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2017年9月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建设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五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为我国以财经、贸易为特色大学的领头雁,上述学校开设专业以财经贸易类为主,大部分为热门专业,分析五所学校的特色优势与考取难度,为2018年考生提供参考。

五所高校近年来在河北理工的投档线如下: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可以看出,五所学校的考取难度最大的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轮流位居次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难度相对较小。对于财经类院校,地域优势更为明显,考生对北京和上海高校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从历年五校的录取位次来看,平均录取位次分别为1546、 2519、 2708、 4818、 7022,从变化趋势来看,除上海财经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出现小年现象外,各学校的录取难度表现下降趋势,2018年,中央财经可能会提升一定的录取位次,而对外经贸和上海财经可能会降低一些录取难度,西南财经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变化不会很大。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下面从地理位置、学科实力、专业录取分数和就业质量四个维度对四所学校进行分析,给考生理性判断依据。

第一:区域位置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于北京,上海财经大学位于上海,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成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湖北武汉,北京和上海不分上下,武汉和成都难分伯仲,北京和上海的地域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学科实力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五所高校均只有一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与一流大学尚有差距,其中,只有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不是自定的一流学科,说明两校统计和经济学在全国是非常领先的,中央财经的应用经济学代表了经济类院校的最高水平。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自定应用经济学学科说明两校的特色也是应用经济学,只是与中央财经存在差距。中南财经政法的法学自定说明学校的法学比财经更有实力。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第四次学科评估,五所学校只有中央财经的应用经济学获评A+,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享该学科的全国第一方阵,共用13个学科获评A档(含A+、A、A-),其中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4所学校的工商管理均获评A档,表现了财经类大学在该学科的深厚基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4个A档学科,第一方阵表现更为全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个学科获评,变现更为综合,且财经和法律类学科不分伯仲。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学、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和法学等五个学科五个学校均入选评估结果,在竞争激烈的学科评估中,表现了特色院校的特定专业的行业竞争力。


第三、专业录取分数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分专业录取分数可以看出,无所院校的差距特别大,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高出58分,如此大的分数差距不是学校实力的差距,更多的是地域的差距和考生志愿填报盲目性导致的。金融学基本上是各学校专业录取最高分,考虑到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高分与院校实力是匹配的。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录取分数比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其实力相比表现出了很高的性价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类录取分数与财经类专业相比较低,与其法学的超强实力不相称,这主要源自于法学类专业的热门程度不及财经类专业。


第四、就业质量

2018年关于中央财经大学等五所财经类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选择

五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的本科就业率都在90%以上。毕业生考研的为主流,五所学校的考研率(国外和国内)分别为51.52%(中央财经大学)、60.5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1.57%(上海财经大学)、39.43%(西南财经大学)和28.2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和北京的毕业生留在学校所在地就业的比例较高,上海财经大学达到81.26%。五所学校毕业生去银行、 证券保险、会计师就业的几率较大,发展潜力都不错。所以,对于这一层次的学校就业不是一个需要非常重点关注的问题。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中央财经大学的综合实力最好,考取难度最大,有分数竞争力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上海财经大学表现不俗,但专业录取分数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财经和法律并重得学校,专业兴趣不是特别有针对性的考生可以考虑,而西南财经大学的财经背景更浓厚一些,考取难度与中南财经相比还是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