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譯和何冰為什麼不火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張嘉譯演的戲是《老房子》,因為劇中還十分確切的記得有很多段戲是在西安城牆下的。當然那時還不知道演員名字,因為沒有追星的癖好,從來不看演員表。但是演員的形象是很清晰能記住的,能記住是因為演的好而不是長的如何。

張嘉譯和何冰為什麼不火

老房子

雖然只看了那一部劇,但是已經能辨別出是演技派的演員了,肯定不上靠臉吃飯的貨色。但張嘉譯為什麼沒有火?這和他的發展經歷和時代背景相關。1991年,張嘉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被分配回老家,進入西安電影製片廠,直到2000年他從西安返回北京之前一直就在西影。環境影響個人,西安畢竟那時是比較落後的,西影也是好不到那裡去。

到北京發展後他的作品量開始明顯增多,當然前幾年我想應該是比較艱難的。我們看看其在北京前幾年的作品情況。2001年,在電視劇《帕米爾醫生》中飾演支邊醫生吳天雲。2004年,參演《國家使命》,之後參演何群導演的《使命》,並於此之後與之合作系列電視劇《神聖使命》、《沉默》。中間有兩年是沒有作品的,但是這期間張嘉譯參演了一部電影,說參演是好聽的說法,直白點叫跑龍套。這部電影就是馮鞏主演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電影是2005年初上映的,所以拍攝時間肯定是在2004年或以前。大家對那個龍套角色還有沒有印象?不錯,就是那個騷擾女主的小流氓。以上都表明張嘉譯在北京的前幾年是很艱難的,也很拼的。

張嘉譯和何冰為什麼不火

張嘉譯

其後幾年作品增多,但還是火不起來,這跟影視產業的發展有關,進入影視產業的資本越來越多,作品走流量路線趨勢很明顯,所以小鮮肉吃香,偶像吃香,觀眾也被帶著跑偏了。但時間久了小鮮肉也膩味人,突然就反轉看,大叔也流行起來了,於是張嘉譯大叔才火了。2009年張嘉譯在《蝸居》中憑藉有著社會地位且充滿矛盾的備受爭議人物“宋思明”走紅。去年更是開啟電視劇霸屏模式。近些年來很少有能達到張嘉譯這種高度的霸屏演員,一方面是一些演技派的演員電視劇作品少,另一方面是近些年來電視劇的製作水準越來越差,垃圾電視劇充斥屏幕,有了好的演員好的製作自然就霸屏了。

其實張嘉譯有著典型的陝西男人的特徵,樸實厚重,演戲人家是認真的。

再說說張嘉譯拍的《白鹿原》帶火的何冰。何冰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人印記裡何冰最早的電視劇是《我愛我家》,在裡面的有幾集裡演了個配角。就這麼一個配角,戲份可能總共十幾分鐘的樣子,但是人物的形象特別深刻,抱歉,那時也記不住演員名字,但是在後來看的其他電視電影裡但凡見到何冰出場馬上就能想到是在《我愛我家》裡出現的某某演員。這就是演員,能讓你深刻的記住形象,久久而不能忘。何冰後來也出演了很多影視劇,戲路也寬,各種類型的角色都有,但可惜都不是流量劇,熱點劇。而《我愛我

家》是在1993年播出的,也就是何冰那時才剛畢業不到2年的樣子。《我愛我家》整部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友情出演的配角以及跑龍套的,無數人後來都成了知名的角色。剛畢業不到2年能在裡面跑龍套的何冰可見很早就有著不一般的演技。

張嘉譯和何冰為什麼不火

白鹿原

回到正題,為什麼他們之前都不火,想起了馮小剛罵人的那句話,“觀眾都是垃圾”,話糙理不糙。垃圾的觀眾捧紅的會是垃圾演員,當然有些事情也不能全賴在觀眾頭上,主流影視的不良誘導也是讓觀眾上當的原因之一。演員終究是演員,演技如酒歷久而彌香,戲子終究是戲子,青春飯終究只能吃那麼幾天,當戲子被資本拋棄,終歸是個路人甲。演員的心思在演好戲上,而戲子的心思總在如何讓自己更紅上。所以,看一部影視劇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演員哪些是戲子。好演員紅與不紅其實不重要,因為他始終是好演員,他始終會有好角色在那裡。戲子紅的發紫也改不了戲子身份,更何況發紅發紫之後就是發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