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以胖为美”,是无数人心中,对于中国古代唐朝的最坚定不移的认识之一。盛唐经济繁荣昌盛,民风开放,女性之美也由前朝隋的“身轻如燕”转变成了象征着雍容华贵的丰腴绰约。时至今日,每当有人想要自嘲自己身宽体胖的体型时,最典型的说辞之一就是“我这身材,搁唐代就是杨玉环一样的美人啊!”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然而,历史上的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呢?几千年来大家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唐朝以“胖”为美的认识是真的吗?今天,历史君就带大家探讨一下这个持续了千年的,美丽的误会。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误会一:以胖为美其实是“以壮为美”

唐朝李氏皇族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唐高祖李渊是凉武昭王皓七世孙,母亲独孤氏(是的就是最近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里的独孤氏!)和妻子窦皇后都带有鲜卑族和一部分突厥族的血统。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即使后来进入中原,与汉人通婚,血液里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标准,却丝毫没变:在恶劣的游牧环境下,壮硕彪悍,身形高大的女人注定生命力更为顽强。

与其说是纯粹的胖,不如说是强壮好生养。随着盛唐的到来,上层审美逐渐影响了下层风气,普通女子们也开始纷纷把杨贵妃当作美的标准,甚至过之而无不及,视形体肥硕为极具生命力的美感,而竞相追逐。却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唐李皇室审美的初衷,“以壮为美”,变成了“以胖为美”。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误会二:唐代好佛导致仕女图风格偏富态

唐朝以胖为美的考据,很大程度上是由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仕女图所由来的:图中,仕女们天庭饱满、风姿绰约,隐约有西方极乐佛祖之像的意味。

事实上,唐朝是一个极其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朝代,从“玄奘西行”一例中就可见一斑。而好佛这一现象同样也体现于艺术作品当中,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温和圆润,丰腴婉约的形象,直接影响了画作中仕女们的模样,是以一部分艺术加工,来体现盛唐繁荣昌盛的气象。所以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环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图,象征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与中华民族对于佛教源远流长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无关系。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误会三:唐朝美人武则天和杨玉环并没想象中那么胖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和杨玉环这两位唐朝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两位女性,身材的形容词都惊人地相似:“额方、脸圆、广颐、体胖”,仅仅只是简单的词汇便可想象其丰满富态。

那么,这两位唐朝的美人儿到底有多重呢?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过于明确的记载,然而有不少史料却从侧面帮助后世的人们推断了她们的体重:武则天大约身高1.55米,体重不超过120斤;而杨贵妃呢,大约1.65的身高,体重在140斤左右浮动。从数据上来看,似乎也只是丰满了些,并没有野史中描写的那般夸张离谱,自然也与我们理解中的“肥胖”,相去甚已了。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综上所述,唐朝的以胖为美其实更多指向的是“健壮”而非“肥硕”,再加上热衷佛教所形成的艺术加工、以及野史对于唐代丰腴美人的过分渲染,使得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误会。所以,大家最喜欢说的那句“我到唐代也算是个美人”,这句话其实还真是个“伪命题”。不过也没关系,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审美就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车轮,随时都在变化着,只要足够热爱真实的自己,你就是最美的那一个哟。

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一直都是误会,并不是越胖越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