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堪比张良,毒舌名相
自从安史之乱结束后,几乎丢掉半条命的唐王朝,内忧外患一轮轮折腾,满是亡国般的既视感。
但就这么个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却到底挺过了这艰难困苦的时光,以北宋学者苏轼的话说,这全是唐朝命好,碰上了一个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的治国强人。如此人物,就是中唐一代名相:陆贽。
不过,在同时期的皇帝同僚眼里,陆贽最出名的,却还有另一个讨厌模样:毒舌男。
陆贽,天宝十三年(754)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他出身于当时已破落的江南陆氏家族。在贫寒中立下了报国志向。十八岁中进士后,先做了郑县县尉,由于太过勤恳清廉,没多久就被排挤回家。但凭着一手漂亮的文笔功夫,他没多久又再得征召,没几年就从县尉升到监察御史。期间寿州刺史张镒十分赏识他,还私人赠送他百万钱礼金。没想到清贫的陆贽十分淡然,只礼节性的拿了一片茶叶。 廉洁苦干的好形象,从此全国出名。
日久天长,就连当时的太子李适(kuò),都听闻了陆贽的大名,待到李适登基,成了唐朝“苦命天子”唐德宗,25岁的陆贽也就飞黄腾达,调任“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成了唐德宗身边的心腹智囊。但对此时大唐繁镇割据困局一直犯愁的唐德宗,却从此体会到陆贽的独特风格:毒舌风。
自从入仕起,目睹了天下大乱的陆贽,虽然自家官职起起落落,却从未停止思考国家的命运。得到唐德宗重用后,先前一直低调的他,从此开始慷慨直言,国家的大小政策,乃至官场的腐败风气,只要被陆贽看见,立刻朝着唐德宗“开炮”,不知不觉就得罪一大片。甚至没多久,连唐德宗的脸,他也说打就打。
当时的唐德宗,做太子时就为繁镇割据窝火,坐上皇位后,更是立刻大展拳脚。先派大将马燧去痛打河北藩镇,谁知唐军作战不力,前线连吃败仗。眼睛喷火的唐德宗,又打算再调兵助战,却被陆贽一顿“开火”怒喷:河北的藩镇现在只是小患,河东的藩镇才是国家大患,而且现在关中地区形势紧张,一旦抽调兵力,必然生出大乱。 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唐德宗,忍着气把陆贽奏折扔一边:等朕平了河北再说,快给我调兵。
结果,唐王朝调去前线的泾原军,在路过长安休整时,果然因为钱粮短缺一怒叛乱。猝不及防的长安守军顿时崩溃,唐朝前太尉朱泚在叛军拥立下得意洋洋登基。唐德宗带着身边亲信官员,跌跌撞撞逃到了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场差点要了唐朝命的闹剧,就是公元783年的“奉天之难”。
一切,都被是年29岁的陆贽,以其犀利毒舌,提前一一料中。
二:勇赴国难,毅然改革
整个中唐年间,唐朝遭了很多难,但“奉天之难”,堪称是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倘若稍有差池,五代十国天下大乱的年代,必将提前一百多年到来。
在这个万分凶险的岁月里,之前一直狠批唐德宗的“毒舌男”陆贽,却是忠实跟在唐德宗身边,无论风餐露宿,都是毫不叫苦。发布给各地官员军队的诏书命令,全是陆贽亲自操刀起草,特别是决战阶段的决策,唐德宗都是把身边群臣支开,单独与陆贽商议。担起运筹帷幄大任的陆贽,当时还落了个绰号:内相。
一场“奉天之难”,陆贽强大的军政能力,就这样连唐德宗都连呼佩服。以至于出行时,由于道路崎岖,陆贽与唐德宗一度走散,这下可把唐德宗给吓坏,立刻悬赏千金找陆贽,直到陆贽回来时,还看到唐德宗眼泪汪汪的在等:没有你,朕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当然,陆贽的毒舌风格依然不改,哪怕“奉天之难”最艰苦阶段,他忙里偷闲还不忘了数落唐德宗。待到唐王朝成功收复长安平定叛乱后,先前唐德宗所有的错误,也全被陆贽以毒舌风格数落个遍。这番“找后账”,叫刚回到长安的唐德宗,又受不了陆贽的“毒舌”了:连唐德宗身边的小官们,都因功得到封赏,劳苦功高的陆贽呢?却只是升了中书舍人。
