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人民幣上的字是誰寫的?

我國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結束了我國貨幣制度紊亂的現象,使我國的貨幣得到了統一、穩定和健全。成為新中國首套完整健全、精緻完善的貨幣。第二套人民幣的票面設計、圖案題材和票幅顏色等都反映出了我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的特點。尤其是票面上首次使用了漢、蒙、維、藏四種文字其都是由我國的民族書法高手書寫而成,體現了我國的民族大團結。其中,票面上的行名,面額及年份等十九個漢字尤為突出,其字體端莊凝重,蒼勁有力,獨具匠心,不易仿造,容漢隸結構、現魏碑神韻而自成一體。稱“張黑女碑”體,它是北魏碑體中的精品。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書法之作而深受世人交口稱讚。

揭秘:人民幣上的字是誰寫的?

由於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對健全我國貨幣制度發揮了重要意義,票面上文字影響作用也同樣重大。是沿用董老所寫第一套人民幣的柳體楷書文字,還是另請其它書法高手寫呢?

當時負責徵集人民幣文字的南漢辰行長難以定奪。於是,他和總行印刷局局長王文渙向周總理彙報。徵求周總理的指示和意見。周總理對他倆說:“鈔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馬虎不得。”於是,寫得一手好字的南行長想到了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處任研究員的馬文蔚先生。馬先生不僅知識淵博,還有很高的文化書法功底。1950年的一天,南行長特意從故宮博物院借來一支宮廷用筆。

中午休息時,將馬文蔚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南行長拿出筆問:“你看這支筆怎樣?”馬文蔚一看是十分珍貴的宮廷用筆,便說:“真是好筆!”南行長說:“你寫幾個字怎樣?”馬文蔚這才注意到,書桌上早已擺好了端硯、白宣紙和各色裁切好的宣紙。他遲疑了一下說:“這筆不如我那支好寫順手。”南行長說:“那就回去拿吧,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咱倆的字誰進步得快。”馬文蔚拿來筆就問:“寫什麼呢?”南行長說:“就寫咱們銀行的幾個字吧!”馬文蔚提起筆,按照南行意思一連寫了好幾套“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叄、伍、拾、圓、角、分”及年號,共十九個漢字。當時白宣紙用完後,就寫在各色虎皮宣紙上,有黃色的,也有綠色的。寫完後,馬文蔚已意識到他寫的字可能會用在人民幣上,便說:“寫得不好,如果哪個有用,可剪開挑一挑,這個‘銀’字有點不滿意。”南行長仔細篩選後,挑出了一套較好的與其它徵集到的墨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最終,還是選了馬文蔚的墨寶。“中國人民銀行”是寫在白色宣紙上,“民”字寫在綠色虎皮宣紙上,其餘面額文字均寫在黃色虎皮宣紙上。“民”字寫在綠色宣紙上,字與紙有些靠色,製版時用了白色勾邊。每個字都是剪成單個字後拼就組成的。

總行將設計好的第二套人民幣票樣送給了周恩來、董必弄、鄧小平和陳雲等領導同志審閱,他們僅對票面圖案提出了修改意見,確認了票面上的文字。總行鈔票印製局根據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修改意見重新修訂上報後,開始了第二套人民幣的印製。從此馬文蔚所寫的文字就出現在第二套人民幣上了。

揭秘:人民幣上的字是誰寫的?

揭秘:人民幣上的字是誰寫的?

198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特發公函指出:“馬文蔚同志是一位對銀行建設有貢獻的舊知識分子,1950年受南漢辰行長委託,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世人終於知道、確認了第二套人民幣上的漢字書寫者的廬山真面目。

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開始組織調查,制定方案。方案突出反映我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及打破邊框設計,縮小票幅、增設了壯文。但“中國人民銀行”字體仍沿用了馬文蔚先生的手跡。為了突出票面文字的整體美觀協調,反映我國文字寫法多元化,加之宋體字為我國較標準的印刷字體。

因此,面值文字和年號文字則改成了印刷宋體字。1959年2月14日,將新版人民幣的畫稿票樣上報中央政治局常委審閱。周總理對此提出了修改意見和指示。並贊同增設壯文和票面上馬文蔚先生所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體及面值文字、年號文字改成印刷宋體字。從此,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至2000年7月,在我國發行、流通和使用了38年。

揭秘:人民幣上的字是誰寫的?

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字體也被人民銀行總行確立為全國各級人民銀行的統一字體標識。包括辦公、營業機構的標牌和文件、憑證、信箋信封等日常業務、辦公用品用字。由於該字體結構嚴謹、穩重美觀、特點突出和人們熟悉而受到了社會群眾和人民銀行員工普遍讚揚和歡迎。

第四套人民幣從1978年開始設計的過程中,關於行名和其它文字是否沿用前兩套的字體問題存在著不同意見。有人提出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字體;有人提出要找書法名家題寫;還有人建議請國家主要領導人題寫等等意見。總行領導十分重視並指示可作些調研。北京印鈔廠陳明光同志(設計室主任),李文同志(設計室工藝師)前往中國書法家協會請求支持。說明來意和情況後,同時希望中國書協能協助請一些書法名家題寫票面上的文字。幾天後當他倆再去中國書協詢問情況時,中國書協秘書處的同志坦率的說:“中國書協領導經過慎重研究,認為人民幣自發行以來的行名和其他用字很有特點,水平很高,再找人寫也難以達到如此水平。況且,現用的人民幣文字早已深入人心,應以不改為好。”因此,設計組綜合各種意見後,決定第四套人民幣上的文字沿用第二套人民幣上的字體(除年號文字用印刷宋體外)。但也作了如下修改。一是改繁體字為簡體字。設計組按照國家公佈的標準漢字簡化表,將票面上“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和“銀”字由繁體字改為簡化字。

當時,曾給馬老去函,約他重寫簡體字。可是馬老已是80高齡,又有哮喘病,握筆已不穩,寫出的字已不能再用。於是北京印鈔廠的專家們經過細心臨摹馬老的筆體,終於臨仿出了票面上的標準簡化字。需要說明的是,其中“國”字的“口”與“銀”的“艮”還是馬老的原跡,而“玉”和“金”,則是印鈔廠的工藝師們加工書寫的,可是他們摹仿的筆跡字體與馬老的原跡神韻是那般一樣,這也可以說是當代書法的一個奇蹟吧!二是改異體字為正體字。票面上的異體“貳”字改為規範的正體“貳”字,把原二橫在上改為二橫在下。三是改舊體字為新體字。“角”字中間的一豎由不出頭改為新體字“角”字中一豎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