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每年6月8号,全国人民都会主动化身为正义贴心小天使,警察叔叔会主动骑车送人、明星们在微博上各种打鸡血,宣传正能量、甚至连广场舞大妈都选择休息两天,让整个夜晚都静的和5000米的珠穆朗玛峰一般。

这一切,都由于一件事--高考的日子到了。

上大学真的很难吗,可能还不如中考!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高考已经持续了41年,这41年中,确实有无数人穷孩子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比较典型的就是80-90年的这代人。

当年高考制度刚恢复,据史料记载,1977年那一届,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但因为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学校没那么多,所以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

虽然录取率很低,但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录取率上升到6.59%。

而当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是安排就业的,且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的人才奇缺。

所以穷孩子们只要考进了名牌大学,就相当于实现了阶级跳跃。有人大概统计了一下,在80年代初,只要就读北上名校,基本有30%的人会直接进入党政军所属的各部、委、办等正部级机关。

这批人捧上“金饭碗”以后,只要不犯错,混到现在再怎么样都是省部级的人物,再差也会是一个正处级。

而没有进入党政机关选择继续深造的,那可能就更牛了。

不信贴一个复旦大学数学系77级的同学录,给你们扎扎心。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高考在我们的上一辈以及上上一辈的心中,就是普通人翻身的利器,考入名校即等于光宗耀祖,再不济至少也能混到三五年能买上学区房吧。

然而并不会,这个年代的名校毕业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比一般人混的稍微好一点而已。

很多人不明白,80年代那一代大学生,20年后都是顶尖的人才。但越到后面,似乎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到现在,也有不少北清交复毕业的人,可能会因为没有户口,甚至连自己所呆的城市都没有立锥之地了。

难道是人的智力下降了吗?

从高校扩招后的录取率说起。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从这条曲线你们能看出,近40年来,高校的扩招有多大。1999年算是一个巨大的跳跃,扩招正式开始,成为高考录取率的分水岭,这一年,录取率达到了56%。

到了2016年,高考的录取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2.1%。

这个录取率真是比中考高多了。

2015年上海市参加中招考生77566人,提前招生批次高中录取7914人,统一招生批次高中43991人,普通高中录取率仅为66.9%。

从录取率的角度来对比看,似乎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并不是高考而是中考了。

在上海,大约55%-60%左右的毕业生才能进高中,余下的学生是进职校技校的。

能进高中的学生当中又分三个层次:市重点、区重点、一般高中。而好的民办初中和好的公办初中(理科班)是进市、区重点高中的主要生源,一般公办初中是进职校技校的主要生源。

所以只要上了一个还行的高中,不是太差的几乎都能考上大学,无非就是大学的好坏而已。而中考却有一半的机率将你送到技校去,你说比起来哪个更难。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这不再是一个一考定终生的年代

看见一个关于《中国哪里考北大清华最容易》的文章,里面发了一组北大清华在各省的整体录取率: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这个表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点就是,广东作为一个一线城市,录取率居然在广西以下。是广东的生源不好教育底子差吗?并不是,广东的教育水平并不差,起码高校分布够均衡,大多数地级市都有本科院校。

但是清华北大的录取率那么低,是为什么?仔细想想应该是有这两个原因:

1、广东毗邻港澳,经济发达,尖子生的选择较多,去香港以及出国读大学的比例相对较高。

2、广东重商。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繁荣多样的经济形势,以至于那里的人民寄希望于提升学历去改善生活的期许很低。所以他们也不一定强迫小孩啥事都不管要学习第一。

并且广东人现在普遍务实,比如李嘉诚创办的汕头大学,也是注重培养企业人才,就明白企业家思想上,还是觉得务实经济至上。

第二点,是广东独有的城市属性特点决定,而第一点,却越来越成为一线城市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首选,由于眼界和人脉圈以及经济能力增强,对于一线富裕家庭来说,国内顶尖的学府相对国外的大学而言,也不算那么有吸引力了。

比如最近CWUR发布的2018-2019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的清华北大断崖式下跌,马上就跌出前100名。

抱歉,通过高考想实现的阶层分流,早已结束了!

前10中,除了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美国占了8席。在前100名中,美国大学占半壁江山,有51所大学入围。

从这个排名看,清华、北大只相当于美国50名左右的三流大学。

而中国别的名校排名更低: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第136名;

浙江大学,全球排名157;

复旦大学,全球排名170;

中国科学院大学,全球排名189;

南京大学,全球排名200;

中山大学,全球排名202;

中国科技大学,全球排名209;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排名265。

所以高考对于一些富裕-----特别是那些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家庭而言,重要程度早已大大的降低,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的实在太多了。

高考在80-90年代,是当之无愧的一考定终生,也是无数人进入社会的一个起点。但是现在的起点不再是一个高考可以决定的了。

当然,也不是说高考完全不重要。对于社会排序倒数的家庭而言,高考依旧是最高效、最简单、最公平的决定命运的方式。

很多人问,需要功利性的读书吗?

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读书就是很功利性的,而高考就和以前的科举一样,是一种想让自己人生翻盘的手段,这没什么不对,但是将高考视为人生唯一的翻盘手段,认为只要读好书上名牌学校,人生就能圆满了的话,会特别的打脸。

看看自己身边那些考上名校,但是不幸选错专业又没有职业规划、没有远见的人,最后其实也并不比那些二本甚至是技校的人混的更好。

明白了吗?高考只是你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筹码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的筹码。

人的一生是一场长跑,不能因为某一次的领先或是落后就对人生绝望,调整好脚步,选择用怎样的方式跑下去才是一辈子都要思考的事。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主动管理,十年投研,配置全球;立即下载掌上基金,体验好买特色产品牛基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