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的李雲龍,當年為什麼非用上萬人去打僅有幾百日軍的平安縣城?

R

亮劍之所以備受歡迎,那是因為拍得真實,有血有肉,也沒有過分的誇張我方的厲害,也沒有過分貶低日本鬼子,其中亮劍的最大的高潮應該就是打平安縣城。



李雲龍招集部隊,他估計自己的部隊應該是擴張了,但是他並不清楚自己的部隊,有那麼多人。因為邢團長和張大彪的對話裡面就可以反映出,邢副團長說他們平時報編制的時候是藏著掖著,現在到關鍵的時候把家底全部拿出來了。

其實光藏著掖著這幾個字就可以讀出很多東西,我不想過分解讀。李雲龍原來估計是一個團的兵力,去攻打平安城,可能有些吃力,但是為了救自己的老婆,他肯定也要打。但當他的回籠才發現已經有1萬人左右,相當於一個師。所以他才說了一句,沒有助攻,只有主攻。


當時咱們整個根據地,被日本鬼子的鐵囚牢籠政策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所以冒險的攻打平安縣城是風險很大的。李雲龍用上萬人馬集中火力攻打平安縣城,其主要目的是速戰速決,減少不可預料的事件發生,以及減少戰士的傷亡。

攻打平安縣城雖然是為了救自己的老婆秀芹。但最關鍵的時候,他也說了一句很經典,讓人掉淚的話,我不會拿我的戰士去做無謂的犧牲,所以最後他下令開炮。這個時候,李雲龍的形象馬上就昇華了。


我相信那支意大利炮和後面的開炮很多人都掉淚了。這裡面也反映出一個客觀的現實,就是我們攻城的武器很薄弱,也更能突出李雲龍用將近萬人的部隊去圍攻一個平安城,以求用人海戰術速戰速決的渴求


知常容

認真說,這個題目毫無意義,我也很不願意回答,之所以咬牙回答一次,是希望從此不再有人用這樣的無聊問題來騷擾我,以及和我持相近觀點的朋友們。

首先,《亮劍》是一部小說,且這部小說的作者只是一個從未經歷戰火的再傳邊緣大院黨,而不是如《烈火金剛》作者劉流、《野火春風斗古城》作者李英儒、《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等那樣,本人就是經歷過戰火的抗戰過來人,也就是說,首先小說就允許虛構,其次作者因為並非親歷、也非歷史研究者,即便有意還原史實,事實上也要大打折扣。

簡單說,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情節是小說及其作者虛構的,“為什麼”的理由也只存在於小說和小說作者的腦洞裡,要問也只能問他“你為什麼要寫出如此荒唐的情節來”,而不是問我們。

為什麼說荒唐?

首先,《亮劍》所虛構的平安縣城攻擊戰,發生在1942年“五一”反掃蕩剛結束(甚至不妨說還沒有結束)之際,這是華北敵後根據地最困難的時期(有一部老電影《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對這種困難描寫得很寫實),由於日寇的囚籠政策,至1942年6月30日,華北根據地核心——冀中根據地喪失了所有縣城,日偽軍在根據地中設立碉堡、炮樓等據點1700多個,挖掘封鎖溝4000多公里,把根據地切割得支離破碎,八路軍大部分主官以“開七大”(原誤作“開八大”,感謝朋友提醒更正筆誤第一處)的理由赴延安,僅少數在位(如山東羅榮桓、冀中呂正操等),因為主力活動不便,不得不壓縮(解散大團,編組只有5個連的小團;把主力部隊地方化;精兵簡政),分散,這個過程直到1944年才開始扭轉,當年收復縣城11座(一說13座,不同數據應該是統計方式的差別,有的縣城收復後放棄然後再收復),已經被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於是,《亮劍》所虛構的時段,八路軍某部違反總部和中央戰略原則,不搞主力地方化,不搞精兵簡政,不搞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搞“敵進我進”、化整為零的游擊隊和武工隊,卻集中上萬人去硬打日軍重點設防的縣城,這是八路軍還是星球大戰軍?當然,小說中的平安在晉西北,不在晉中,敵人弱一些,但晉西北的八路軍更弱,120師是抗戰期間發展最小的一個師(感謝兩位朋友的提醒更正筆誤第二處)

