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開宗明義,“思維模式”指的是思維的呈現形式,更直接的說法是在面對某一特定問題時的反應機制。

對於長期處在高頻高壓、風雲變幻的社會環境中的公司人而言,手頭要做的事堆疊如山、人事關係一團亂麻、感到自己陷入困局無法動彈是常態,而一套合適的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理清頭緒、制定方案、及時行動,更好地控制過程和應對壓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在社會關係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經過我的實踐和觀察,“結構化思維”和“第三方思維”分別作為理性和情緒思維搭配使用,有助於儘快認清局勢,找到出路。而通過正確的訓練方法,這兩種思維模式可以從零建立。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 結構化思維 /

結構化思維又稱“表格化思維”,強調結構的完整性和邏輯的嚴密性,這是一種從框架到細節,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式,強調在面對問題時不以經驗和直覺先入為主陷入慣性,也不天馬行空無限發散以致偏離主題。其核心在於對問題進行正確界定的基礎上,對問題構成要素進行合理假設、分類和排序,區分主次矛盾,逐個擊破。

一句話概括:以假設為先導,運用框架,逐步定義-分析-解決問題。

其意義可歸結為三點:

1.複雜問題簡單化,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不像高中數學題那樣有著清楚的已知條件,只要順著解題套路走一定能找到唯一的正確答案,更多時候卻是來歷不明、紛繁複雜的,比如谷歌的面試題:清洗整個美國西雅圖這個城市的全部窗戶要花多少錢?

2.片面視角多維化,探索更多方案

“如果你手中握著錘子,那所有問題在你眼中都是釘子。”我們的背景和經歷很多時候會使頭腦僵化,在面對問題時只能從自己所擅長的專業中汲取知識,屏蔽其他的可能性,從而喪失機會。

3.碎片信息系統化,提高效益和價值

“屏閱讀”時代,我們得以享受信息爆炸的紅利,卻苦於知識太過零散而過目即忘,更不用說學以致用了。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 操作原則 /

1.以終為始,循序漸進

回到開頭的題:清洗整個美國西雅圖這個城市的全部窗戶要花多少錢?

我們的目的不是確定一個具體數值,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展現出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憑藉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洞察,科學地做出一些假設,使看似不可能的問題變得有跡可循——這是一個標準的費米問題。

1945年7月16日上午,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區爆炸。費米把筆記本里的一頁紙撕碎了,一感到震波,他就把舉過頭頂的抓著小紙片的手鬆開。碎紙飄揚而下,在費米身後2.5m處落地,心算之後費米宣佈,原子彈能量相當於10000tTNT當量。一些尖端的儀器設備花了數星期時間來分析波速、波壓,結果證明費米的瞬時估算是準確的。

要想知道需要多少錢,就必須知道西雅圖這個城市到底有多少塊窗戶。如果有這個背景知識作為框架,我們的思路就是藉由相關量進行大致推算,畢竟另外一個相關性的數字,是很容易知道的,那就是西雅圖的城市人口。而窗戶跟人口應該是有一定的相關性。

如果有這個背景知識作為框架,我們的思路就是藉由相關量進行推算。你可以估算,當然也可以“google”一下。

那麼人均多少塊窗戶呢?這就要考慮到在不同的城市,人均窗戶數是不同的。比如像紐約曼哈頓地區,住房緊張,大部分人都住在公寓裡,不少年輕人租住的都是沒有窗戶的房間。而西雅圖地區呢,地廣人稀,很多人都擁有自己的獨棟house。因此保守估計一下,人均10扇窗戶。

當然,還有很多公共場合,窗戶也很多,比如商業寫字樓、商場、星巴克、五星級酒店、機場等等。另外,別忘記了車,每臺車的窗戶也要算上。這些都要根據人口數量,做一個大致的推測。所以經過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結論,在家以外的地方,包括以上說的公共場合、車等,大約人均10塊窗戶。

那麼接下來就應該根據美國的勞動力市場計算一下,擦一塊窗戶要多少錢。當然,擦家裡的窗戶和公共場合的窗戶,難度不同,所花費的價格肯定是不同的。最後平均一下,擦窗戶的工人賺10美元/小時,平均一小時可以擦30塊窗戶,那麼平均每塊窗戶的擦洗成本是50美分。把窗戶數量和單塊窗戶清洗價格相乘,結果就是1千萬美元。

現在你就可以總結出一個自己的解題框架,試著去解決一個空調修理員要把上海所有的空調調試一遍要多久、在北京市中心鋪滿一元硬幣要多少錢這樣稀奇古怪的問題了。

2.相互獨立,整體窮盡(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uastive)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也就是說,當進行條件梳理和分類時,應該儘可能使相同屬性的項目歸集到一個集合下,而一個集合應該儘量包含所有項。

舉個例子,你現在需要策劃一個Party,這是一個實踐性問題,可以運用5W1H框架。

5W指的是:Who\when\where\why\what, 1H是 How

首先考慮參加的人:全家人,上到70歲的爺爺奶奶,下到6、7歲的侄子侄女都不能遺漏。

為什麼要舉辦:為了能夠增進全家人之間的感情,所以必須有能夠互動的環節。

然後是舉辦時間:因為年輕人要上班,所以選擇週末。

地點:如果選擇喧鬧的夜店或是有刺激項目的遊樂園就不太合適,可以考慮到景色優美的郊外野餐。

最後就是確定交通方式和準備食物及器具了。

而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研究性問題,分析框架就應該選取一些學術性(套路感)更強的,比如分析企業的經營外部環境,就選用PEST(Politic,economic,society,technology),分析企業的產品情況就可以運用波士頓矩陣等。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需要注意的是,框架並不是完美的,運用時一定要考慮到其侷限性,例如波士頓矩陣用市場增長率和相對市場佔有率兩個單一指標分別代表產業的吸引力和企業的競爭地位,因此不能全面反映這兩方面的狀況。

