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你就要用一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

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的提升,快速提升。以前打工時,工作八個小時,老闆發八個小時的工資,我可以有理由慢慢學,慢慢做,理所當然,工資照常拿。但是創業之後, 我會發現,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不夠用,時間很緊張,所以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慢慢學,慢慢做。別人花幾天的工作,我必須幾個小時處理完,別人花5年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我必須在1年的時候掌握。

想成功,你就要用一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

那麼幹貨來了,如何讓自己用1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呢?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事前模擬,事後覆盤

創業時,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新鮮事物。團隊人少、工作多,為了能夠高效保證工作結果,必須有模擬,將整件工作、活動等現場所可能發生的一切要考慮進來,去模擬當天活動的流程、可能發生的意外和風險,我們的預防措施,我們的備選方案。

工作完成後,覆盤必不可少。將活動過程中做的好的簡單描述,重點分析出的差錯,導致的原因,應該怎麼做可以避免。這樣可以讓自己加深這件工作的概念,避免下次繼續犯錯,同時也讓其他人瞭解做的不好的,以此來避免自己下次同類型事情中重複犯錯。

第二點:工作先要找方法,而不是直接埋頭苦幹

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時,接到一個指令,第一反應就是埋頭去幹,在乾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去解決,這種不是不行,而是效率比較低下。很多事情,其實在做之前我們可以多想想,例如這件事情,之前有沒有人遇到過,怎麼解決的,去提前瞭解下;這件事可能會涉及哪些部門,需不需要人家配合,該怎麼配合,需不需要提前準備資料;這件事情原本應該是什麼樣的,目前的解決辦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些都是可以在我們做事之前去思考的,有利於讓工作事半功倍。

第三點:一定要有工作計劃

創業和打工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每天都會出現很多臨時的工作要處理,而且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自己在安排,而不是別人幫你佈置好,這就需要有很強的計劃性。每天早晨開始工作前,列出當天需要處理的最重要的工作,可以按照緊急程度排好。如果是當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即使臨時插進來幾件事情,也必須在今天完成。這就避免,我們每天處理臨時工作,工作毫無章法,第二天發現,很多緊急的事情沒來得及或者忘記處理,反而無端生出很多慌亂。

想成功,你就要用一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

第四點:多看書,吸取別人的經驗

多看書,這點毫無疑問,我們每天接觸那麼多新鮮知識,不去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光靠自己的腦袋不停的想,做,無法快速提升自己,也就無法跟上快速變化的社會發展。

想成功,你就要用一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

第五點:要學會測算

作為非財務人員,我不習慣也不喜歡去做一些成本、收入的核算,就導致很多工作做到一半或者做完才發現浪費時間,浪費資源。多次之後,發現,必須要有測算,提前評估某件事情的價值,充分的核算成本包括:時間、人力、費用和產出也就是我們能得到的:經驗、資金、資源、信息等。如果發現完全沒有價值,那就有必要開會討論是否要繼續,而不是按照領導的佈置完成再說。

第六點:轉變自己的思維

轉變自己從打工到創業的思維,從員工到老闆的思維。這很難,如果你是合夥人之一,就必須改變。如果一直無法調整這個思維,那很多工作的開展必然是應付,是浪費時間沒有結果的。我當時也是從打工到創業,思維很長時間處於一個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工作不自覺的會站在員工的立場去考慮。很多工作是做完了,但是對創業成功沒有任何幫助,遇到困難了,第一反應是想放棄,想找領導解決,或者放在一邊,選簡單的去做。

這是因為我們在工作中形成的思維,領導安排的工作,先做完再說;工作有困難了,找公司要資源,公司資源不夠,那我也沒辦法解決。創業完全不是這樣,如果有安排給我的工作,必然是因為我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我遇到困難直接放棄,那說不定就沒有第二個人能解決了。這樣轉換一下思考,如果是對創業成功有幫助的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要解決,要自己找資源,找方法去解決。

想成功,你就要用一年時間積累別人5年的經驗

如果你正在創業,必須讓自己快速進步,快速提升。才能趕得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才有可能在如春筍般冒出的創業企業中脫穎而出。

文:事了了daisy

2、高級人才推薦服務:技術總監、運營總監、產品總監、CEO等互聯網高級人才獵聘服務。

3、創業,互聯網轉型諮詢輔導服務;

4、短期用工服務:不但組織人員,還保證工作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