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2018高考招生及志願填報政策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科宣處處長 鮑夏超

一、今年高考招生形勢及特點

在新高考背景下,我省2018年招生形勢特點是怎樣的?新高考招生錄取辦法及深化改革若干意見相繼出臺,新一輪高考招生綜合改革試點在浙江已進入深化完善新階段。

新高考後報考人數首次轉降為升。2018年,我省高考人數比去年增加1.5萬餘人,這是我省自2013年以來“連續5連降”之後首次出現人數增加。

全省有30.6萬考生(普通高校招生報名26.1萬,單獨考試招生報名4.5萬);省內外千餘所高校在浙招生生源計劃將在6月下旬高考志願填報前統一公佈,招生錄取率將繼續保持穩定。

新高考分類考試但不分文理。新高考招生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3類進行,考生自主確定選考科目。其中普通類按3門必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考試;藝體類考生還須分別參加藝術專業和體育術科考試。6月統一高考只剩下語文、數學和外語三科,6月7日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6月8日下午考外語;單獨考試招生分17類,統考科目為語文和數學,在6月7日進行。6月下旬公佈高考成績,採取遠程網上招生錄取方式,實行“院校負責、省教育考試院監督”錄取體制。

新高考分段劃線和投檔錄取。普通類分提前錄取和平行錄取,提前錄取實行一批填報志願、分段提前招生,平行錄取按“院校+專業”平行志願,實行分段填報、分段招生;按實考人數的20%、60%、90%確定三段控制分數線,在考生高考成績發佈時一併公佈,即根據實考人數的總分排序劃定,總分排名前20%的考生先劃定一段線,前60%為二段線,前90%為三段線。藝術類第一批錄取,分省計劃院校根據審核通過的擬錄名單,按招生計劃1:1投檔;不分省計劃院校按審核通過的擬錄名單投檔。經教育部批准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專業)、部分院校藝術文化分數線由招生院校自主劃定;藝術第一批中其他高校專業的藝術類文化分數線按不低於普通類第二段線的65%確定;院校在錄取中如對文化分數線有要求可分別參照我省普通類相應分段線。藝術類第二批和體育類,據考生綜合分成績高低,分別按各類別實考人數的60%、90%分兩段劃定控制分數線。

新高考投檔主要依據是考生位次。所謂考生位次,是按某類全體實考考生成績高低排序的相對位置。普通類考生文化總分相同時,依次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藝、體類考生位次按相應類別的所有考生綜合分分別確定,綜合分相同時,優先考慮專業(術科)成績,仍相同時再按文化成績進行排位。

新高考實行多元選拔綜合評價。2018年除統一高考招生、單獨考試招生外,省內地方屬50所院校以及北大、清華、浙大等9所高水平大學參加三位一體招生,其中7所院校在6月25日前完成錄取;浙江警察學院在普通類提前錄取工作開始前完成錄取。45所高校參加高職提前招生,實行一檔多投、雙向互動選擇、提前錄取。對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權在高校,在三位一體招生中,作為報考條件和初次遴選的主要依據之一;在高職提前招生中,高校將中學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到綜合評價內容,作為選拔錄取參考;在統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對考生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提出要求,作為錄取參考。

新高考特殊類招生單獨投檔。高校自主選拔、高水平藝術團和農村專項計劃,根據院校確定的相應錄取標準,在普通類提前錄取最後一天單獨投檔,其最低文化要求原則上不得低於普通類第一段分數線。合格並已填報志願但又放棄的考生,只能參加普通類第二段及之後錄取。高水平運動隊投檔在普通類第一段專業平行志願投檔之前進行,文化成績原則上要求不得低於一普通類第二段分數線的65%。體育特招生文化成績要求不低於普通類第二段分數線的75%,安排在體育一段前投檔。今年我省繼續在29個縣實施專項計劃,其中高校專項計劃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是農村學子進入高水平大學的純增量通道,不佔分省計劃;而地方專項計劃則由我省23所省屬高校承擔,今年招生計劃625名,報考對象為農業戶口戶籍考生。

二、高考志願填報及投檔規則

與新高考錄取規則辦法相對應,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及投檔規定有哪些?一起來了解和熟悉一下。

