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樓自殺,“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需要被推翻嗎?

劉國東

99隨便語:作為2018考生家長,我認為,無論此新聞是真是假,不要忽悠傳播‘學習無用論’。

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又是高考期間,無疑在暗示以下……

學習沒啥用,為了高考去拼命,更不值得,不信你看,有人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跳樓了,所以你就算不好好學習,也是無所謂的。

第一,不要總拿特例來說事。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對於一件事的態度,往往會有截然相反的論調,而且聽起來似乎都有點道理。

要達到這種目的太簡單!

比如有個高考生跳樓,就去使勁宣傳,強行把高考和跳樓聯繫在一起,強行製造出一個概念,努力學習的人都會跳樓……

反之更簡單,隨便就能找到一堆例子,有人通過刻苦學習,考上好大學,改變了命運……

是不是?

當你選了不同的例子,結果可以是相反的,你就可以得到相反的所謂‘真理’。

第二,975萬考生,有個人跳樓很奇怪嗎?

據統計,今年全國高考總人數達到975萬人,這是近一千萬人,如此龐大的比例之下,什麼情況絕對不會發生呢?

沒有!

都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現在是近一千萬人,這麼多人裡面,有人染上心理疾病,不足為奇。

所以呢,即便這是真的新聞,在我們無法得知,這名連續考了三年的考生,他真實的跳樓原因之前,這個事例真的不具有代表性。

誰知道真實原因是什麼?

第三,只有懦弱的人才喜歡給自己找藉口。

找藉口很容易。

誰都知道,學習是件辛苦的事,你若想成為一個好學生,不是你辛苦學習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就可以,而是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凡是優秀學生,他們誰沒有堅定的意志力?

反之,當一個差生是很容易的。

你只要吃喝玩樂,對自己的惰性放任自流,不去對自己嚴格要求,你就能當一個差生。

所有好學生,都能輕易當一個差生。

但一個差生想當好學生,他必須讓自己脫胎換骨,重新塑造自我,才有可能!

第四,都在說高考不是唯一一條路,但你有資格說這話嗎?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現在的高考,絕對沒有二三十年前重要。

絕沒有!

二十九年前筆者參加高考,考上了你是別人眼中的‘幹部’,考不上你是工人。那一年其實大學已經不包分配,但大學生真沒有找不到工作的。

現在呢?

如果你的關係足夠硬,你不上大學你依舊能找個好工作,甚至比名牌大學更厲害。

如果你家裡足夠有錢,那就更好,你上不上大學你去當老闆好了,誰管你有沒有文憑?

你長得漂亮或者帥,你可以當明星當網紅嘛,文憑有沒有就那回事……

然而!

當你只是個普通人,你的爸媽也只是普通人,而你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漂亮或者帥,你說高考沒啥用?

我問你,你的腦子好使嗎?

結束語:

如果你和我一樣僅是普通人,你或者你的孩子,恰好還有在學校裡學習的機會,請你一定記住,也要告訴你的孩子!

學習是一件值得去拼命的事,為了學習而拼命,不虧,真的不虧啊!


99隨便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r

\r

這樣的消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r

\r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r

\r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r

\r

我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r

\r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說自己看法。

2018年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就發生高考生跳樓,這個年輕的生命逝去,實在讓人痛心。

事實上,為高考而輕生的悲劇,這不是第一例,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高考決定命運”的說法,已經根深蒂固,深入國人的骨髓,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的。

高考實際是社會激烈競爭的一面鏡子,也是18歲的孩子第一次面臨的慘烈挑戰。

成王敗寇,自然有人笑,也有人哭。

高考是社會體制的重要一環,承載著鑑別人才,篩選人才的功能。

從歷史的角度看,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流傳幾千年。范進中舉發瘋,孔乙己秀才都撈不到,只能在嘲笑聲中孤獨死去,這是科舉制的典型案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觀念,已經變成血液,在國人的身體裡流淌。而高考,只是科舉制的變相延續。