另外,框架之上還有框架,藉助結構化思維,我們在應用框架時也有法可依。

還是以波士頓矩陣為例,按照波士頓矩陣的原理,產品市場佔有率越高,創造利潤的能力越大;另一方面,銷售增長率越高,為了維持其增長及擴大市場佔有率所需的資金亦越多。這樣可以使企業的產品結構實現產品互相支持,資金良性循環的局面。按照產品在象限內的位置及移動趨勢的劃分,形成了波士頓矩陣的四條腿的基本應用法則:成功的月牙環、黑球失敗法則、東北方向大吉、踴躍移動速度法則。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掌握結構化思維,從分解問題到處理問題,就不會再是一頭霧水,而是能夠按部就班地推進。

/ 鍛鍊方法 /

還是套路。

既然要用框架,首先就是積累各種框架以備需。獲得框架後,也可以根據特定使用場景為其分類,比如商業、財務、演講等等。

如果想從頭到腳瞭解結構化思維,可以閱讀《金字塔原理》這類書籍,但對於忙碌的公司人來說,刨根問底也許不是必要的,掌握能迅速上手的方法論最有用。

結合我個人經驗來談一談。

在看完《尋夢環遊記》後,我有心對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創作過程一探究竟。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對於不熟悉的事物,信息渠道要儘可能廣,素材要儘可能豐富;如果有明確的目標,則可以有針對性地去尋找。

在皮克斯這裡,我想了解其保持創新的秘訣,所以要找的信息包括公司發展歷史、獲獎記錄、產出影片記錄、工作環境和方法、媒體評價等。

第二步是對信息進行分類,這裡運用麥肯錫的7S模型。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共同的價值觀是技術為藝術服務,藝術為技術賦能。技能比如在《玩具總動員2》中,僅僅是胡迪被放在佈滿灰塵的書架上的一個場景,特效組為了製造出“隨著胡迪移動,灰塵也發生移動並消失”的效果,特地開發了動態共享對象(DSO)技術;核心人員包括拉塞特、卡特穆爾和喬布斯……

如此一來,我就能對這個公司有了一個全局性瞭解。

第三步是按照分類思路進行關鍵信息提煉和頭腦風暴,把自己能想到的點子都寫下來。

我儘可能地想出這七個元素分別與企業創新力有什麼關係,比如動畫導演拉塞特和技術負責人卡特穆爾發起“智囊團”(Braintrust),為每部動畫片進行質量把關,考察旅行、短片實驗等制度為創意提供素材和細節參考……

第四步就是確定核心元素,開始寫作。一開始蒐集到大量信息,現在就需要過濾,留下精華部分結合自己的思考以確定邏輯框架,開始寫作。

寫作是鍛鍊結構化思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此前的環節都是輸入,這一步卻是輸出,能有效地檢驗掌握結構和應用結構的能力,提供反饋。

第五步當然就是根據反饋結果不斷調整改進。除了流程化地嘗試用結構解決問題,你還可以自己發明新的結構,說不定下一個風靡世界的模型就是你的作品呢。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 第三方思維 /

前幾天在工作室推送了有關逆商的的文字,收到了非常走心的評論: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這位說的有道理,情緒是人最底層的反應機制,會在問題出現時自然流動,要解決問題,必然繞不開。但是,情緒是可以被管理的,未必非要陷入恐慌和悲哀中苦苦掙扎許久。

第三方思維又稱旁觀者思維,是指把自己從當事人的角色中剝離,跳出第一人稱視角,以一個沒有直接利害關係但關心的人的角度來體察情緒,排解情緒,從而做出人在理性引導下的最優選擇。

舉個例子,在《失戀33天》中,黃小仙因失戀而情緒崩潰,不去上班還對著老闆撒氣大罵,這顯然是讓負面情緒佔據了上風,進入了不計後果的暴走模式。

但如果她能夠暫時擺脫受害者的角色,站到躺在浴缸裡的自己旁邊,綜合地考慮自身處境,也許就會看到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一腔憤慨如果能投在工作上會給她帶來更大的收穫。

在影片裡,黃小仙碰上了一位好老闆,他就是給黃醍醐灌頂的“第三人”,現實中我們未必有這樣的好運,所以只能自己做自己的第三人。

方法不難也難:不難在只要不斷練習,每次遇到意外狀況,不要急著表達情緒,而是假設自己只是旁人,想“TA應該怎麼做能把損失降到最小”,多嘗試幾次,給大腦建立新的思維方式的機會;難在這是一種反本能的做法,過程中必定伴隨極大阻力,要是誰都能做到,怎麼還會有“知道這麼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說法。

其實除了結構化思維和第三方思維,還有很多種值得借鑑的參考方式,挑選最合適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即可,畢竟“自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情理搭配,幹活不累 | 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