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不愧被后世封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出身贫苦,早年以务农耕种为生。这样的出身在人才鼎盛的唐朝,想要鲤跃龙门其实是很困难的。他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人脉关系,也没有巨商富贾的万贯钱财打通关系,这样一个没钱没背景,却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的青年,大多是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这样的例子便是他的好友孟浩然,一个终生未能出仕的抱憾才子。相比之下,怀才不遇的王昌龄转而投笔从戎,也算是另辟蹊径成全自己的抱负,也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边塞诗人。

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不愧被后世封为“七绝圣手”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不愧被后世封为“七绝圣手”

寒冷的雨水和江天相连一色,在夜里一同流入东吴。清晨天亮就要送别友人,远远望见楚山在阴郁迷蒙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孤独与寂寥。如果,洛阳的亲人或朋友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如同冰雪一样盛在玉壶之中。

写这首诗前,王昌龄曾被贬为龙标尉。遭遇谗言诬谤,仕途坎坷。按照一般故事发展,这会是一个消极愤懑的青年,从此郁郁不得志,一蹶不振,心如死灰。但是,王昌龄却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正能量。尽管,他长年遭受谗言非议,仕途沦落被贬,但他却初心未改,面对人生困境仍然坚信正义,始终保持一颗忠贞赤忱之心。

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不愧被后世封为“七绝圣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