只不過,科舉制是官員的選拔,一舉高中,即升官發財,雞犬升天。

而現代的高考,正有意識的淡化功利色彩。大學由精英化教育,通過擴招,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本科的招生比例,上升至40%左右。然而,依然有60%的孩子與高校無緣。

這就意味著,這些孩子要接受淘汰的命運。

在現實中,“高考改變命運”這話並不假。很多底層的孩子,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逆襲。而大部分沒有考上985,211的孩子,在社會就業中,因為沒有文憑的敲門磚,而被受到歧視,被拒之門外。

很多沒有文憑的人,一生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

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每個人為高考拼搏,想改變命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今年975萬的考生中,出現承受不了壓力而崩潰自殺,這是個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也必須遵循叢林法則,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及個人,都在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規律法則。

高考生自殺,固然和高考的重要性有關,但也和考生個人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身體抑鬱疾病有關。

至於預防高考生自殺,建議學校完善心理教師的配備,強化心理疏導,強化抗挫折的教育。有的學校比如衡水中學,所有樓房按照防護網,學校搞得像個鐵籠子,這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可笑措施。

如果因為個別考生的輕生,而否定高考的重要,是有失偏頗的。

試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沒有高考,“讀書無用”“零分大學生”的社會,這對廣大的考生也是極不公平的。

過去的慘痛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能開倒車。

時代在發展,高考只能在與時俱進的改革,讓高考更順民意,更得民心。

改變高考“一試定終生”的體制,淡化高考的選拔功能,讓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

總之,“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無需推翻,也無法推翻。


小李滔滔

難道這個世界對於你來講,真的生無可戀嗎?你有勇氣自殺,就沒有勇氣生活下去嗎?

自殺是一個人最不成熟的表現,最極端自私的表現,這種極端自私可能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更有來自於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幾種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種是動不動就想自殺。一種是整天抱怨社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還有一種是人生最重要關頭還能忘事。

這種動不動就想自殺的人,性格有嚴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殺,沒準哪天也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所以這種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這種最關鍵的時候還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錯考場而耽誤高考,說你是馬大哈吧可能你覺得不服氣。說你是思想上極端不重視,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高考有可能是一個人改變一生命運的非常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重要的關節點上,你居然還能走錯考場?可見你對自己人生大事也並不很重視,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事業呢?

高考改變命運說,有時候有點道理。古人講,學而優則仕。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既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社會背景,高考不就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嗎?

當然,也不乏沒有參加高考而獲得成功的人士,但這畢竟是少數。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沒有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幾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並不一定就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你的命運從此會跟以前有不一樣的精彩。

對家長來講,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小學的時候逼一逼還是有好處的,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不僅要有著良好的體魄,還有健康的身心,能夠抵抗來自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抗壓的人生才是一個堅強的人生,我們一起努力。



章醫辦小秘書

事情已經發生,願死者能夠安息吧!

高考首日就出現這樣的情況,讓大家意外痛心的同時,也使得大家不得不思考:高考究竟意味著什麼!

事件背景!

6月7日,2018年全國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一名1998年出生的20歲考生在租住的家中跳樓,經搶救無效死亡!並且這位考生還沒有參加考試,在早晨七點五十分跳樓自殺!事後得知該考生已經是第三次參加高考,並且有些抑鬱!

高考決定命運,老師的壓力言語迫使學生過於注重高考!

不可否認高考是普通家庭翻身的一個機會,考上名牌大學之後自己的未來自己的社交圈都大不一樣,也許就能夠一步登天,但是現在高考已經脫離了考核的本質,而是上升到決定人命運的考場,再加上高中教師將高考進一步嚴重化,使得考生有一種“考不好這輩子就完了的心裡”,這就使得考生的心理產生變化,把高考看做了人生的考場!

但是上了大學的都知道,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成功。靠的好的和靠的不好的在大學的差異並不大,清華也有事業的,專科也有總裁班!不是考生自己看不上自己不愛惜自己,而是教育本身有了問題!

