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昨天去參加孩子幼兒園的家長會,很多家長討論說,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就焦慮得不得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每天送孩子來學校,孩子賴床磨蹭的時候,自己就焦躁的不要不要的。自己情緒一上來,孩子的情緒也下不去。怎麼辦?

其實,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那就先從自己開始說起吧。

01

有次因為外出工作了一週,很多事情堆積著待處理。那天早上,想著女兒可以早點起來,早點送她去學校,然後我就刻意早點開始我的工作。但是她就是不起床,儘管後面醒了,她還是不想起來。起初我還是有點耐心的,但看著時間越來越晚,大概從八點鐘開始,一直拖到了九點多。

我開始有點小情緒了,想著反正遲到什麼的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都醒了不想起床,那也由她自己決定吧。我就待在書房,想想開始安排今天的工作,但我進入不了工作的狀態。看了會朋友圈,刷了下微博,糾結著今天的計劃被打亂了。

“爸爸,快過來…”女兒在房間裡大聲的叫著我。我再次從書房走到房間,“你該起床了!”女兒沒有回話,“已經很晚了,都九點多了,你不去學校了嗎?”

女兒依然沒有回覆我。“好吧,我在外面等你”我又走去了書房。

幾分鐘,女兒又在喊我過去。

我開始有些焦慮的情緒,只想著快點送孩子去學校,好馬上開始今天的工作,然而幾番下來,我焦慮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甚至可能帶有些不滿,這次,我沒有馬上回應女兒,而是慢吞吞走到房門前。

我再次催促她該起床了去學校了,她選擇迴避我的話題,女兒可能是感受到了我的情緒,她也明顯的有些情緒,沒有和我說話。

我那時大概也覺察到自己當時的情緒不對,後來也就沒再催促孩子,沒多久,女兒便自己起床了,我陪她刷牙洗臉,然後送她去學校。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路上,感受涼爽的風,我的情緒比剛剛好多了,我便蹲下來和女兒道歉。

“對不起,爸爸剛剛的情緒不好,這是爸爸自己的問題,需要我自己來承擔。因為爸爸想著今天有好多工作,原本想到你今天會早點起床的,所以在你醒來的時候沒有好好的陪著你,只想讓你快點去學校。剛剛爸爸情緒不好的時候讓你也覺得難受,是嗎?”

女兒點了點頭。

“這些是爸爸的情緒,和你沒有關係,對不起,你可以原諒我嗎?”

“可以!”女兒終於沒再回避我的話。

“謝謝你!”我說。

“那我們可以去吃早餐了嗎?爸爸。”女兒笑著對我說。這話風變得太快了,我自己還沒有從自己的情緒中完全走出來。而孩子在我和她道歉,以及澄清了這件事情的經過和產生的情緒之後,她卻已經釋然了。

02

很多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哭,孩子一哭,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我們可以認識到,那只是孩子的情緒表達的話,你允許他哭,允許他不開心的狀態,允許他難受的狀態,卻可以在他旁邊陪伴著他

等孩子的這個狀態結束之後,再向他了解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得到過很好的接納,我們往往也不允許孩子有情緒。

孩子之所以容易哭,是因為哭是一種情緒表達,孩子在哭泣的過程中,就把很多情緒釋放出來了。但是,成年人已經不大會哭了,我們總認為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羞恥的,甚至哭也要偷偷的找個地方哭,因為擔心自己的情緒不能被接納。

因為父母自己的情緒都沒有成長,所以,更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

不準孩子哭,不準不快樂,不能讓孩子去體驗自己的情緒,也不能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的情緒沒有學會成長,但是我們的年齡卻慢慢的長大了,越大越被情緒牽著走。

我們因為自己焦慮,所以常常不斷的催促孩子快點。

我們因為害怕難過,所以希望孩子在我們面前要表現的快樂。

我們因為害怕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讓孩子體驗和感受真實的情緒流動。

也許孩子為了‘照顧’父母,會暫時的把情緒壓下,或只呈現出父母想看到的一面。但壓抑的情緒卻一直在暗流湧動中。

而我們的情緒產生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的想要把這些情緒發散出去,好像要把情緒扔給對方,這樣自己才能更舒服些。那些不能表達的情緒,我們就壓著藏著,但它們還是在那裡呀。所以,總會找個其他的方式再釋放出來,用被動攻擊的方式對付對方,雙方的關係就會慢慢變得不再流動起來。

