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漢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唐三彩瓷器與陶器的關係密不可分。當部分摻有高嶺土(或長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銅、氧化鐵、氧化亞鉛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燒結陶器時,會自然在陶器表面結成一成薄釉(日本信樂燒 陶器種類中的三彩最早就是這樣出現的。)在中國的歷史上,明代以前中國的瓷器以素瓷(沒有裝飾花紋,以色彩純淨度的高低為優劣標準的瓷器)為主。明代以後以彩繪瓷為主要流行的瓷器。另一個瓷器製作國家日本也與茶道文化界也發揚了其獨特的茶器。最早素瓷依照顏色分類,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種常見顏色的瓷器 彩繪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較為著名的有: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溫鉛陶)、信樂燒、青花瓷等 依照瓷器出產地點也有不同的分類。如中國浙江越窯(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紀後轉肩發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賀的信樂燒(shigarakiyaki)、長崎有田燒(aritayaki)、岡山縣備前(bizenyaki)等。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對於瓷器收藏愛好者來說,瓷器越來越讓他們“進退兩難”:一方面,中國瓷器在各大拍賣中價格屢創新高。一件品相完好、流傳有序的中國瓷器動輒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項背。而流散在古玩、舊貨市場上的瓷器,價格倒是很有“誘惑力”,但不是在行內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絕不敢輕易下手;另一方面,媒體又在不斷揭露瓷器造假的種種伎倆。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不過,藝術並不僅存在於某一個板塊,熱愛陶瓷的人總能發掘新的領域——古瓷玩不起,我們可以從新的入手。當代名人瓷正是這樣一個正在日益受到關注的熱點。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所謂當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國時期一批著名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和1959年獲得國家首批“陶瓷美術家”稱號的藝術大師創作的精品,以及後來獲得國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陶瓷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名人的名作。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在名人瓷備受關注的同時,他們的作品也不僅止於幾萬元的價位,一些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成交價不斷出現,給名人瓷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標杆作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第二塊《三顧茅廬》瓷板畫就以1300萬元成交。這是繼其《三顧茅廬》系列之一於2005年賣出150萬元之後,再次刷新了單件藝術陶瓷成交價紀錄,被人稱為“開創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千萬元時代”的作品。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專家認為,當代名人瓷的主要優勢在於:首先是工藝精湛。因為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比如顏料、配釉等都趨向於標準化,同時,分工更趨細化,也使得工藝師可以集中精力搞創新。再加上燒成技術的提高,也促進了陶瓷走向精品化。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凡是用瓷土燒製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但當今對瓷器的具體定義,還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 一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和化妝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準。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瓷器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