“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早已經落伍,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有文化很必要,但是高考只不過是一次所學知識的考核,並不能決定未來的發展!高中所學的文化,最終能夠用得到的,又有幾人呢?所以要從高中教師開始入手,摒棄這種非高考不可的教育理念,將高考看淡化,否則一年一度的高考,就會是青春的祭奠日!


小彤的三觀

高考不決定命運,科舉才真的決定命運。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概每個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讓我們先問一下,為何范進會瘋?

舉人的特權。

1、免除賦稅和徭役

2、見到縣級官員可以不跪

3、可以領少量俸祿

4、刑不上舉人。如果不能革除舉人功名,那麼不會被嚴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賦稅和徭役。在古代,賦稅和徭役這兩條是普通百姓頭上的大山,這兩條義務會讓你想靠勤勞致富改變命運,那純屬做夢。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無償勞動,還得自帶乾糧,連飯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員求免差傜,乾隆駁斥說:“我朝百年以來,薄海編氓,從無公旬徭役,所有守夜、開溝、栽樹、修堰等事,乃民間自為保護、相友相助之誼,如江西、湖廣等省沿江堤堰,民間自為修防甚多,何得謂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這些事兒,並不是公家攤派的差傜,都是民間的互助行為。流氓邏輯,無此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帶乾糧幹活,而舉人就不用去了。總之,舉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責任和義務


而舉人免除賦稅,就衍生出田產投獻行為。

什麼是田產投獻?

即,我將自己的田產投獻給舉人,這樣我就能不給朝廷交納田賦,只需將部分田賦交給舉人就行。即舉人因為擁有免除賦稅的特權,就能用這個特權尋租,所以一個人中舉之後,不到三五年就能成為地主,就源於這種投獻行為。簡單說,舉人獲得了

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賦的特權。


如何正確面對高考——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們是中國社會的精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因為你們是2%,是當年高考學生中的前2%。但請你們記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於就可以馬放南山,萬萬不要應了這句話,我的智商巔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還遠著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層永遠比上層龐大。985學校只招2%的學生,這意味著98%的學生無論如何是上不了985的。這裡不再詳述大學等級、專業和所在城市,對個人的影響。讓我們跳出狹小的個人層次,上升到社會的宏觀層面。

一個社會必然會有階層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過得不錯,那是否願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則取決於個人的雄心壯志了。



只有當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該呆的位置,同時統治階級又開了一道小門,讓少數人能通過這個門,成為新統治階級。通不過這道門的人,的確就是失敗者。通過了這道門的底層士子,就是勝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會怎麼辦?


當年,黃巢科舉失敗,他寫了一首詩。


而今時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過有尊嚴的生活的時代。

有能力願意承擔責任者去985,他們因為對社會貢獻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資源,也不是什麼想不通的事,只要他們能把整個社會的福祉不斷提高就行。。

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那就算沒上985,也攔阻不了你報國之心,不是麼?


三思逍遙

把選擇權交給考生,別將壓力轉嫁給孩子。

對於普通出身,甚至出身貧寒的學子而言,高考是目前唯一能夠進行公平競爭和合理選拔的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談階層固化是否政治正確,但從當下社會而言,階層固化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用“馬太效應”來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種理論,很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特徵。

對於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階層而言,除高考以外,學子還有更多的機會、更早的時間接觸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高考對這些學子而言,並非通往成功的唯一直通車。

但在莘莘學子中,更多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出身貧寒的家庭,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這些普通家庭唯一能夠想到的脫離當下普通甚至貧困的生活,改變命運、接觸社會更上層階層的唯一機會。

不否認其他各途對於成功的作用,在其他答案中看到有人提到電競、做生意,但相比高考的影響而言,通過電競、做生意達到高考後同樣成就的不僅數量少,而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資源,也要遠遠難於高考後。

而且即便不通過高考一途,若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含金量更高的文憑和學歷,依然是社會評價成就的重要標準:翻開當下主要的互聯網巨頭的高管,無一不是具有高學歷的人才,如果讓自己具有與這些大咖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首先就不得不在學歷上有與其平視的資格。

從目前而言,通過高考一步步獲取資源並取得學歷,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高考雖然重要,但相比於生命而言,高考又遠不是一個人的一切。

對於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在學習能力方面確實無法與其他學子相比,那麼就不要固囿高考一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對於多數人而言,創業或做生意也許缺少天賦,但也許對某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子而言,恰恰是其極具天分的領域。

如果高考屢經失敗,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高考一途,也許自己就是高考一途以外成功的少數人的一部分?