比如,我在情緒焦慮的狀態之下催促女兒上學,女兒自然不想承接我的焦慮。她會刻意避開,或者她其實也有情緒了,但是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述出來,或者孩子還不具備把她的情緒表述出來的時候,孩子就會迴避,或者其它的方式,比如用被動攻擊(拖延)來回應父母的情緒。

03

相信很多人在孩提時期都遇到過,母親因為一些小事生父親的氣,你想去哄媽媽開心,但無論怎麼樣對媽媽說話,媽媽也不理不睬,面色冷硬,讓你體驗一把冷暴力。

又或者,爸爸媽媽吵架打架,孩子很難受,想發揮自己的自戀去維護下家庭關係,誰知道爸爸媽媽分別把你拉進來玩“雙打”。

父母之間的矛盾衝突,成年人的情緒,往往自己把握不住的時候,一轉身就遷怒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承接。

我們大部分成年人的情緒還處於沒有長大的階段,用武志紅老師的話來說,大多數的成年人,心理上還是嬰兒。所以,一言不合吵個架,愛情小船說翻就能翻,友誼巨輪說沉就能沉。

每個情緒沒有長大的孩子,通常都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沒有得到情緒的接納。

甚至,為了自我保護,不得不迴避自己的真實情緒;為了照顧父母的情緒,不得不建立了虛假的穩定感。於是,我們的自我,要麼變得僵化不能自如的表達情感,要麼變得像沒有長大的父母一樣,卻經常在自己的孩子或伴侶面前崩潰。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曾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女孩的吐槽,因為手機丟了,女孩很擔心手機裡面的銀行賬戶、通訊資料洩漏等,著急的不得了,於是和男友訴說,希望男友可以安慰一下。

誰知道男友完全沒有體會她的心情,而是告訴她,你以後不要丟三落四,下次出門的時候你該怎麼做,重要信息該如何備份等等…。

女孩說,霎時間沒有了和男友再繼續說話下去的慾望,因為女孩的情緒沒有被看見。而男友,其實是很可能潛意識已感受到了女孩的情緒,體會到了女友的焦慮,但是他沒有辦法,他也很焦慮,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樣去承接這份焦慮。

所以,他只能用現實層面的事情,來回應女孩情緒層面的感受。

這也是很多伴侶之間爭吵的因素。

我們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害怕面對對方的情緒,我們不知道怎麼樣處理,也不知道怎麼樣承接。我們害怕情緒的表達,更害怕情緒表達之後的對方的反應。情緒變得不可控,關係變得不流動。

04

孩子常常會比成年人更能接受當下,該生氣的時候生氣,該難過的時候難過,而事情結束之後又毫不掩飾對父母的依戀,這也正是孩子們的可愛之處。孩子更容易接受情緒的流動,更容易的從情緒中出來。同時,也容易因為我們對情緒的態度,而陷入情緒的困擾中。

那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第一步,就是允許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的表達。

這是最簡單的一步,卻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步,因為孩子情緒的出現,必然會引起自己的情緒出現。所以要記得覺察,哪些情緒是孩子的,哪些情緒是自己的。我們只有學會自己對自己的情緒埋單,孩子才會在我們身上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 第二步,幫助孩子給他的情緒起名字。

情緒不可知的時候,情緒就像是不可控的。當情緒可以被接納的時候,情緒就可以流暢地表達出來,引導和告訴孩子,他剛剛的情緒是什麼,是憤怒、是難過、是失落、是開心…。

當孩子可以認識自己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當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能知道情緒背後有什麼,而這常常也意味著,他對別人的情緒也能有覺知,孩子將會分辨出哪些可能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父母的情緒,哪些情緒是不用他負責的。情緒就變成可控,關係也會變得更流動。

➤ 第三步,瞭解情緒背後的事件。

當孩子表達出感受之後,孩子的情緒已經緩和很多,接下來才是處理現實層面發生的事情。

同樣的,對於我們我們都是情緒沒長大的成年人而言,在面對自己或是在親密關係中,也可以用這樣方法去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情緒。覺察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對方的情緒。

關係中的衝突與爭吵,不是用來打敗彼此。因為我們都希望對方,能夠看到我們那份無法表達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