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一、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開始的。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4O年前,小崗村的18家農戶為了能吃飽飯,“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率先實行的“分田到戶、包產到組、包產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乃至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後,18名小崗戶主在一份錯字連篇的“生死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的公糧,不在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作牢殺頭也幹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孩子養活到18歲。”

這張契約紙是隨手從小孩作業本上撕下的。18名戶主還宣誓 : 不向任何人說出去,親戚朋友也不例外,誰洩密誰就不是他娘養的。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分畝到戶,一年就越過溫飽線。沒有不透風的牆,鳳陽縣、安徽省領導先後注意到了小崗。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親自到小崗一看究竟。萬里三句話後,讓隊長嚴俊昌亂了一年多的心終於稍稍平靜。第一句:“你是不是共產黨員?”第二句:“過去生產隊長好當還是現在好當?”第三句“你們這樣幹,形勢自然會大好,我就想這樣幹,就怕沒人敢幹。你們這樣幹了,我支持你們……現在有人批我們小崗開倒車……地委能批准你們幹3年,我批准你們幹5年。”汽車行至村頭,萬里仍不放心,再次招呼嚴俊昌過去:“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說我同意的,讓你幹5年。”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幾個月後,鄧小平的一席話,讓嚴俊昌更加塌實了些:“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乾,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而我知道的城市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擴大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是從從基本工資加記件提成、承包開始的。

“三部委“聯合發文,可看出商業“改革”的端倪 :

1978年10月商業部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聯合發文《關於在理髮業推行基本工資加超額提成獎勵制的通知》:為了貫徹執行華主席和李先念副主席關於改革理髮業工資形式,做好理髮工作,提高服務質量,扭虧增盈的指示,商業部於今年二月以(78)商層字第6號文件,通知在理髮業試行基本工資加超額獎勵的制度。從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試點的情況看,效果比較好。凡是試點的單位,都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提高,減少了理髮排隊久等的現象,營業額大幅度增長,企業扭虧增盈,職工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實踐證明,這種工資形式,是適合理髮業手工操作的特點,有利於把企業經營的好壞同企業職工的利益聯繫起來,進一步做好理髮工作的。但是就全國來說,這一改革的進展不快,有的地區停留在原有試點單位,有的地區還未開展。最近,華主席又指示,要把理髮業實行超額獎勵的辦法繼續搞好。 文件還就:積極擴大試行範圍;健全各項制度;嚴格執行服務操作規程;加強定額管理;精簡人員充實理髮勞動第一線等提出多項具體要求。文件強調,在理髮業實行基本工資加超額提成獎勵的辦法,是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級有關主管部門一定要在地方黨委統一領導下,加強協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妥善解決推廣過程中的問題,以保證這項工作在理髮行業中順利推開。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二、打開國門,對外開放,是伴隨著高層出訪開始的

1978年2月,在中央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草案)》的會議上,鄧小平建議,對於歐洲共同市場要迅速派人去進行技術考察。對於共同市場,對於日本、美國,要專門成立一個班子,不幹別的事情,集中力量,專門研究。要注意國際動態,現在是對我們最有利的時機。總之,要抓緊時間,多爭取一年時間都合算。

3月25日,鄧小平在會見挪威外交大臣時說,戰略上,我們的觀點明確得很。我們對於自己有清醒的估計,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同西方世界合作。要研究一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肯定有些我們是不要的,但是為工農業服務的,有些領域我們現在是沒有的。

4月,在中央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鄧小平同志又一次強調,目前的時機是有利的。粉碎“四人幫”以後,思想解放了,可以拿資本主義國家行之有效的辦法為我們所用。要想一想,現在思想解放得夠不夠,到底還有什麼障礙?看看在上層建築方面、生產技術方面存在什麼問題?

對不同發展類型國家建設經驗和辦法日益理智的態度,促成了1978年5月中國政府西歐五國訪問團的成行。

這次訪問,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中國政府名義派團訪問西方發達國家。出訪前,鄧小平專門找代表團主要負責人谷牧等談話,要求他們在訪問中,要廣泛接觸,詳細調查,深入研究一些問題。好的也看,壞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現代工業發展到什麼水平了,也看看他們的經濟工作是怎麼管的。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驗、好的經驗,我們應當把它學回來。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訪問西歐五國代表團從5月2日到6月6日,對法國、西德、瑞士、丹麥、比利時的15個城市進行考察,會見了許多政界人士和企業家,參觀了許多工廠、農場、城市設施、港口碼頭、市場、學校、科研單位和居民區,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資料。

回國後,代表團負責人谷牧向中央政治局作訪問彙報,著重談了三方面問題:第一,戰後,西歐發達國家的經濟確有很大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已經落後很多了,他們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管理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第二,西方發達國家在資金、商品、技術方面要找市場,都看好與中國發展關係,我們要很好地利用這個良機;第三,國際經濟運行中有許多通行的辦法,凡是對我們有利的,都可以採納運用。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谷牧發言後,中央政治局展開了討論,葉劍英、聶榮臻和李先念在發言中表示,外邊的情況,谷牧這次出去清楚了,講明白了,該是下決心採取措施實行的時候了。

我國對西方發達國家和正在進行改革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層出訪活動空前活躍。高層出訪依然保持高增長,1978至1979年度上升了35%,而且佔到全部出訪活動的52%。這反映了出訪活動對中央決策的諮詢參考作用在繼續增強,服務和服從於改革開放啟動的功能和作用也在增長。出訪活動在以後一個相當長時間裡,維持了這種狀態。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出訪活動在黨和國家歷史的偉大轉折關頭,承擔起特殊的使命,對改革開放的醞釀和啟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通過大量的出訪活動,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發現了中外發展水平的差距,看到了國際社會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拓展了探索本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思路。這種影響直接反映在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務虛會上。

中央召開這次務虛會議的目的是,通過總結30年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研究國外經濟上的成功經驗,討論如何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訪不同發展類型國家所獲得的信息,在會上引起高度重視。會議重點討論了引進問題,特別是如何加強技術引進、擴大外貿出口、採取靈活方式利用國外資金等問題。會議期間,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農林部、一機部、國家建材總局、冶金部、財政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研究室等部委負責人發言。這些發言在總結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大膽地涉及了國家和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想和改革措施。這次會議上的發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國際先進發展水平為參照,在比較借鑑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規劃未來發展,這使得醞釀中的改革開放方針呼之欲出。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

改革開放40週年:先對內“改革” 後對外“開放”

[王金昌 ]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