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所以為什麼這麼早就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呢?還沒嘗試過就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

而作為考生的父母而言,尤其是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家長習慣性的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諸如:“我們兩個人苦了一輩子,就希望你能夠考出來,出人頭地!”“你一定要給我們爭光!”云云,其實這種行為恰恰是將壓力成倍地強加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本已不堪重負的肩膀再扛上更多的分量。

其實很多時候,令考生感到難以承受的,相比於高考本身而言,更痛苦的其實是來自於家庭的壓力。

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考生父母的注意,對於每一個正常的家庭而言,真正的驕傲並不在於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於子女本身,對於考生家長而言,改變家庭環境的重任不應加在孩子身上,同時,應當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重視的,不是你取得的成績高低,父母的一切驕傲,就是有你這樣的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自己幸福開心的活著,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


高萌Goal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安全感而努力,嬰兒出生時候為了吃上一口奶,兒童時期為了一件玩具,少年時期為了追求時尚刺激,青年時期為了甜蜜的愛情,這些需求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為了生存空間的價值。

為了實現安全感,我們會有各種幻想,成功的時候妄想輝煌,失敗的時候痴迷一切重來,得到的時候想到付出應有的回報,失去的時候想到了付出代價。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讓覆水難收,這些自我的安全感讓我們幸福,這些成長的經歷形成了記憶的印痕,等待著在一個相似的場景裡我們的慾望粉墨登場。

高考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時候還在夢中驚醒,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突然考試鈴聲響起,我們的試卷還是一片空白,接著我們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廠去出賣勞力,接著娶了一個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片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全身冰冷無力,彷彿墜入了地獄一般,誰能擺渡我們的靈魂呢?

我們為什麼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顯赫家世可以讓我們擁有特權,所以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被歸類了,歸到了大多數人的一類,在平凡的世界裡尋求平平安安,靜靜守候百年孤獨終老一生。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後,變成難以翻身的鹹魚了嗎?

央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了商界領袖和精英階層人士,後天能力與學歷的關係,事實證明學歷學位認證的只是一個人技能,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需要後天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取自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強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貴州龍陽洞悟道,他發現了人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週圍光怪陸離人和事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專家比爾有一次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探險,那裡地形複雜,毒蟲猛獸出沒,現代化通訊設備統統失靈,他需要一個印第安土著做嚮導,印第安土著嚮導總是在走一段路後停下來跪下來,雙手交叉胸前,閉上眼睛,開始祈禱,比爾覺得他是在裝神弄鬼問他能不能不要浪費他的時間,可是接下來印第安人仍然重複祈禱舉動。比爾的熱帶雨林冒險遊戲進展很順利,他請印第安嚮導吃飯,飯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嚮導的儀式,印第安人說出了實情:他是在呼喚自己的靈魂,他們的祖先告誡他們,走再遠的路都不要弄丟自己的靈魂,靈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祖先告訴我們修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為了傳承自己的基因,傳遞自己的基因讓父母看到子子孫孫無窮盡,強大的基因成就了輝煌家族,偉大的家族復興了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家維護了四海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國幾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著創新與努力讓這些985和211趨之若鶩的過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們帶著驕傲而來卻發現世界一流大學早已經搶灘登陸了,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的第一任校長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落榜的高考生,靠著自學考試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資落後於人,後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過他始終堅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那是發生在世界上最發達的超級大國,那裡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是這樣嗎?你確定你不在相信童話裡故事了嗎?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統計報告美國擁有500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標準評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會里兩級分化,喬布斯與扎克伯格們都屬於5000萬中一員,還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輩,他們沒有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成功了!我們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梁武帝為了吸引人才的廣告詞,我更願意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那麼,如何讓我們勇敢的心可以有處安放呢?我們沒有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們需要科學研討人才評價標準,我想我們需要複合性的人才體系,我想還是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發!











