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李立軍V5

前年花了一個月時間安排了一次中歐五國之行,其中在捷克就呆了10天,重點遊玩了布拉格和有全世界最美小鎮之稱的克魯姆洛夫,非常喜歡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卻有著獨特歷史和風情的國家。

在奧匈帝國時代,它是帝國非常重要的工業區,貢獻了超過80%的工業產值,這是帝國能夠和當時歐洲其他幾大工業國抗衡的原因之一。

1938年二戰爆發前,捷克的工業生產在全世界排名第10,軍工生產、汽車生產,更是名列前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希特勒一定要簽訂《慕尼黑協議》佔領捷克,將其最重要的工業區域納入帝國版圖。

為了確保捷克這個德國的戰時大工廠,希特勒不但在這裡佈置了德國本土以外最強的軍隊和警察,還特別派他最信任並屬意的接班人、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兼警察上將的海德里希擔任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總督。

被稱為“納粹魔王”和“布拉格屠夫”的海德里希,在捷克實施殘酷統治,立誓要將捷克德意志化。因此才引發了捷克抵抗組織刺殺海德里希的“類人猿行動”。這是二戰若干次針對納粹高官的暗殺行動中,唯一成功的一次,海德里希也因此成為被暗殺的級別最高的納粹官員。

二戰結束後,捷克經歷了蘇聯佔領、成為蘇聯集團成員國之一、“天鵝絨革命”等一系列事變後,再次成為獨立的民主國家。如今,它已被列入世界銀行的發達國家之列,並先後加入了歐盟和北約。


世界真的很大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10月-1993年1月存在於中歐的主權國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在奧匈帝國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所在的地區被稱作波西米亞,是中歐工業革命開展最早、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因此,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佈獨立)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獨立之初,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民族包括捷克族(51%)、德意志族(22%)、斯洛伐克族(16%)、匈牙利族(5%)等。因此,雖然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但是第二大民族實際上不是斯洛伐克,而是德意志族。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主要生活在蘇臺德區。這是當年德國與奧匈帝國的接壤地帶。由於奧匈帝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與德意志帝國都屬於德意志民族建立的國家。因此,兩大帝國的接壤地帶主要是德意志人的聚居區。而一戰後,這一地區併入德國的要求未得到協約國的允許,從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典型的“分離主義”地區。為了維持國家的統一,捷克斯洛伐克宣稱本國沒有“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有“捷克斯洛伐克人”。

(蘇臺德區的具體位置)

但是,民族身份的再塑造尚未完成就面臨了滅頂之災。1939年,納粹德國通過慕尼黑協定“合法”吞併了蘇臺德區,讓德意志人“迴歸”祖國。也揭開了捷克斯洛伐克滅亡的序幕。很快,納粹德國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直到二戰末期,捷克斯洛伐克由蘇聯紅軍解放,重新獲得獨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並未完全恢復當初的領土,其東部領土被蘇聯佔領,併入今日的烏克蘭。

捷克斯洛伐克在蘇聯幫助下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併成為蘇聯集團的成員,在經濟上主要和經互會成員國合作,在軍事上主要依靠“華約組織”的保障。捷克斯洛伐克在蘇聯陣營屬於典型的工業發達地區。在經互會的產業分工中,也主要負責中高端工業品的生產。因此,捷克斯洛伐克的整體生活水平要高於東德之外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蘇聯的政治高壓和計劃經濟嚴重阻礙了經濟增長。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開展了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但是很快被奉行“有限主權論”的勃列日涅夫鎮壓。冷戰末期,捷克斯洛伐克也爆發了“自由化”運動,並在1989年實現政權更迭,捷共下臺。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正式分家,捷克斯洛伐克不復存在。


布萊克懷特

捷克斯洛伐克在歷史上真正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有兩個時期:一戰到二戰之間、二戰後到東歐劇變。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是斯拉夫人分支,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靠西,受到德意志人的很大影響。

在歷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上建立過波西米亞王國,並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世紀初,波西米亞王國王冠落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手中。這段時間,大批德意志人移民波西米亞王國,佔據該地區的礦場和農田,引發當地人不滿。波西米亞王國偉大的宗教改革家胡斯深入貧民播撒宗教改革思想。等到天主教廷處死了他,民眾發動了大起義,這就是胡斯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但這是未來宗教改革的先聲。

然而波西米亞王國還是不可避免地淪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六百年,30年戰爭中波西亞人民的反抗還是被強制鎮壓下去,民眾還是得信仰天主教。

波西米亞王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最終得到獨立是在一戰奧匈帝國崩潰以後。捷克斯洛伐克就這樣從崩潰的奧匈帝國獨立了。其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二戰前已經是世界第十大工業國。然而其境內遺留的德意志人最終釀成災禍。納粹德國藉口蘇臺德區事件無恥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英法則不惜出賣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來和德國綏靖。