其次,日軍之所以敢在20世紀在中國戰場大搞類似日本戰國時代“支城”的炮樓,說到底就是欺負抗日軍隊缺乏攻堅能力,具體說就是缺乏平射炮、步兵炮,缺乏強力炸藥和掩護炸藥爆破的足夠機槍火力。不錯,八路主力部隊有炮,但迫擊炮不適合攻堅(直到1944年部分八路軍部隊才開始總結並推廣出迫擊炮平射戰術,且平射迫擊炮畢竟不如平射炮攻堅能力強),少數平射炮、步兵炮炮彈不足,且在大掃蕩環境下攜帶不便,很多時候八路軍繳獲了九二步兵炮之類日軍重武器,都是趕緊把炮彈打完然後拆散埋起來再說,興師動眾帶著大炮攻打據點,只能是44年大反攻階段才會出現的場景——即便44年大量非主力部隊也只能靠長圍久困、內應和“死狗陣”之類“茅招”攻破據點,欺負日軍深陷太平洋戰爭,兵力不足且士兵素質大幅下降(就更不用說縣城了)。像《亮劍》裡那樣拖著“意大利炮”為了救老婆去打縣城,別說八路軍,就是忠義救國軍也沒這麼敗家的。

第三,自1938年後八路軍重新確立了政委的最後決斷權,43年左右鑑於實戰中的慘痛教訓,改為戰時由軍事首長擁有臨機最後決斷權,但非戰時的最後決斷權仍然屬於政委,屬於黨委和黨支部。敵後根據地的八路軍部隊要分散、要遊擊、要有一定獨立性,但仍然要堅決服從上級黨和軍政機關的領導,“獨立旅”和“教導旅”、“警衛旅”甚至“炮兵團”只是40年之前為應付國民政府限制八路軍擴軍,而採取的變通番號,實際上“獨立旅”並不“獨立”,“炮兵團”有的甚至一門炮都沒有。像李雲龍這樣為了老婆拉上萬人打縣城、瞞著上級弄出上萬兵力(就更不用說在“五一大掃蕩”後的冀中怎麼養這麼多脫產士兵這個致命的破綻,以為玩“帝國時代”麼)的“獨立”,在八路軍部隊裡是絕不容許出現的?不同意?聽說過趙侗、單德貴麼?

順便說,《亮劍》開了個“獨立”的壞頭,此後許多所謂“紀實戰爭文學作品”,包括小說、電視劇等,都熱衷弄一個“獨立單位”,以滿足作者本人“開金手指”和“扮上帝”的惡俗,正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近幾十年來以戰爭年代為背景、由新生代作者創作的小說並不乏精品,但《亮劍》不在其例——不服?去看看《歷史的天空》先……


陶短房

看了置頂答案的平安格勒戰役戰果統計,瞬間凌亂了。現在的網友太厲害了吧?虛構的事也能編的有鼻子有眼的。

李雲龍為什麼非用上萬人去打僅有幾百日軍的平安縣城?答案,全在小說裡面。(小說第七章)

因為山本特工隊的偷襲,導致李雲龍團部犧牲了五十多人,政委趙剛負重傷,老婆秀芹被擄走,斷後掩護的炊事員老王也犧牲了。這事讓李雲龍很懊惱,如果這次不報仇,當了縮頭烏龜,以後就沒臉在晉西北混了。而且山本沒有逃遠,快一點追,還能趕上滅了他。

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山本呀,如果你逃回太原,老子拿你沒辦法,可你小子不知死,竟逃進了平安縣城。這晉西北是這麼容易來的嗎?既然來了就別想走了。——《亮劍》第七章


所以,李雲龍要打平安縣城,是他在趙家峪被襲後就打算好了的。

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手上有上萬人。他覺得自己有一個團,加上地方武裝,打縣城應該足夠了。