全省統一網報志願。凡參加浙江新高考的各類考生,均需在規定時間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網址:www.zjzs.net)填報志願,這是我省填報高考志願唯一合法網站;統一公佈的2018年在浙招生所有院校專業(類)生源計劃,是我省今年填報高考志願的依據。志願填報均以考生符合所填報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為前提;考生務必合理設置自己的密碼並妥善保管,嚴防信息外洩,以免志願被篡改造成不良後果,若忘記密碼無法登錄須到所在報名點學校或報名地招考機構申請重置,切記登錄後應立即更改密碼;最好不要擠到最後半天去上網填報,更不可逾期;各段志願填報截止前,考生可多次登錄系統修改,以最後一次修改確定併成功提交的志願為準。

網報志願日程安排。普通類提前錄取和第一段,藝術類第一批(含提前錄取)和第二批提前錄取及第一段,體育類提前錄取及第一段,在6月26日至6月27日填報志願。普通類第二段、藝術類第二批第二段和體育類第二段志願,在7月下旬同時填報,普通類第三段志願單獨在8月上旬填報(具體以正式公佈為準)。普通高校自主選拔及高水平藝術團招生,在6月26日至6月27日與普通類第一段等同時填報志願;已填報志願但又放棄者,只能參加普通類第二段及之後錄取。

北京大學等7所高水平大學三位一體招生錄取考生不再參加統一高考志願填報,獲得多所院校測試資格或擬錄取的考生,須自主確定優先錄取順序並確定正式錄取院校。

提前錄取傳統志願。普通類有政審、面試等特殊要求的軍事、公安、定向和三位一體招生等院校進行提前錄取,本專科一個批次,考生一次性可填報不超過5個院校傳統志願,每校不超過6個專業志願和專業服從志願,按照“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原則分段投檔,不設院校服從調劑志願;藝術類第一批設置3個院校傳統志願,每校設3個專業志願和專業服從志願。浙江警察學院三位一體招生志願單列,不佔用普通類提前錄取的5個院校志願。

“院校+專業”平行志願。平行志願是同一類、同一個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對平行關係的志願,以一所院校的一個專業作為志願單位,按照“從高分到低分,遵循志願順序”原則投檔。對於院校,不管是第一個還是後面志願,一旦投到該院校專業,系統顯示的志願均為一志願;對考生來說,有先後順序之分。實行專業(類)平行志願,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考生不能選擇錄取到自己喜歡專業的糾結,擴大了考生在錄取環節的選擇權,讓考生“錄其所願”。

(1)普通類平行志願及投檔。按實考人數分三段填報,考生每段可填報不超過80個志願。各類平行志願及投檔程序,第一段考生先填報志願,隨即投檔錄取;剩餘計劃重新公佈,未被錄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報志願,再組織投檔錄取。依此類推。第三段志願填報和錄取後仍有院校專業未完成計劃的,實行徵求志願。

投檔時,按文化成績總分從高低依次確定考生位次,根據招生計劃1:1比例按“院校+專業”平行投檔,直接投到考生所填報的具體院校、專業。最後一名考生分數即為該高校該專業投檔線。每一段先從最高分考生開始依次檢索和投檔,當輪到某位次考生時,則遵循該考生所填報的1-2-3-4……80高校專業(類)志願順序檢索,當考生分數符合某高校專業(類)投檔條件即被投檔。高考總分相同的考生,依據位次、志願順序投檔。

比如,假定某校某專業投檔線為689分,張三同學690分、第20個志願填報,而李四同學688分、第1個志願填報。那麼,張三分數高先投檔,而李四無法投到該院校該專業,這就是“分數優先”;張三投檔時1-19個志願依次檢索分數都不夠,但高出第20個志願院校專業一分剛好被投檔,這就是“遵循志願”。

(2)藝體類平行志願及投檔:藝術類第二批、體育類按考生綜合分成績,分別按各類別實考人數分兩段填報專業平行志願,每段不超過30個志願。藝體育類考生填報志願時,不能兼報普通類提前錄取志願,可根據相關條件兼報普通類平行志願;錄取時按先藝體類後普通類的順序進行。每一段均根據考生綜合分成績,按照1:1投檔比例,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投檔。

特別提醒,平行志願投檔,考生每次填報的所有志願均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假如你在某段某一個志願被投檔,這就意味著前面志願都投不進,後面志願迅即失效;若投檔後被退檔,表示一次投檔機會已經使用,其他志願也不能再投檔啦。

