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这群人,工资将大幅度提升?

对事业单位的人员来说,工作可以说讲是相当的稳定。只要你不犯重大错误,就可以为单位、为社会服务至退休。同时,近些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声音也起此彼伏,其中不仅仅是精简冗余岗位,更多的是改革基层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

事业单位这群人,工资将大幅度提升?

对此,许多人认为事业单位再怎么改工资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增加和减少,整体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其实,现如今事业单位工资争议最大的是很多人工资和劳动的付出不成正比。诚然,不管是哪个行业,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永远都不会被亏待,事业单位也应该如此。

说到可能到来的改革,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的文件,但从各地近年来发布的一些的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可以看到一些趋势,在这其中一些人甚至能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么是什么人什么岗位能够拿到这种事业编工作呢?

这类人就是: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博士学历)。

一般来说,高层次紧缺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

(二)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人员。

(三)由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或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人员所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成员。

(四)获得金钟奖、梅花表演奖等行业领域国家级奖项人员。

(五)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奖项、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5名人员及其指导教师。

(六)获得奥运会前六名、世界锦标赛(奥运会项目)前三名和全运会冠军的退役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

目前,各地对高层次紧缺人才都可以发放几万至几十万不等的安家费;另外配偶工作和孩子上学问题也统统解决”,各项政策优惠可以说对所引进的人才非常的优厚的。

把握好面试定律“要”与“不要”

在事业单位面试过程中,身为应届考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形象?如何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使成功机会大增?这需要我们平时面试练习时,改掉一些坏习惯,并自始自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

第一,面试中的“要”

1.仪表

举止仪表这个测评要素很难成为考生的加分项,但如果着装不规范,仪态不得体,就一定会成为考生的减分项。所以,考生应保证“衣着得体、美观大方”,当然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多一些“个性化”。

2.仪态

(1)稳重、端庄、得体。仪态是无声的语言,是一个人最直观的形象展示。

(2)上体正直、头正目平、嘴唇微闭、表情自然、收颏梗颈、挺胸收腹、双臂下垂、立腰收臀、双腿自然站直是最佳的站姿。

(3)端庄、大方、文雅、得体的坐姿,表现的是一种稳重,应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女士宜双腿侧斜并拢,避免叉开。男士则不宜高架“二郎腿”或腿脚抖动摇晃。

(4)走姿最好是上身挺直、头正目平、收腹立腰、摆臂自然、步态优美、步伐稳健、动作协调且走成直线。

第二,面试中的 “不要”

面试时,考生某些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失败。

1.手: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等动作。

2.脚:神经质般不住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

3.眼: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着考官,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致不满。

4.脸: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

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阅读理解”相应的考点,相信考生有不少的收获,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语句表达”“逻辑填空”与相应的考点,希望考生结合两节讲解,可以真正运用到考试中。

一、语句表达

虽然题量在总题量中并不多,但是三种题型都是必考题型,也是容易得分的题型,这三种题型如下:

1.结语推断

结语推断题型的提问方式一般为“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谈到的是”,在看到类似的提问方式时,只需从最后一句得出答案即可。

2.语句衔接

主要是在一个完整的文段中将其中一个句子取出来放到选项当中去,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尤其是在遇到关联词时,重点掌握关联词前后语境的逻辑关系。

3.语句排序

此题型的技巧性非常强,考生首先可以从选项着手,排除相应的干扰选项,再回到文中通过一两个句子,寻找句子之间内部的逻辑关系,再选出正确答案。

二、逻辑填空

这种题型,考生只要掌握好相应的技巧以及平时多加练习,一定是提分的考点。做题时重点理解横线前后的语境,把握好选词特征,再到选项中进行辨析。

1.概念的定义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概念、判断、推理,都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2.概念间的五种关系

(1)全同:所有A是B,且所有B是A。

(2)全异:所有A非B,且所有B非A。

(3)交叉:有些A是B,有些B是A,有些A非B,有些B非A。

(4)包含

(5)包含于

例1.请说明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西安事变和双十二事变;大学和北京大学;小说和文学作品;植物和玫瑰;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国家;党员和干部;亚洲和中国、巧克力和玫瑰、学校与中文系。

3.三段论

两个前提→结论

三个概念

三段论的两种题型:

(1)结论型三段论:文氏图

(2)前提型三段论

三段论的四种标准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非C→所有A非C

有些A是B+所有B是C→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B非C→有些A非C

事业单位面试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更直接地对考生进行观察和测试。而测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目往往又是常考类型。下面我们具体为考生讲解说明。

一、串词题基本要求

1.情节合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符合叙事的基本要求,即必须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2.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有细节描述更好,词与词之间过渡自然,尽量口语化。

3.故事注意归纳提炼,言语要简洁。

4.一定要把指定词说完,对考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串词题的解题技巧

看到给定的词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编与所给词语有关的故事。

1.故事要正确。是想强调:故事首先是符合伦理道德、主流意识形态;其次是语言运用正确;再次是故事情节要合乎情理。

2.故事性要强。一篇故事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这一点是起步分,非常重要。

3.尽量将题目所给的词或句子当成关键词或关键句。如考试现场不能做到时,也别强求,但一定要全部用上。

4.其他重要要素。主题、情节、情感要素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主题,编故事的质量和水平都取决于此,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其次可以穿插情感要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情感要素很容易把握。最后才是情节,高手在回答题目时,除了要保证不出差错外,还想办法“出彩”,这样才会得引人注目的高分。在保证其他答题要素的同时,临场所编的故事的情节还非常引人入胜,身心疲惫的考官一定会心中一亮的。

5.切忌评论成分过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