現在獨立團有多少人,李雲龍自己也不大清楚,全團撤出去時一千多人,現在按最保守的估計,也得擴編出兩幹多號人。一個獨立團加上幾個縣大隊、區小隊、民兵,也差不多了。——《亮劍》第七章

因為日軍的兵力,沒有秘密可言。日軍在每一個縣城的兵力配置都差不多。

縣城裡駐有日軍一個步兵中隊,一個日軍憲兵隊,加上偽軍一個大隊,兵力有一千多人。

其中偽軍沒有戰鬥力,排除掉幾百偽軍,李雲龍真正要面對的敵人,就是一個日軍中隊和一個憲兵隊。再加上二十多人的山本特工隊,幾百人而已

李雲龍覺得自己一個團應該有兩千多人,再加上地方武裝民兵,三四千人打幾百鬼子應該還是足夠的。


後來獨立團集中了上萬人打縣城,那是集結以後才知道的事了。比預期的兵力更多,也就更加堅定了李雲龍打縣城的決心。無所謂李雲龍非要集中上萬人才敢打縣城這個說法。

所以並不是李雲龍非要用上萬人打縣城,而是他本來就想打縣城,有沒有上萬人,他都要打縣城。



至於為什麼是上萬人打縣城,我覺得這個兵力是作者和編劇為了故事合理性,計算出來的一個打縣城的理性數字。人數多了不現實,人數少了又打不下來。

因為人數太多了,比如一兩萬人,這個就太扯了。畢竟分兵時只有一千多人,兩年時間主力部隊擴充了三倍,到五千人已經是奇蹟了。擴充十倍,主力上萬人,就有點像YY小說,太不現實。

而人數太少了,比如說一個團的兵力就想收復縣城,兵力又不夠。因為,根據現有的資料記錄,除非是日軍收縮兵力,主動放棄縣城。僅憑一個團,想硬打下一座有幾百日本駐軍的縣城,是不可能的。

比如1939年的桐鄉縣城收復戰。

日軍在桐鄉縣城的兵力只有一個小隊,不到五十人。這47名鬼子,以縣城東門和縣小學為據點。桐鄉當地人也覺得鬼子兵勢單力薄,主動聯絡國軍第62師,願意裡應外合,殲滅日軍。

收復縣城的國軍隸屬於湘軍,雖然武器裝備一般,但是士氣高昂,軍紀很好。聽說鬼子兵只有四十多人,從師長到團長都自認為是胸有成竹。便安排了一個團負責攻城,其他部隊負責阻擊日軍援兵。(這個兵力就是李雲龍打平安縣城的配置,而且日軍的人數更少。)

按照常理說,一個團打四十多個鬼子,兵力比至少是40:1。而且國軍還派了偵查員化裝入城,裡應外合夾擊日軍。所以這場仗,國軍並沒有輕敵。不出意外,桐鄉縣城必然收復。

豈料日軍的反應非常之快,在遭到襲擊損失了八個鬼子後,餘下的三十多個鬼子立即向後收縮。利用有利地形,在防禦死角用擲彈筒和重機槍,硬是頂住了國軍一個營的攻擊。國軍因為沒有火炮,無法直接摧毀日軍工事。只能使用步機槍對射,手榴彈也扔不過去,就是扔過去了,也沒有作用,難以有效掩護步兵。在激戰三日後,日軍援軍達到,國軍只能撤退。



(戰時刊物《戰地》報道,第62師攻入桐鄉城繳獲偽組織警察標識和照片等物。)

真實的抗戰就是如此殘酷。沒有重武器,幾十個日本兵就能把一個團的國軍纏住。而且這個團的國軍還不是軟柿子,是頗有戰鬥力的三湘子弟。



如果《亮劍》是一部抗日神劇,編劇可能真的就讓李雲龍帶著一個團就打縣城去了。

如果編劇編的再神一點,派幾個武林大俠去。這幾百日軍估計都不夠我們的大俠們“手撕”的。



然而《亮劍》並沒有這麼無恥,作者給了李雲龍五千多人的正規軍,三千多民兵。此外還很“貼心”的給李雲龍的部隊裝備了一門攻堅專用的意大利炮。

(沒有這門炮,能不能打下縣城,還不一定呢。最後也是因為這門炮,才轟開了城門樓子。)

