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五代戰機終於雄霸出世,威力轟動整個世界!

中國設計者就目前已掌握的技術,僅從作戰能力來講,可以製造出相當高水準的戰鬥機,唯一的問題是中國人如何在天空展示這一軍事技術實力,就像美國人駕駛F-22戰鬥機在中國邊境已經開始展示的那樣。 作戰能力與應用技術相結合決定了戰鬥機的重量級別。可以說,在中國設計者制定的戰鬥機性能計劃中,其目標不是現在的F-22A,而是1995年以“空對空”任務為主要設計目標時的YF-22。中國下一代戰機J23最具特色的設計都是外傾的 V 形全動尾翼,取代了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的傳統結構。F22採用了大幅度尾翼外偏的設計,以確保隱身能力,但相應的尾翼效率也降低了。相比之下,中國下一代戰機採用小幅度外傾設計,處於隱身要求的下限,是綜合權衡了隱身和機動能力的結果。

中國第五代戰機終於雄霸出世,威力轟動整個世界!

全動 V 形尾翼的設計對於改善飛機隱身特性是極為有利的。而且由於減少了操縱面和相應的控制機構,也有助於飛機減輕重量和減小阻力。但除了操縱面負荷問題外,這種設計必然面臨的一個考驗就是飛控系統的複雜化。V 形尾翼的偏轉控制是相當複雜的,一物多用的設計必然會加大飛控系統的複雜程度和研製風險。而飛控軟件的編制恰恰是飛控系統設計難點之一。自電傳飛控系統應用到第三代戰鬥機以來,大多數一流戰機都在這上面栽過跟頭。不過,中國殲-10飛機研製試飛創下了“0墜毀”的第三代戰機研製奇蹟,有理由相信中國航空科技人員的飛控軟件的編寫水平已用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一挑戰。

目前來看,俄羅斯的AL-41推力矢量發動機已經基本成熟,如果中國下一代戰機能採用俄製或者國產大推力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話,會實現隱身能力、機動性和敏捷性的協調統一。從圖中看,中國下一代戰機的尾部已經預留了推力矢量發動機尾噴口機動的空間。另外機翼體積也有所縮減,機翼主油箱容積相應減少。因為考慮到隱身問題,下一代飛機作戰時大多不能外掛副油箱,所有燃油必須由機內油箱裝載。對於擔當 “世界警察”全球干預的美國來說,戰鬥機的跨戰區航程要求比較高;而對以國土防空和周邊作戰的中國空軍而言,就沒有必要追求特別大的航程。這樣的選擇是可以接受的。

中國第五代戰機終於雄霸出世,威力轟動整個世界!

兩相對比,中國下一代戰機的機身長度明顯長於F-22,這意味著即使在飛機最大橫截面積相當的情況下,中國下一代戰機可以獲得更平滑的橫截面積分佈及變化率,也就意味著更小的跨、超音速阻力。不難看出,中國下一代戰機選擇了超音速性能,顯然是體現了高速出擊高速攔截的理念。在總體外觀,中國下一代戰機和F22非常類似,機身初看上去就像把前機身和兩個分離的發動機艙直接嵌到一個整體機翼上一樣。

中國第五代戰機終於雄霸出世,威力轟動整個世界!

前機身內主要設置雷達艙、座艙、前起落架艙、航電設備艙和導彈艙。前機身前段橫截面近似一個上下對稱的圓角六邊形,然後逐步過渡到圓形橫截面,最後在機身中段與機翼完全融合。後面的進氣道和發動機艙部分,其橫截面仍是梯形,並以非常平滑的曲線過渡到機翼或後機身,這種方案有助於減小阻力,也是很好的隱身設計。尾翼採用寬間距佈置,避開了機身有害渦流,而充分利用了鴨翼有益渦流,因此改善了劇烈機動狀態下俯仰、滾轉和偏航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