不过,一心为国的陆贽却不在乎这个,他忧心的,依然是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国事。位高权重的他,依然保持着廉洁风格,住宅吃用都无比简朴。以至于连唐德宗都看不下去了,特意给陆贽写密旨苦劝:大家都收钱,你不收岂不是得罪人?朕就命令你,能收就收点。“奉旨”的陆贽呢?不但照样不收,而且见到谁贪污,立刻暴怒狠撕,“毒舌”般的抨击源源不断攻来,终于在公元792年,把“腐败宰相”窦参成功轰下台。陆贽也就顺理成章,正式出任大唐宰相。
但比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荣耀来,陆贽接下来要做的,却是他拼了命要完成的夙愿:改革。
三:悲情躺枪,惠泽千秋
在出任宰相以前,陆贽几乎天天得罪人,但比起他的改革来,他的“毒舌”其实是小意思——这场改革,才是得罪一大片权贵集团。
但陆贽还是慨然动手了,从792年起,全国各地派两税判官,以各地土地物产多寡,重新审核各地税额,又取消了以钱定税额的办法,改成以硬通货布帛来核定税额,不动声色堵住各地巧立名目盘剥的口子。更叫唐朝全国权贵抓狂的是,
陆贽还出台了“减租法”,只要兼并土地,必须要给新土地减租,否则兼并无效。不动声色就用经济手段,把疯狂的兼并风压住。庸碌多年的唐朝官场,也被陆贽一通大整顿,吏部内外官员分为三部分,每年都要考核选拔,还出台了“八计听吏治”,各级大小官员,送钱请托都没有,就以“田亩”、“户口”、“奸盗”等八条标准考核,高分的升官,达不到标准就卷铺盖。懒政成风的大唐衙门,这下重新开动了。
萎靡到出名的唐朝军队,也被陆贽发狠摔打,将领的自主权大大加强,严格的赏罚制度颁布全军。同时又以经济调控,为军队储备了足够军粮。这支强大的新军,成了中唐一把锋锐利刀,后来在平定淮西等藩镇的战斗里大显身手!
但陆贽的人际关系,却是毁到家。两年宰相任期里,骂陆贽的声音就没停过,户部侍郎裴延龄尤其骂的凶。就在唐王朝国力渐渐复苏时,公元794年,劳心劳力的陆贽终于悲惨躺枪,被唐德宗罢掉了宰相官职。次年裴延龄们又穷追猛打,把陆贽“毒舌”的旧账翻出来,竟叫唐德宗差点就下令诛杀陆贽,幸亏众多大臣说情,陆贽总算捡了一命,降为忠州别驾。
这位中唐杰出的改革家,就这样淡出了高层权力场。好些陆贽的友人们,当时也不停嗟叹,叹息陆贽风格太“毒舌”,得罪人太多,才落了这大起大落。陆贽呢?却只是淡然一句:“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对这一天,他不悔。
因为,两年的时间,他要做的事情,都已经轰轰烈烈开始,混乱了多年的大唐,已经走向正轨。未来那场国泰民安的“元和中兴”,已经在暗暗聚集力量。他,是昂着头离开。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在地方上几经调任,待到唐德宗去世,新皇帝唐顺宗登基时,满朝又在呼唤着陆贽的回归,五十二岁的陆贽却已病故。
也正是这十年里,精通医学的陆贽,也在认真做着另一个大事:亲眼目睹南方百姓困于瘟疫的他,用晚年全部心血,编订了《陆氏集验方》。这篇通俗易懂的医学资料,自唐末起,一直是中医治疗瘟疫的公认宝典。其中的案例病例,更为后世医学界提供了研究方向,堪称造福后世万千国人。无论身在庙堂,还是远在乡间,昂首行事的“毒舌男”陆贽,都以一如既往的抉择,践行着后世那句闪光的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閱讀更多 我們愛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