然後,李雲龍就帶著這上萬人的兵力,就打縣城去了。

李雲龍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帶領地方武裝打援,將縣城周圍五十公里內的道路全部封鎖。——《亮劍》第七章

按照常理來說,六千多人主攻,其餘的三分之一的兵力,也就是三千多人阻援。這個阻援的兵力是絕對不夠的。

但是此時作者又很貼心的給李雲龍找了一群援軍。周圍的友軍部隊都在幫助李雲龍阻援,等於打平安縣城間接投入的兵力高達十幾萬,李雲龍豈能不勝?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也達到30多萬。平安縣一千多守軍全部陣亡,山本特工隊全部玉碎,各路增援部隊也都傷亡過半,北同蒲鐵路被破壞成數截,整個晉西北地區日軍的有線通訊網被全部破壞。——《亮劍》第八章

綜合以上,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一、李雲龍打縣城的想法很堅定,有沒有上萬人他都會打。

二、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只要日軍想守。打一座縣城,上萬人是不夠的。

三、實際投入攻打平安縣城的兵力並不止上萬人,而是高達十幾萬。

從歷史角度看,李雲龍打縣城屬於瞎編,歷史上沒這回事;但是從軍事角度分析,中國軍隊投入的兵力,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李雲龍上萬人攻打平安縣城,沒毛病。


Mer86

有時候,男人的血性比男人的理智更富有魅力!

攻打平安縣城,在李雲龍眼裡,沒有為什麼?

老婆被搶了!

有血性的男人,不會坐在地圖上分析敵我情況,也不會制定完善的戰略戰術,也不會去想著戰局結果。還能淡定下來做這些的,我們一般只是滿懷敬意。

但是真正能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就是李雲龍這種血性的,二話不說,召集隊伍就打的熱血漢子。這樣的男人才接地氣,才符合我們平時茶餘飯後,酒桌枕邊談論的英雄的定義。而那種理智得有點不近人情的英雄,大概是教科書上我們寫作文時用的人物形象吧。

“衝冠一怒為紅顏!”按照李雲龍的說法,老婆被搶了!屁都不敢放一個,這樣的孬種還能扛槍抗日,只怕早已經做了漢奸。

當然,除了英雄救美!

李雲龍還有的是那種對待敵人“不能吃虧”的精氣頭,幾百人的小分隊,就能為所欲為,踩到頭上拉屎來了。這是一種羞辱,亮劍之中,這幫子兄弟,李雲龍,丁偉,孔捷,楚雲飛,都是幾個你可以一槍崩了我,但是你不可以羞辱我的漢子。腰板挺直了,你叫我低一下頭,那我就要拼了命跟你幹到底。

攻打平安縣城,李雲龍有幾分把握,我估計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能不能打贏,他也沒有考慮過,會對整個晉西北的抗日戰局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沒得考慮,碰到老婆被搶,百姓被殺,鬼子在你頭上囂張撥扈。作為男人,一個字,打!


大嘴大師

平安格勒戰役,絕對是亮劍裡面的高潮!李雲龍動用那麼多人打平安縣城,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李雲龍下令打平安縣城的時候,並不知道手裡已經有了上萬人的部隊。李雲龍知道山本去了平安縣城以後,馬上就讓通訊兵通知各營、連、排歸隊打縣城!李雲龍吃了那麼大的虧,老婆被搶走了,趙家裕還死了300多鄉親。這個仇,他李雲龍肯定要報!李雲龍就是這麼血性!管他天王老子,先打了再說!讓鬼子們瞧瞧,爺們不是好惹的。

