則快刀斬亂麻,從貌似平常的事態中一眼窺透本質和要害,並果敢行動。”這和投資決策其實也異曲同工,優秀的投資人無論對市場還是對公司都善於抓主要矛盾,並能由細節見整體並最終形成決策的“邏輯支點”。

從估值的角度而言我個人第一怕的不是貴,而是價值難以衡量。難以衡量的核心要麼是變量太多要麼是距離能力邊界太遠;第二怕的還不是貴,而是便宜的陷阱。看起來便宜容易讓人下狠手,而一旦證明是陷阱就是大虧。如果其他要素都較為確定,那麼“貴”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問題,至少易衡量。但估值的重要假設說不清或者被推翻就很要命。

很多事情你只要努力付出了,沒功勞也有苦勞,勤奮會有個基本的收益保障。但投資這行既殘酷又簡單的特徵在於,從來不問你付出了多少,而只看你對不對。這種類別的工作,努力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否則,方向不對,越勤奮越坎坷,越痴迷越瘋魔。

同樣是運氣,投資新手大多是因為好運所以看起來正確,而投資老手則往往通過正確去取得好運。前者是隨機和被動的,而後者是高概率且主動的。一個人的投資業績,幸運一兩次很正常。但如果看起來總是那麼幸運,那其中肯定有種吸引好運氣的因素叫“能力”。而投資開悟的一個標誌,就是學會區分能力與運氣的分水線。

前兩天分答有朋友問如何向著職業投資努力。其實職業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選擇,特別是在初期階段的淘汰率會很高。投資職業不職業其實無所謂,專業不專業才是關鍵。另外開始職業投資最好是在熊市,殘酷的環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評估自己和體會投資的困難。熬不過去說明不適合,熬過去了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侷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瞭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