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樓前廣場將打造升級版“口袋公園”方案出爐

威遠樓前廣場將打造升級版“口袋公園” 守古城歷史精華 建群眾文化街市

日前,中心市區威遠樓前廣場改造完成概念方案設計,根據方案,威遠樓前廣場將通過空間劃分,實現人、慢行、車行的有效分離,還原威遠樓前廣場空間,展示其歷史價值,同時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將其打造成為古城升級版“口袋公園”,填補中山路全國文化歷史街區沒有群眾文化街市場所的空白。

據悉,該概念方案為市古城辦委託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目前已經市規劃局評審通過,並正式移交業主單位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開展後續工作。

威遠樓前廣場將打造升級版“口袋公園”方案出爐

現狀 廣場空間模糊人車混雜

市民李先生認為,威遠樓前廣場、福醫大附屬泉州二院前廣場及道路等空間的模糊,導致了該區域時常出現人堵車、車堵車的亂象。去年7月1日,位於威遠樓前廣場的公交車始末站正式搬遷,古城辦用簡易花圃圍擋,將前廣場與道路隔離開來。

威遠樓前廣場將打造升級版“口袋公園”方案出爐

規劃 還原歷史風貌打造街市休閒空間

威遠樓唐宋年間為泉州州署古地,是古城城標,見證了古刺桐港的繁華鼎盛。1989年重建時,考慮到北門街至中山路南北通道等原因,新建的威遠樓在原址上退後百米,而現今的威遠樓前廣場,則是上世紀60年代以前威遠樓原址所在地。

根據概念方案設計,威遠樓前廣場將恢復原有的歷史風貌,在前威遠樓遺址區域內鋪設塊石路面,塊石之間每隔兩米設置一道紅瀝青混凝土。同時,結合夜景地燈,在紅色瀝青線條上,每隔2米設置一個地燈,突出遺址區域。

對區域內的7株大樹,概念方案擬採用條石圍合,砌築成樹池,上層鋪設防腐木做成坐凳,供市民、遊客休憩。同時,設置夜景射燈,形成大樹群體的夜間景觀。

廣場外圍,採用卵石與紅磚漸變段鋪設,劃分廣場區域空間。左側原停車場區域通過圍合,形成相對封閉的小空間,人們可以在此下棋、交談;內側採用舊條石做成石碑,在石頭上刻入周邊相關歷史文化內容;西側,緊鄰地下停車場的位置將設置小黃人、小紅停車點;威遠樓北側綠地,則作為小白停車點,周邊通過綠化圍合,形成相對獨立空間。

“概念方案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一帶交通亂象問題,其次是廣場空間劃分。”市古城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威遠樓前廣場概念方案在設計過程中,統籌考慮了交通、公共服務及歷史人文景觀等多方面因素,試圖還原威遠樓的歷史風貌,展現歷史價值,為市民群眾、遊客提供一處街市休閒空間,擬打造成為古城升級版“口袋公園”。

期待 帶給人們更深刻的文化體驗

“講好泉州故事,威遠樓是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威遠樓管委會主任吳培植介紹,老泉州人將鐘樓後面這塊區域(威遠樓一帶)稱為“洲頂”,這是古城文化的精華所在,城隍廟、北宋宰相韓琦出生地,還有弘一法師曾居住過的晚晴室等都位於此處,文化氛圍濃厚。改革開放以後,威遠樓更成為泉州文化的一扇窗口,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積極對外開展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