其次,李雲龍手裡是有1萬人,但是這裡面至少有一半是縣大隊和區小隊的民兵。

李雲龍手裡只有三個營。最牛的是一營,營長是張大彪。張大彪向參謀長彙報的時候說,手裡也就兩千多人。其他兩個營兵力應該不會多於一營。所以,李雲龍獨立團也就5000人左右。

另外,偽軍向山本彙報平安縣城被我軍包圍時也說了,“只有少數穿灰布軍裝,大部分都是老百姓衣服。而且,武器五花八門,連土炮都有。”

而且,李雲龍剩下的5000獨立團主力,也有很多是剛入伍的新兵。戰鬥力肯定不如老兵,更沒法跟日軍比。

再者,平安縣城的日偽軍不只幾百人,而且,日軍在周邊還有增援部隊。

李雲龍自己分析,我軍(1萬多人)和日軍兵力對比是8:1.也就是日偽軍有1200人左右。獨立團5000人,對日偽軍1200人,(兵力對比4:1),還是攻城戰。淞滬會戰時,我軍與日軍傷亡比例是8:1,這麼看,李雲龍還真不一定能打贏!

而且,日軍還有增援部隊。山本請來了大批日軍救援平安縣城:太原的坂田師團與太原周邊的橫野聯隊和山田聯隊(這就一萬人);還有皇協軍第6混成旅,皇協軍第8混成旅(大約1萬多人)。

根據原著記載,此戰李雲龍部和我軍阻援部隊共計兩萬多人參戰,日軍人數也在兩萬人。兵力對比,1:1。最終,李雲龍攻破平安縣城,日軍增援部隊撤退,戰鬥結束。

平安格勒戰役戰果:
中方戰報:中方陣亡3175人,受傷6789人,斃傷敵12756人。日方戰報:日方陣亡325人,受傷889人,偽軍陣亡1235人,受傷3458人。斃傷敵14578人

最後,李雲龍打平安縣城,需要速戰速決。

如果,平安縣城久攻不下,日軍增援部隊趕來,平安縣城一戰必將失敗。而當時的獨立團,缺少攻城武器,又沒有攻堅作戰經驗。幸好,周邊的友軍:我八路軍孔捷部和丁偉部,中央軍,晉綏軍,地方武裝全力配合阻擊日軍增援部隊。而且,阻援的友軍也是想盡辦法:埋地雷,炸橋樑。最終,依靠層層設防,步步為營,才拖住了日軍增援部隊。

李雲龍這才有時間打下平安縣城。當然,最後城門樓的硬骨頭,還是靠意大利解決的。不過,李雲龍媳婦也犧牲在城門樓。

總之,平安縣城並不好打!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當邢副團長知道各營連情況後,興奮的告訴李雲龍,你可以當師長了。我們知道獨立團此時有一萬多人,多多少?按當時一個普通師編制,就算一萬二千人。最初李雲龍是想召集原有人馬與平安城的日軍單挑,結果發現獨立團突然壯大到萬人以上,是李雲龍始料不及的,箭上弦不得不發。但李雲龍也怕人手不足,發話通知縣大隊區小隊參加,李雲龍是知道平安城的日偽軍有多少的。

那麼,平安城到底有多少日偽軍吶?我們知道山本特戰隊有不到百人;平安城內日軍應該有五百人左右,因為駐守日軍最高長官是中佐級別的大隊長,營級編制,作為戰略重點的據點,日軍可能人數更多;偽軍,可能人數要遠遠多於日軍,最少也得千人以上。所以說,平安城的日偽守軍應該有二千人左右,加之優良的輕重武器,依城據守,僅憑老獨立團很難攻下。

但李雲龍把平安城團團圍住,四面攻城,對於無攻城經歷和經驗八路軍,沒有突破點,但處處都是突破點,這是日偽守軍最不好防守的。況且李雲龍持有神器,意大利炮,一炮命中城門樓,山本、秀琴和日軍指揮部全端,日偽守軍指揮系統被瞬間摧毀,獨立團得以攻佔平安城。