唐俊龍55398571

看到這個悲劇,心裡感到無比的沉痛。我是1981年參加過高考的,我的孩子是2008年參加過高考的,在我人生當中經歷過的這兩次高考,讓我對家長如何調節孩子高考前後的情緒,釋放孩子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體會和很深的感悟。

先說說我81年的時候參加高考時的情況,那個時候的我很懵懂,父母親又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自己除了讀書之外,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瞭解,社會知識非常欠缺,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影響我腦子裡是一片空白。

父母親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我自己更是不懂得給自己施加非得考取大學的壓力。記得高中畢業的那一年夏天,16歲的我到外地去替父親抗洪搶險,父親因身體負過傷的原因不能做重體力活,當時我已經暗暗在心裡下定決心,不準備讀書了。

80年還沒有分田到戶,每家必須出一個勞力去搶險這是任務。那一年姐姐已經出嫁了,曾經為爸爸挑重擔的姐姐再也不能幫爸爸幹活了。我是家裡的長子,我寧願放棄高考,也不願意看到爸爸拖著負傷的身體去幹重活。高考不高考我是無所謂的,上天保佑,抗洪搶險在我開學之前結束了。

再說說孩子08年經歷的那場高考。按照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努力的話考個二本是有可能的,但我的這個想法只是默默的放在心裡,當孩子的面我總是說,你只要盡力就行了,別管它考幾本,只要有書讀就行。後來孩子考上了三本,因為我們都沒有過高的期望值,所以孩子和我們都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雖然孩子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做父母的臉上有光,孩子的前途也彷彿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不是順其自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位跳樓的考生,如果父母親能夠經常釋放他的壓力,讓孩子把高考看淡一點,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了。


山人的生活感悟

大實話:考生自殺是他自己的問題,跟高考無關,並且高考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命運。

其實每年高考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跳樓自殺的現象發生,這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跳樓的原因歸結於大眾對高考決定命運的認識,而更多是自殺者個人原因多一些。


高考確實決定命運

其實我們這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並沒有幾個,首先來說,我們出生的時候,其實命運已經決定一大半了,雖然這句話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是這就是事實。

舉個例子來說,我和王思聰都是八零後,但是,王思聰那種程度是我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這就是本命,我們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其實還有幾次能夠決定命運的機會:求學、就職、結婚。(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有的明星一般都會結婚很多次了吧。)

但是,就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如果我們沒有進入一個好的學府,那基本不會有好的工作,當然,就更少有機會找到一個高質量的配偶。所以說,高考確實決定普通人的命運。

自殺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

然後,我們再來談這個學生自殺的問題。從“叢林法則”來說,我們這個社會就是優勝劣汰的,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競爭機制。而這些學生,現在承受不了高考的壓力而選擇走極端,那隻能說明是自己無法適應這個社會,這種學生也不值得可憐。

因為他們選擇走極端的原因不是因為高考,本質上是因為壓力大。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就是沒有高考,我們這個社會還存在更多比高考壓力更大的事情,並且他們以後還得面對。

而高考這個事全國也有幾百萬和他們一樣的學生在面對,為什麼人家沒事,就他矯情?說難聽一點,就是他們現在沒有因為高考而選擇自殺,以後還是會因為其他事而走極端。

但是,他們只是想到了自己一走了之全身輕鬆,卻沒有考慮到辛苦養育他們二十多年父母。從現實角度來說,20多年的金錢付出完全喪失,說難聽一點,早知道是這樣,真不如存銀行了。而從感情角度來說,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無疑是對父母最大的精神摧殘,是父母一輩子抹不去的傷痛。

如果沒有高考這個上升渠道,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逆襲的機會,所以說,高考就是決定命運。當然,如果真的是沒考上,那再說其他途徑;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只是丐幫幫主與七品芝麻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