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平庸的“完人”

寧可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平庸的“完人”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對待不同類型的下屬,可採取不同的帶人之道,使他們克服短處,發揮長處,為組織發展增添人力資源:

知識高深的下屬,懂得高深的理論,對其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淺的下屬,聽不懂高深的理論,對其應多舉明顯的事例。

剛愎自用的下屬,不宜循循善誘時,對其可以用激將法。

好誇大的下屬,對其不能用表裡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

脾氣急躁的下屬,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對其用語須簡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下屬,要多誘其說話,不然你將在雲裡霧中。

頭腦頑固的下屬,對其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頂牛之勢,應看準對方的興趣點。

在這裡,實際上提出了"帶人的前提在於察人"的問題,做到既要察人所長,用人之長,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寧可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平庸的“完人”

對一個人才來說,性情是天生的。但作為管理者,應能"巧奪天工"地運用人才,使之既顯其能,又避其短。以下是10條察人的經驗之談:

(1)性格剛強卻粗心的下屬,不能深入細緻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論述大道理時,就顯得廣博高遠,但在分辨細微的道理時就容易粗略疏忽。此種人可委託其做大事。

(2)性格倔強的下屬,不能屈服退讓,談論法規與職責時,他能約束自己並做到公正,但說到變通,他就顯得乖張頑固,與他人格格不入。此種人可委託其立規章。

(3)性格堅定又有韌勁的下屬,喜歡實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細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徹,但涉及大道理時,他的論述就過於直露單薄。此種人可讓他辦具體的事。

(4)能言善辯的下屬,辭令豐富、反應敏銳,在推究人事情況時,見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問題,他就說不周全容易遺漏。此種人可讓其做謀略之事。

(5)隨波逐流的下屬,不善於深思,當他安排關係的親疏遠近時,能做到有豁達的情懷,但是要他歸納事情的要點時,他的觀點就疏於散漫,說不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這種人可讓他做低層次的領導工作。

(6)見解淺薄的下屬,不能提出深刻的問題,當聽別人論辯時,由於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滿足,要他去核實精微的道理,他又反覆猶豫沒有把握。這種人不可大用。

(7)寬宏大量的下屬,思維不敏捷,談論精神道德時,他的知識廣博,談吐文雅,儀態悠閒,但要他去緊跟形勢,他就會因為行動遲緩而跟不上。這種人可用他去帶動下屬的行為舉止。

(8)溫柔和順的下屬,缺乏強硬的氣勢,他去體會和研究道理就會非常順利通暢,但要他去分析疑難問題,他就拖泥帶水,一點也不乾淨利索。這種人可委託他根據上級意圖辦事。

(9)喜歡標新立異的下屬,瀟灑超脫,喜歡追求新奇的東西,在制定錦囊妙計時,他卓越的能力就顯露出來了,但要他按部就班地做事,卻會發現他辦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遺漏。

(10)性格正直的下屬,缺點在於喜歡斥責別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剛強的下屬,其缺點在於過分嚴厲;性格溫和的下屬,其缺點在於過分軟弱;性格耿直的下屬,其缺點在於過分拘謹。這四種下屬的性格特點都要主動加以克服。所以可將他們安排在一起,藉以取長補短。

寧可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平庸的“完人”

金無足赤,對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只要無傷大雅,何必過分計較呢?最重要的是發現他最大的優點,以及能夠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

現代企業領導學主張對人實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個人能力的強弱,是長處短處的綜合;"功",是指這些能力是否可轉化為工作成果。

寧可使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的平庸的"完人"。


寧可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平庸的“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