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预测

1、医药行业特点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医药行业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1)高技术性

制药业融合了各个学科的先进技术,药品的研发过程需要尖端技术人才和充足的经费,药品的制造过程依赖精密的设备和先进工艺。近年来新技术的启用成为了制药业高速发展的新动力,也逐渐成为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手段。现代生物技术、反义技术、组合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药技术的革命,使新药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因此,制药业属于高技术产业。

(2)高收益性

(3)高风险性

制药业的高风险性主要表现为研发风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新药的研发从合成、提取、药物筛选、实验(毒理的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的稳定性实验、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注册上市到售后监督,耗资大、耗时长,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失败都可能前功尽弃。

2、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预测

(1)生物制药将异军突起

伴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一些高新技术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高通量快速筛选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等。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制药工业创造新药奠定了基础,一批生物制药公司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未来必将成为世界制药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现代生物制药开始挑战传统化学药,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天然中药和生物制药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制药在我国将三分天下。

(2)药价将进入下行通道

药企虽然可以高于基准价格制定最高零售价,但市场上同类型竞争药物品种繁多,患者拥有充分选择权。

(3)仿制药将迎来发展契机

2015 年,全球将有 1600 亿美元规模的药品专利到期,2015 年全球药品消费量将达 1.1 万亿美元,其中仿制药至少占 60%~70%的市场份额。世界药品市场仅有年均 4%~5%的低速增长,但全球仿制药则以年均 11%增幅成为引领全球制药产业。目前我国 90%的市场仍然是以化学仿制药为主导的仿制药市场,国内药企未来仍然会以仿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

因为现阶段我国药企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小、科研实力弱的特点,复星医药作为我国研发费用支出最高的药企,2014 年研发费用仅 6.8亿人民币,而全球研发费用支出最高的药企罗氏制药去年研发费用为 104 亿美元,差距悬殊;另外,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因素将促使药品价格稳中有降,因而广大药企普遍很难在药品研发方面投入太多资金。所以仿制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支撑和基本保障。

(4)拥有特色药品的品牌企业,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

国内制药类企业一般拥有一定数量的基药品种、医保品种或者独家品种,在其所处细分领域的竞争力较强,并能通过独家品种、中药保护、品牌优势、行业标准等独特性等构筑起较高的壁垒,从而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空间。

(6)原材料产业将出现分化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可生产全球 2,000 多种化学原料中的 1,600 多种,年生产能力在 200 万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原料药的生产除满足国内制剂生产企业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化学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年产值占全国医药总产值的近一半,出口比重超过 60%,从 2008 年至今,我国原料药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化学原料药包括特色原料药、大宗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是指为非专利企业及时提供专利刚刚过期产品的原料药,其利润率是大宗原料药的十倍,未来几年全球将出现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通常大规模的专利药解禁后同一种药品将会至少有 4~5 家企业竞相生产,仿制药业务发展将对特色原料药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预计我国对特色原料药的需求将保持 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机会。大宗原料药是指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大吨位、不涉及专利问题的传统化学原料药。其中:激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较多,副作用较多,市场需求不大且较为稳定,增长空间较小;2014 年以来,我国抗生素市场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抗生素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价格方面,抗生素类药物是降价最早、降幅最大的品类,平均降幅高于其他类别药品 2-4 个百分点,再加上招标政策对“同一货源、最低价中标”,抗生素企业的日子会比较艰难;我国维生素原料药产能总体过剩,在需求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维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在产能和价格上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

专利药原料药是指用于制造原研药(专利药)的医药活性成分,主要是满足跨国制药公司及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创新药在药品临床研究、注册审批及商业化销售各阶段所需,其中也包含用于生产该原料药的高级中间体。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及跨国制药公司的业务模式转变,专利药原料药的外购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