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绘画陈列馆珍藏了15-18世纪来自几个主要欧洲王国的知名艺术家的杰作,其中德国、佛兰德、荷兰这三个北方国家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三个南欧国家的画作各占一个半区。我们就从北方三国看起。

首先看到的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于1511年绘制的《圣三位一体的朝拜》。丢勒二十多岁时就已成名,我们在马德里曾看到过他那个时期的自画像,非常高贵和自信。他以笔法细腻、透视精准、比例完美著称。眼前的这幅祭坛画是他为家乡纽伦堡的一座礼拜堂所绘。上方中间是圣父托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圣子,最上方是代表圣灵的鸽子,左边的圣母和右边的施洗者约翰率领众人跪在十字架两旁。下方左边是教宗率领宗教代表,右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率领世俗代表进行朝拜,这样的设计让我想起之前在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看到的丢勒的另一幅名作《玫瑰花环盛宴》。与那幅画中画家将自己画在世俗人群中不同,丢勒在这幅画右下角的位置单独绘制了自画像作为签名,画家手持的方板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创作日期。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伊尔德丰索祭坛画》是鲁本斯1630-1632年受荷兰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Clara Eugenia,1566-1633)委托绘制的一幅三联画。中间的主画面描绘了七世纪托莱多大主教圣伊尔德丰索(San Ildefonso de Toledo,607-667)接受圣母玛利亚赐予十字褡的场景。右联便是伊莎贝拉和她的主保圣人奥地利的圣伊丽莎白;左联为她的丈夫,荷兰的联合执政者阿尔伯特(Albert VII,1559-1621)和他的主保圣人卢万的圣阿尔伯特。伊莎贝拉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Felipe II de España,1527-1598)的女儿,两岁时便被许配给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52-1612),不过古怪的鲁道夫宣称谁都不想娶。无奈之下,腓力二世在临死前将西班牙统治下的荷兰赐给伊莎贝拉和她未来的丈夫,条件是她必须嫁给鲁道夫二世的弟弟阿尔伯特。阿尔伯特当时已是托莱多的大主教,为了结婚只好辞去主教职务,与妻子共治荷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伊莎贝拉会出资委托鲁本斯绘制这幅祭坛画并捐赠给布鲁塞尔的圣伊尔德丰索兄弟会了。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鲁本斯影响了不只一代佛兰德画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卫·特尼尔斯一家。老大卫·特尼尔斯(David Teniers the Elder,1582-1649)曾向鲁本斯求学,他的儿子小大卫·特尼尔斯(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1610-1690)间接地受到鲁本斯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老特尼尔斯的孙子大卫·特尼尔斯三世(David Teniers III,1638-1685)和重孙子大卫·特尼尔斯四世(David Teniers IV,1672-1731)。小大卫·特尼尔斯是这个绘画世家中最出色的一位,他1632年加入安特卫普圣路加画家公会,1644年被推举为会长。当时尼德兰的统治者利奥波德·威廉大公(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of Austria,1614-1662)邀他绘画并聘请他管理自己的艺术藏品。这幅绘制于1650年的《利奥波德·威廉大公在布鲁塞尔的画廊》描绘的就是画家自己陪利奥波德·威廉大公观看刚刚购得的51幅意大利画作。利奥波德·威廉大公总共收藏了一千四百余幅绘画,大部分目前都保存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提到荷兰,我们不得不惊叹,荷兰居然在那几个世纪出了如此之多的极其优秀的大画家。首先要说的是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人,因其对油画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被称为“油画之父”的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

在他那个时期,画家通常采用植物或矿物材料研磨成粉后用蛋清调和成颜料,缺点是干得太快,色彩也不够柔和。扬·凡·艾克尝试用油代替蛋清,并将其广泛应用。据意大利美术史学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的著作所称,扬·凡·艾克是油画技术的发明者,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已为现代学者否定。早在12世纪初,油彩的配制技术已有清晰地描述和记载,并被应用于木雕彩绘等艺术创作中。不过,扬·凡·艾克确实将这种技术在木板绘画中发扬光大,随后影响了荷兰和意大利等地的众多画家。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他1435年创作的《阿尔博盖蒂红衣主教》。整个画面线条细腻、色彩柔和,完全不同于哥特式的平面呆板,令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跃然画上。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1399-1464)是与扬·凡·艾克同时代的早期尼德兰画家。他的作品受到扬·凡·艾克的一定影响,但较之前辈,他更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幅1440年绘制的三联画《基督受难》表现出耶稣受难时众人的悲痛心情。圣母玛利亚哭倒在十字架下,左边搀扶她的是福音书作者圣约翰,右边跪着的黑衣人则是本画的出资人。左侧一联为抹大拉的玛利亚,右侧是手持带有耶稣面容的头巾的维罗妮卡。

喜欢把自己画到画里的丢勒、喜欢把人画胖的鲁本斯及油画之父艾克

下一期,我将为您介绍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他擅以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其作品称得上是开创了欧洲风俗画的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