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發行了這枚古錢,市場價值卻不低

1911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

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是民國時期流通的主要貨幣之一。是第一枚將大總統頭像替換皇家龍圖的國幣,這意味著宣告清王朝統治的結束,中國從此進入共和制的新紀年。此外,幣面鐫刻中英文字,意在告知外國人,中國新的開放時代來臨。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分多種,在當時既可以收藏,也可以上市流通。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當時鑄造數量極為有限。

孫中山發行了這枚古錢,市場價值卻不低

有幸徵得民國開國紀念幣一枚,該枚錢幣直徑3.8釐米。錢幣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像,上環鑄有“中華民國”四字,下環書“開國紀念幣”字樣,左右為五瓣梅花各一枝,意為“五權憲法”之意,周邊有珠點、齒狀裝飾。此幣圖案的設計方面更注重精雕細琢,將錢幣的字樣和紋飾雕琢描摹得恰到好處,觀賞起來十分和諧。

孫中山發行了這枚古錢,市場價值卻不低

錢幣背面中央為幣值“壹圓”二字,左右各輔以嘉禾圖案,每枝一穗三葉,代表“三民主義”之意,上側鑄有“MEMENTO”(紀念幣)字樣,下側為“BIRTH OF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誕生),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圖案。此枚錢幣品相完好,意義深刻,極具收藏價值。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的精品,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珍貴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記錄了辛亥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歷史,由於歷經百年風雨,“開國紀念幣”存世量極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