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皇帝毫無作為,整個國家還是能照常運轉嗎?

三識六記

這個還真有其事,明朝的第十三個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就是個毫無作為的皇帝。明神宗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說白了,就是和臣子們"嘔氣,"然而整個國家照樣運轉,而且期間還進行了"三大徵",並且取得了勝利。萬曆在位48年,有30年不上朝,國家照常運轉,你說奇葩不奇葩?

【萬曆不上朝】是因為爭國本之事、即立太子之事和大臣"嘔氣"

說實話,朱翊鈞登基時才10歲,國家大事肯定不懂,多虧了有張居正的輔佐,前十年的工作做的還不錯,這段時間被稱為"萬曆中興"。等張居正一死,萬曆就把他的墳刨了,差一點鞭屍。萬曆無非想通過打壓張居正來立威,表示自己親政了,也是對張居正前十年對自己壓制的報復。萬曆就像個任性的孩子,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萬曆十四年,沒人約束的朱翊鈞開始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身體很快被掏空,這時候他就很少上朝,前面講到的"三大徵"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傳達的。也就是下旨操縱事情的經過。

在三大徵結束之後,朱翊鈞“日夜縱飲作樂”。對大臣們的奏章更不感興趣了。更糟糕的是,朱翊鈞為立皇子之事和大臣們死磕了起來。這就是"國本之爭"。

何謂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是萬曆立太子的問題,由於中國古代歷來“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為"國本之爭。"

當時朝廷分為兩派,有擁護萬曆的皇長子朱常洛的,有擁護福王朱常洵的(鄭貴妃所生)。按照以往冊立太子的規矩,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嚮明神宗建議立長子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卻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這受到大臣與慈聖皇太后極力反對。顯然萬曆的做法不合慣例,不合祖制。萬曆就是任性,誰也不立,他的意思就是,我自己的家事,我愛立誰就是誰,這點還說了不算啊!

由於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太子不立,國家不穩"。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整個爭國本事件以明神宗讓步才有了結果,爭吵了15年,大臣們幾乎都被打過了屁股,明神宗身心交瘁、鄭貴妃悶悶不樂、明神宗很煩,可說恨到了極點,對於老婆孩子我都不能說了算,我還不如一個老百姓呢!他感到自己雖貴為天子,而終被群臣所制,"奶奶的"老子不幹了,不好走不行,於是開始怠政,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愛咋咋地。

雖然明神宗30年不理朝政,但明朝國家機器照常運轉,他這一朝和崇禎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令人深思。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即使古代皇帝毫無作為,國家機器依然可以運轉,只是轉的好還是壞就另當別論了。這主要看皇帝的收下是個什麼人物,是魏忠賢還是張居正。

我們就以明朝為例吧,明朝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出了兩位不喜歡上朝的皇帝,一個是嘉靖皇帝,一個是萬曆皇帝。

先說嘉靖,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1521年--1566年),嘉靖皇帝剛剛上任時還是比較能幹的他整頓朝綱,減輕賦稅,外擊倭寇,被後史稱為“中興時期”。但是到了後期卻迷上了道教,整天搗鼓硫磺、丹爐之類的,要煉出長生不老藥,結果還沒等丹藥煉出來就死了。


好在嘉靖晚年可能認識到了錯誤於是廢了嚴嵩啟用名臣徐階為內閣首輔,就這樣被荒廢了20多年的明朝社會才得以恢復以往的生機。

再說就是萬曆皇帝了(1573年--1620年),萬曆這個年號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而萬曆皇帝也創造了不上朝的時間紀錄。

萬曆皇帝也是幼年登基,這時他有名臣張居正擔任的內閣首輔作為助手,創造了“萬曆中興”的局面,直到張居正去世之後才實現親政。

但就在這時萬曆卻整天隱居內宮不問政事,這期間明朝的確陷入了癱瘓,有許多內閣成員都不認識皇帝長什麼樣子。在這期間明朝黨爭不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明朝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鍾世傑

你說的這個問題,剛才已經有人回答過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明朝,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然而社會秩序依然穩定,老百姓並沒有感覺到國家運轉有絲毫的異常,同時高層,秩序也很穩定,朝廷在張居正的領導下,一切井井有條 。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統治階級最高層權力分配的問題。可以分四種情況來解讀。

1-如果皇帝強,大臣弱,大臣將依附於這個皇帝存在,形成一個以皇權為中心的權力核心。皇帝實際行駛國家的所有權力。

2-如果皇帝弱,而大臣強。權力將集中在主要大臣手裡。形成架空皇帝的一個權力結構。社會運轉依然正常,命令依然能夠執行,但皇權被架空。剛才說到的,像明朝這種情況。皇帝不理朝政,然而社會和政府行政依然能夠運轉成功。但是,如果架空皇權的大臣強大到無人能轄制的地步,權力就有可能要發生轉移,例如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3-如果皇帝和大臣都很強。那麼老百姓的日子,很有可能不好過了。因為兩頭都很強,在權力重新分配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發生衝突和流血。小則朝廷發生大清洗,大則發生軍事衝突。還是拿明朝來舉例子。本來作為臣子的朱棣,與接班皇帝建文帝,直接發生軍事對抗來搶奪核心權力。雙方實力都不弱,最後引發混戰。

4-如果皇帝和大臣都很弱。在沒有外來因素干擾的情況下,比如像清朝時候的八國聯軍。一般情況下,在適當的時機,會有新的力量興起,代替已經腐朽的政權。中國很多古代末代朝代的更替,一般都屬於這種情況。


颶風眼淚

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的能力決定者帝國的興衰。如果是像老子提倡的那樣無為而治還政於民,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樣的不作為豈不是更適合社會的需要和老百姓喜愛的。如漢朝的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就是如此無為而治,讓百姓修養生息。以平和戰亂帶給社會的重創。反之如秦始皇,隋煬帝,漢武帝都是大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國家也讓他們折騰的夠愴,老百姓的苦難深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煎熬中。好皇帝應該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才能更好的利用民力,使國家強盛和安定。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太宗,仁宗。明宣宗,明仁宗等好皇帝。




坐看雨收雲散

在古代如果皇帝毫無作為,整個國家還能照常運轉嗎?

我的回答是,可以?因為國家的規章制度已經形成。各部官員按部就班?照常行政。整個國家的正常運轉一般是不會受影響的。但長久下去可能不好。而且掌權的大臣十分重要。忠臣掌權。國之幸運興旺?如奸臣當道。則國運日斬衰退?甚至滅國為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