要知道,李雲龍拿下平安城不是憑獨立團一己之力,是多方協同作戰的結果。首先是楚雲飛的炮擊炸燬了特戰隊的車輛,把山本和部下滯留在平安城,才有了李雲龍的"一怒為紅顏"。縣大隊區小隊的誓死阻敵;丁偉、孔捷主動打援;楚雲飛的參戰;晉西北武裝力量全部參加打援阻擊。促成李雲龍在無後顧之憂情況下一舉殲滅平安城日偽守軍。

我軍所有參戰的武裝力量有多少?五萬?十萬?雖說裝備不如日偽軍,但都是在稀裡糊塗不知不覺中被李雲龍調動起來,一個目標,牽制敵人,爭取時間。沒有命令,憑著感覺迎敵。這樣的抗日武裝力量真是太偉大了。


一個支點看看

因為李雲龍看到了整個晉西北最關鍵的戰爭節點,這是撬動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點。因為李雲龍剿滅了山本特種作戰小分隊,導致了日軍放棄了所有的特種作戰。進行全面龜縮,日軍各大連隊變成了張大喵的牛肉罐頭運輸大隊😂而此時在德國,紅骷髏因為愛徒山本陣亡的消息而傷心欲絕,慘被美國隊長陰險偷襲身亡。導致元首的諾曼底鐵桶防線出現了破綻,被萌軍一波推掉高地水晶,打出GG。同時他的好基友趙剛在病重臥床期間用馬克思思想指導了史塔克造出了原子彈,徹底終結了整個戰爭。😂說是李雲龍終結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為過。😂😂😂😂😂


輝knight

李雲龍的獨立團分兵之前只有1000多人,分兵之後下面的營長、連長大肆招兵買馬,李雲龍認為至少有2000多人,憑藉這2000多人是可以攻打平安縣城的。實際上,獨立團的所有兵馬集結時,李雲龍手下的營長和連長都成了土財主,獨立團的總兵力達到了五千餘人,加上地方武裝有上萬人。獨立團雖說是一個沒有番號、團的編制,實際上已是師級規模,上天給了李雲龍這個機會指揮上萬人作戰。

平安縣城的守敵為日軍一個步兵中隊、一個憲兵隊,加上偽軍一個大隊,兵力有一千多人。偽軍的戰鬥力比較差,只能用來維持治安,真刀真槍地幹就差遠了。但是這幾百日軍和山本特工隊的戰鬥力卻不低,加上平安縣的城牆是明朝崇幀年間修築的,保存完好的城牆高四五丈,上面有寬寬的馬道,城磚由糯米汁拌灰漿砌就,堅固異常。

李雲龍指揮上萬人去攻打僅有幾百日軍的平安縣城是完全有必要的。獨立團的主力只有5000餘人,其餘都是縣大隊和區小隊,戰鬥力根本不能和主力部隊相比。此外,李雲龍還要分掉一部分主力去協助地方部隊阻擊日軍的援軍,我軍講究集中優勢兵力。日軍雖然兵力少,但屬於守的一方,加之城牆堅固,有利因素還是很多。獨立團屬於攻的一方,且缺少攻城方面的經驗,不利因素有很多。因此,李雲龍用這麼多人去攻打平安縣城是完全有必要的。


歷史軍魂

文革時期發生過一件抓特務事件。某革命委員會通過地下情報掌握了一名蘇聯間諜將在某村橋洞下與一名中國內線接頭的消息,據說是有關中國邊防部隊部署的番號和軍備機密。接頭人只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翻譯。時間是當天夜裡十二點。到了夜裡,三人鬼鬼祟祟來到橋洞下,此時一片濃雲遮蔽了月亮,漆黑的夜裡伸手不見五指,橋洞下有一間房子,三人正準備進屋時,忽然周圍有數十個強光探照燈射來耀眼的光束,寂靜的田野裡猛然傳來無數人的吶喊以及鑼鼓震天,轉眼間數千人從埋伏的草叢裡和莊稼地裡鑽出來,黑壓壓的人群瞬間把三人圍堵得水洩不通,那三個人哪裡見過這陣勢,當場嚇尿。

如果你若明白上面的事情,你自然就明白為什麼李雲龍會用萬人攻打平安城了。


飛翼點通

答:首先要明白,《亮劍》不是一部紀實文學,而是一部小說。

小說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塑造人物形象。

怎麼塑造人物形象?