等到二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復國,也就加入了蘇聯陣營。儘管如此,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並不甘心作為蘇聯衛星國。但是他們的反抗還是被蘇聯鎮壓,布拉格之春遭遇了蘇聯軍隊的無情干涉。

終於等到了東歐劇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通過天鵝絨革命,擺脫了蘇聯的強權。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友好協商的氛圍中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從此開始了各自的歷史。


地球知識局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從名稱上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是一個二合一的國家,也就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而它總共不到七十年的歷史也剛好分成兩部分,從1918年獨立到1939年捷克被德國吞併為前半部分,從1945年蘇聯把德國從捷克領土上趕走,到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成為主權國家為止。

捷克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崩潰之後在它的領土上誕生的一個新國家。但這個新國家卻在各方面都繼承了太多舊帝國的色彩。首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由捷克部分和斯洛伐克部分組成,其中捷克部分在舊奧匈帝國屬於內萊塔尼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通常也被成為“上匈牙利”,是匈牙利王國領土的一部分。其中斯洛伐克首都符拉迪斯拉發原本被叫做普雷斯堡,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匈牙利王國的首都。比如說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茜茜公主展”裡展示的那副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加冕畫像裡的那座城堡,畫的就是普雷斯堡。

(在奧匈帝國的歷史上,捷克屬於橘色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屬於淡黃色的匈牙利部分)

既然這兩部分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密切的關係,而且在最近的歷史階段裡它們還分屬奧匈二元君主國的兩個不同部分,那麼它們為什麼會在1918年結合在一起呢?首先捷克雖然作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捷克人一直對奧匈帝國的二元體制耿耿於懷,因為按照1860年的改革計劃,奧地利帝國應該進行徹底的聯邦制改革,變成多瑙河聯邦或者奧地利合眾國。即使不做這樣的改革,至少也應該是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三元君主國。但是當波希米亞的議會在1871年10月10日通過《基本條款》,要求對整個帝國進行徹底的聯邦制改革的時候。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博斯伊特卻在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的支持下否決了《基本條款》,終結了奧地利帝國的進一步改革。

(捷克軍團的宣傳明星片,胡斯戰士的傳統!)

此後的捷克作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捷克和帝國的其他各個組成部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協約國和同盟國都開始拉攏對方國土上的反對派。同盟國支持愛爾蘭、烏克蘭、波蘭的獨立勢力。而協約國則拉攏中歐同盟國領土上的獨立派,其中長期作為捷克政壇上的邊緣人物,流亡在巴黎的馬薩里克博士就在協約國的支持下組成了捷克民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甚至在名義上得到了俄國從奧匈帝國俘虜中招募的捷克軍團的指揮權,1918年甚至被協約國承認為成員國之一。但此時的捷克民族委員依然只能代表捷克而不能代表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國家是怎麼結合起來的呢?

1918年當奧匈帝國終於崩潰的時候,帝國所有的組成部分都希望擺脫自己的戰敗國身份。其中奧地利和匈牙利試圖通過革命來和舊帝國劃清界限。而作為上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在1867-1918年之間的匈牙利一直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並不想繼續加入這個新成立的匈牙利國家,於是它選擇獨立,而且在它給自己劃定的領土上實際上還有大批的匈牙利少數民族。一旦這些匈牙利人聯合匈牙利國家對斯洛伐克動用武力,斯洛伐克是無力抵抗的。而與協約國成員國的捷克結合起來就可以第一擺脫自己的戰敗國身份,第二藉助捷克的力量來威懾匈牙利,並且壓制國內的匈牙利少數民族,無疑是斯洛伐克最理想的選擇。

(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的締造者馬薩里克和貝奈斯,其中貝奈斯1938年面對希特勒的軟弱,和1945年對國內德意志、匈牙利少數民族的殘忍兇惡相映成趣)

而捷克其實面臨著和斯洛伐克一樣的問題,在南方捷克拒絕把德意志人多數而且比較親奧地利的南波希米亞併入奧地利,在西方則拒絕把德意志人多數的蘇臺德併入德國或者奧地利。從而在自詡為捷克民族國家的捷克共和國領土上保留了幾百萬德意志少數民族,而這些德意志少數民族背後還有雖然戰敗卻依然可能重新強大起來的德意志國家作為靠山。和斯洛伐克聯合起來可以擴大這個國家的領土和實力,於是一個1919年版的奧匈帝國就這麼誕生了。

(1918年與其說是民族革命不如說是奧匈帝國的崩潰,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新國家的誕生真正的見證者並不多,人們大多是從報紙上讀到的)

這個國家的公務員、軍隊、警察、法官、教會,甚至政黨都直接繼承自奧匈帝國。馬薩里克雖然是名義上的捷克領袖,但他長期流亡在外根本沒有自己的勢力。他只是捷克權貴階層的旗幟,而這個捷克的實際統治集團則是舊奧匈帝國時期的政府官員、議員、軍官、法官、教授們組成的。奧匈帝國的國旗是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面國旗拼起來的,而國歌則是共用同一首《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捷克斯洛伐克則剛好與舊帝國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國旗是統一的國歌卻是二合一。在唱國歌的時候前半部分唱捷克的《何處是吾家》,然後突然轉換成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上的暴風》。

