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六日,在家 收拾整理,無意中發現,父母小時候,姥爺買的搪瓷盆。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這個搪瓷盆,距離現在,再少已經有六七十年曆史了,顏色依舊豔麗無比,盆的四周有連理枝,不像是印刷的,栩栩如生,為此,查閱了有關資料,有可能是手繪的畫。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讓我們回憶一下。

六十年前,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關心下,國務院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各建一所畫院,以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藝術。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上海中國畫院系列文獻展”以1956年至1960年籌建過程為線索,從建章立制、畫師隊伍、服務人民、正式成立等四個方面全方位展示上海中國畫院初創時期的歷史畫卷,也揭示出新中國畫院與歷史上的畫院的最大區別——它不再是皇權的工具,而是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藝術機構。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很快,這一原件將亮相展廳。 

 搪瓷盆設計,幾乎涵蓋了當時上海中國畫院的所有名家,包括賴少其、唐雲、程十發、周煉霞等。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陳翔介紹,搪瓷盆是當時畫院服務社會的一個部分。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當時在搪瓷五廠,畫師們直接參與到搪瓷盆圖案設計中,提供給工廠生產參考。我們小時候用的面盆上就印著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等圖案,在當時是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上世紀50年代生產的搪瓷盆,很多采用畫院畫師的畫稿。這些畫師走下象牙塔,來到工廠車間,畫搪瓷盆沒有報酬,而是把這項勞動作為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而且,這些搪瓷盆都不署個人名章,落款往往就是上海中國畫院,這也是當時的普遍做法。搪瓷盆作為日常生活用品,通過這些畫師們的參與,也起到了藝術普及作用。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此次亮相的搪瓷盆畫稿包括賴少其、程十發、唐雲等人的作品,比如唐雲的一張設計圖上還印著搪瓷工業公司的印章,上面寫明品種、規格等。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此外,亮相此次展覽的《花鳥畫譜》是給初學者用的課稿,由當時的上海中國畫院花鳥組集體創作,在那時幾乎集中了中國南方最好的花鳥畫家,這樣的“夢幻陣容”是今天難以想象。1959年上海中國畫院集體創作的《農業大豐收》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1956年籌委會成立當天畫師們合作的山水和花鳥長卷,此次展出的珍貴史料70%—80%為首次公開,按照國務院立院精神,上海中國畫院彙集南方的著名藝術家。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因此,籌委會初定的畫師名單內也包含有傅抱石、潘天壽、陳之佛等江浙藝壇翹楚。同時,建國初期的海上書畫界藏龍臥虎,民國時期延續下來的海派名流大都健在。畫院畫師隊伍陣容強大,既有傳統精英,也有創新人才;既有多面手,也有專擅一技者;既有名家賢達,也有草根畫家。畫院畫師海納百川百的陣容氣度和兼容幷蓄的開放姿態可見一斑。
你家的老搪瓷盆上 可能有海派名家的親筆畫

 上海中國畫院的成立,使海派藝術重獲新生,海上藝術新的歷史篇章就此翻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