通過一系列事件的發展來推動情節,在情節刻畫中配以大量正面、側面、以及社會、心理描寫,將人物形象立體化、全面化、形象化,最終突出主旨、弘揚主題,豐富作品的思想性。

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全文都寫了些什麼事件也許都記不清了,但阿Q這個人的形象卻如活生生地站在我們的眼前,而文中所貫穿和流露的國民惰性與“精神勝利法”也猛烈地敲擊著我們的心房。

所以,《阿Q正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

《亮劍》也是如此。

我們讀了《亮劍》,未必對書中所寫的事件記得多少,但李雲龍、楚雲飛、張大彪、魏和尚這些人物形象卻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而書中所寫的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時時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所以,你要問,李雲龍為什麼一定要打平安縣城,是沒有必要找歷史依據、歷史原因。

我注意到,很多答友都在翻經引據,找華北抗日戰爭的發展史,從百團大戰分析起,找八路軍和新四軍作戰形態的變化,怎麼破解敵人的囚籠戰術,怎麼深入敵後,怎麼化整為零,怎麼抽調部隊,怎麼入基層發動群眾;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怎麼分兵駐守,怎麼拉長戰線,怎麼分散兵力,以期論證出打這樣一場戰鬥有沒有可能性;並查閱史料,希望從中找出相類似的戰例,諸如此類。

我的看法是:小說即使有原型(很多人說李雲龍的人物原型是王近山將軍),但終歸是虛構成分居多,否則也不必要採取小說這一題材了,直接用紀實文學或報告文學,豈不更有說服力?!

小說《亮劍》要弘揚亮劍精神,就必須以濃墨重彩來塑造和刻畫李雲龍這個人物形象,把他畫活,再通過他的行動把這種精神進行詮釋和歸納總結。

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營造事件、製造衝突,醞釀緊張激烈的氣氛,把這衝突加劇、加劇,再加劇。

於是,《亮劍》作者不遺餘力地虛構出了李雲龍打平安縣城這一情節,背景的安排和渲染也極有張力:山本一木大佐率領的日本特工隊在李雲龍、秀芹的大婚之夜搞襲擊,重創了八路軍獨立團團部,殺害了趙家峪一百多口鄉親,活捉了秀芹。李雲龍本人在魏和尚等人的死護下脫逃,事後清點人數,獨立團僅有二十八人成功突圍。

李雲龍在書中的人設,是一個不怕死不怕地的血性漢子,吃此啞巴虧,豈肯善罷干休?!(真善罷干休,讀者也不愛看了),他發誓: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攻打平安縣城,李雲龍並沒有過多考慮過輸贏,也沒考慮過會對整個晉西北的抗日戰局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他的心態是:贏也要打,輸也要打。

書中寫了,李雲龍怒吼道,老婆被搶了!屁都不敢放一個,這樣的孬種還能扛槍抗日,只怕早已經做了漢奸。

所以,在這一場復仇之戰,用不著做太多的動員,集結起來的部隊一下子就達到了上萬人!

這個人數大出李雲龍意料,開打的信心更大了。

故事敘述至此,讀者的胃口已被吊足。

但後面的描寫更加煽情:李雲龍集結起部隊向平安縣城發起攻擊,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筱冢義男趕緊嚴令周邊縣城甚至太原的日軍入援。這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晉西北中央軍、晉綏軍、八路軍紛紛投入戰鬥,局部戰鬥演變成全面戰鬥。

李雲龍此舉,可謂捅破了天。

則攻打平安縣城之戰,也成了全書的高潮。

戰鬥結束,晉西北戰場中日雙方攻守發生了逆轉。

為此,戰區長官閻老司令發來嘉獎電,遠在重慶的委員長也來了個通令嘉獎。

所以,網友也將這場戰鬥戲稱為“平安格勒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