(1930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語言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出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內都分佈著大量的而且居住密集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是這個國家誕生的根源,也是它滅亡的導火索)

捷克斯洛伐克繼承了舊帝國的所有缺點,卻沒有繼承舊帝國對少數民族寬容的優點。捷克斯洛伐克從1918年獨立開始就開始迫害國內的德意志少數民族,甚至對德意志示威者開槍射擊。為此《凡爾賽合約》和國際聯盟,甚至承認了魏瑪共和國對蘇臺德德意志人處境的監督權。而這個權力也就給捷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1938年納粹德國提出要求奪取蘇臺德地區,而捷克在英法的壓迫下不得不妥協,其結果就是《慕尼黑協定》。而當德國按照慕尼黑協定佔領蘇臺德地區之後,又撕毀協議佔領了整個捷克。在這種情況下斯洛伐克變成了斯洛伐克保護國。但是它領土上的匈牙利人地區則被霍爾蒂的匈牙利王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宣告結束。

(納粹佔領蘇臺德地區至少對當地的三百萬德意志少數民族來說是從捷克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但是納粹撕毀協議佔領整個捷克,就最終不可避免的導致了世界大戰)

(捷克斯洛伐克的滅亡)

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的後半部分,始於1945年蘇聯的佔領。隨著捷克斯洛伐克的恢復,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藉口反對納粹對領土上的德意志少數民族採取了嚴厲的驅逐政策,這就是著名的》貝奈斯法》。隨著《貝奈斯法》對德意志人採取的人走地留的驅逐政策,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徹底的去德意志化。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就進入了典型的華約國家時期。一直到90年代蘇聯的解體。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宣佈各自成為主權國家,宣告了這個國家的滅亡。

(根據貝奈斯法令被驅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和德意志少數民族)

縱觀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這個國家純然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為了壓迫本國少數民族而基於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的。但也因為它的這種壓迫政策而導致了它在1939年的滅亡。而當《貝奈斯法》驅逐了國內的少數民族,同時德國再次戰敗變成焦土,甚至分裂成東西德國的情況下,這兩個國家繼續結合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復存在了。使它們繼續結合到1993年的只是蘇聯的霸權而不是他們內部的團結。當蘇聯也不復存在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就徹底被所有人拋棄了。

捷克斯洛伐克是《凡爾賽合約》賦予捷克人的勝利地位的產物,也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採取的民族壓迫政策的產物。一旦失去了兩戰之間的國際環境和它們國內的民族矛盾這個基礎,這個國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終被它的兩個組成部分所拋棄。


克羅採和春天

捷克斯洛伐克由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分分合合,二十年前是一起組成一個國家,二十年後的今天,又變成了二個國家。他們是同民族,都是斯拉夫人,只是互相稱呼自己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在1993年之前,他們是一起統一的國家,1989年前是社會主義國家,1989年後改成聯邦國家,之前一直都是蘇聯陣容的成員。面積不大,人口1600萬,由於歷史原因,北部的捷克人比南部的斯洛伐克人富裕,很多之前奧地利統治時期留下的崗位都是捷克人佔有,南部的斯洛伐克人有些不滿,1992年6月的大選中,公民民主黨和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兩個政黨分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勝。他們協議把二個個體人民分離,成立二個獨立的國家。現在基本上是比較安靜和缺少存在感的國家。多謝。


歐陽老師廣州

捷克斯洛伐克是歷史上的主權國家,創建於1918年10月。1993年1月,分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主權國家。兩國都是國家銀行認可的中等發達國家,製造業較為發達。在地理上,均屬中歐。冷戰結束,這些中歐國家、東歐國家、原蘇聯除俄羅斯以外的加盟共和國,包括波羅的海國家,合稱為中東歐16國。中國-中東歐合作,已經在寧波舉辦了三屆,16國均在寧波建有商務常駐機構,大多建有商品展示廳。16國中,捷、斯兩國與中國貿易分居第一與第四。捷、斯兩國,工業基礎好,科技人員與勞動力素質較高,對中國又友好,因此,中國人在這兩個建廠很多。


按一下會響的蟲

最早都是被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斯拉夫人,但文化,技術水平在斯拉夫人中都較高,一戰後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蘇聯解體後自然(無暴力)分離成兩個獨立國家,(沒有外力干涉)這樣的自然分解法堪稱國際關係的優良典範,如果廣大的紛爭地區都參考此法那是人類之福……


北方天蠍座

捷克斯洛伐克以前是華約成員國、而且這個國家的製造業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強的、後來蘇聯解體、其餘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仿效,這個國家也分裂成兩個、捷克的工業基礎較強、斯洛伐克要差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