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一刻不能鬆、半步不能退

輿情綜述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輿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一針見血、切中時弊,內涵豐富、要求明確,充分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是在新起點上的再部署、再出發,是深化作風建設的動員令,是今後一段時期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的重要遵循。

輿論認為,要深刻理解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堅決捍衛來之不易的作風建設成果,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絕不讓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捲土重來,絕不讓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盛行,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一刻不停歇地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將這張亮麗名片越擦越亮。

“四風”呈現新表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開始,全黨上下糾正“四風”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比如,《人民日報》指出,一些單位“門好進、臉好看”,就是“事難辦”;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項目工程,“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一些幹部辦事拖沓敷衍、懶政庸政怠政,把責任往上推,以集體決策逃避個人責任……凡此種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說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四風”的種種新表現,背後都有形式主義的影子。形式主義之所以成為“四風”之首,就在於它表態表得很漂亮,實則輪子空轉、另搞一套,讓工作在無形中變味走樣、扭曲變形。可以說,形式主義是許多不正之風的“門神”,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大敵。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黨內存在的作風不純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不想”的思想基礎仍不夠牢靠;壓力傳導存在逐級遞減,上熱中溫下冷、水流不到頭的現象仍然存在;不收斂不收手情況仍然存在,“四風”問題呈現隱形變異;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仍然突出,需要著力破題整治;有的制度修訂完善不及時,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執行不到位。這些都說明黨的作風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強調“特別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紮紮實實地改”,就是要從根子上拔除形式主義,杜絕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就是要讓虛多實少、陽奉陰違的虛假表態失去市場,讓“說一套做一套、臺上臺下兩個樣”的兩面幹部沒有空間,從而力戒形式主義,以好的作風確保好的效果,以好的效果檢驗好的作風。

突出問題導向是關鍵

推進作風建設,突出問題導向是關鍵。

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指出,轉變作風,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作了多少表態、發了多少文件,而要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中央的決策部署是否真正落實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是否切實解決了,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是否堅決糾正了。

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攬鏡自照、查擺表現、尋找差距,認真查找“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抓住主要矛盾立行立改。既要發現和查處個案,又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制度,既要緊盯元旦、春節等時間節點,又要在平時抓早、抓小、抓細,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

《南方日報》評論文章表示, “四風”問題涉及面廣,在很多領域存在,也有很多表現形式。當前全黨全國正在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在這個關鍵時期,必須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媒體調查發現的10個方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體表現,把“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作為治理重點,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從具體問題抓起,嚴格監督執紀問責,絕不讓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捲土重來,絕不讓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盛行。

領導幹部要帶頭轉作風

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領導幹部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

另一方面,從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抓起。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是頭雁,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其作風是一個地方或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乃至全體黨員幹部作風的風向標。必須緊緊盯住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督促其樹立優良作風,以上率下,以“關鍵少數”的自我革命帶動“大多數”黨員幹部的作風轉變。

中央紀委駐中國社科院紀檢組副組長、副研究員高波表示,關鍵部門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因為他們是出政策、出制度、出導向的部門,如果不能把中央精神以務實、科學的態度落到實處,可能會牽一髮動全身,帶來系統性的全局性的負面後果。另外,各級黨組織的負責人,如果不能落實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會帶來一個地方、一個系統、一個部門的系統性的問題。

網民呼籲持之以恆糾“四風”

隨機抽樣發現廣大網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糾正‘四風’重要指示”相關話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觀點:98%的網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向全黨發出了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改進作風的行動號令;95%的網民認為,糾正“四風”絕不能有歇歇腳、鬆口氣的想法;77%的網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就像一針“清醒劑”,讓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一份糾正“四風”的清醒自覺;52%的網民提醒道,“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有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建設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43%的網民則建議,糾正“四風”,關鍵在落實,最終看成效,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另外,還有5%的網民表達了其他觀點,比如有網民稱推進作風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度重視群眾的感受和評價,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

◎網友聲音

@櫻花雨夢: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防止“四風”死灰復燃,各級黨組織既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又要持之以恆,一刻不停歇地抓細抓實作風建設。

@北葵向暖:糾正“四風”唯有不鬆勁、不停步,高舉“金箍棒”,露頭就打,常念“緊箍咒”,防微杜漸,方能徹底剷除“四風”,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好轉。

@思雨如愁:糾“四風”是場攻堅戰、持久戰,黨員幹部要把自己擺進去,身體力行,從學風、文風、作風等細節做起,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用實際行動贏得黨心民心。

@醉美婺源:過去五年的作風建設表明,只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沒有攻克不了的“婁山關”和“臘子口”。面對“四風”的新問題、新變種,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念,定能書寫作風建設新篇章。

@草原月色:糾“四風”貴在堅持,也難在堅持,既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又要有“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韌性,最終才能糾出成效,讓良好的作風成為習慣。

@浮樑清清:不管是“潛入地下”的公款吃喝,還是“改頭換面”的奢靡之風,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總會露出馬腳,堅持緊盯不放、嚴防死守、善作善成,必定可以打好這場攻堅戰。

@廉風廉語:糾“四風”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既要時刻提防“四風”穿上“隱身衣”、換上“新馬甲”重新亮相,更要持續在嚴實二字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作風建設的優異答卷。

輿情點評:不破樓蘭終不還

“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作出指示,要求抓住主要矛盾,針對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紮紮實實地改。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開始,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毅力,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全黨上下作風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國家統計局2017年6月的調查顯示,85.5%的受調查對象認為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身邊黨員幹部工作作風有明顯改進,89.5%認為黨員幹部工作作風帶動社會風氣有明顯改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同時也提醒我們“四風”樹倒根存,不收斂不收手的情況仍然存在。同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涉及面廣,在很多領域仍然存在,呈現多種表現形式。我們必須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念,持之以恆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當前全黨全國正在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在這個關鍵時期,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作為治理重點,綜合施策,以重點問題的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推進。

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要採取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強化主體責任落實。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主體責任在各級黨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同志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發揮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通過層層壓實主體責任,認真查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要表現、突出問題和成因,拿出見人見事的過硬措施,一步一步地紮實整改。

從具體問題抓起。當前重點是要聚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著力整治、抓出成效。

嚴格監督執紀問責。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要充分用好用足“第一種形態”,對熱衷於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黨員幹部及時“紅臉出汗”“咬耳扯袖”,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該誡勉的誡勉,防止小問題造成大影響。對確實構成違紀、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黨員幹部,運用“第二種形態”或“第三種形態”,該調整崗位的調整崗位,該免職的免職,該處分的處分,既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又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以嚴肅問責倒逼黨員幹部轉作風改作風。(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鄭光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