三、新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方略

考得好不等於就完事了,更得把志願填合適,體現自己的真實意願。新高考志願填報,必須瞭解招生錄取政策、熟悉志願填報和投檔規則,更要結合自身實際主動掌握方法策略,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實效。以下為您提供參考。

一是查閱招生章程和對照計劃。招生章程是高校開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據,考生務必仔細研讀了解後再填報志願。要對照高校選考科目要求報考相關專業;要了解高校錄取規則、有無實行對專業志願投檔特殊要求,如身體條件、學考等級、外語語種、面試、單科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要看清專業層次、類型、辦學地點,性質是公辦還是獨立學院或是民辦院校,學歷證書、學費收費情況等。

2018年在浙招生專業計劃提供紙質版和電子版。紙質版分普通類、藝術類和體育類、單獨考試招生三本計劃圖書;每段錄取結束後剩餘計劃以電子版形式向社會公佈,在填報志願時提供按選考科目、院校地域等條件的篩選功能,考生需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同時,要注意對照各專業學制信息(本專科學制不同)。

二是理性選擇和科學定位。高考志願,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所以要根據自身實際選報。比如,學習成績優異或畢業後想繼續深造者可優先考慮院校為主;成績雖不很優秀沒啥優勢但希望就讀好院校,可注意“距離和分數”的關係,你希望若能進高水平大學但位次不夠理想,就可以選偏遠一些院校或考慮偏冷門專業沖沖看;有明確專業取向或畢業後先考慮就業或所選院校各方面差不多時,可優先考慮專業。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可分析對照欲報往年院校專業錄取投檔情況,比如2015-2016年高考尤其是2017年首次新高考投檔位次、錄取專業平均分、最低分,以及2018年位次及全省選考科目總分分段表,都可用來作為志願填報大致定位參考。那麼,參考以往信息時要注意啥?2015-2016年高考名次號是分批確定的,即第一批的名次號是在第一批考生中確定,第二批名次號是第一批錄取結束後在第二批考生中確定,第二批名次號中已不包含第一批錄取的考生,以此類推。所以,要用2017-2018年新高考的位次號去對應專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考生在使用自己的位次與2015-2016年第二批或第三批名次號對比時,應參考前一批或前兩批的分數線和已錄取人數,並與成績分段表結合使用。

此外,院校專業的分數線每年都會因考試難度、招生計劃數等不同而發生變化,專業分數線或平均分使用一般很難起到有效的參考,而平均分與當年批(段)次)的“分差”的參考作用相對合理有效。

三是保持合理志願層次。因綜合情況不同,院校專業(類)之間的投檔和錄取標準存在自然差異,最終會體現在投檔線及其對應的名次高低。從高到低排列,在志願之間形成合理層次,俗稱“梯度”。從“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層次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篩選“院校+專業”志願。按網報系統中選考科目、院校地域等篩選功能,結合成績位次、分段分層選擇若干目標院校、專業,分別放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個層次備用。

第二步,優化“院校+專業”志願。從前面選定的批量志願中,結合往年院校、專業錄取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將其中不喜歡專業或估計不盡合理的院校、專業刪除,參考對比位次、平均分等指標,篩選出擬報考的、可放在不同層次的相對合適的院校、專業。

第三步,排列組合形成合理梯度。結合本人實際和意向確定排序優先級,對所有經篩選優化後的備用志願逐一比對,並按先高後低按降序排列。如普通類志願填報時,可將自己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願放在前20個,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願放在中間30個,將優勢較大較有把握的志願放在最後30個。

高考志願填報,適合自己的就好。你所選擇的志願,切記宜與志趣特長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你才會越學越有味;宜與自己成績位次及身體條件相符合,才會有優勢有競爭力,有利於實現自己抱負,自身潛能也會得以有效發揮;宜與自己生涯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與家庭意願及經濟條件相結合。

四、高考志願選報風險及誤區

新高考專業平行志願,有效地減緩填報志願風險,但風險依然存在。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切記注意規避以下誤區。

誤區一,缺乏理性亂定位。無視風險隨意填報,定位偏高(分數不夠)會造成無法投檔,或沒有看清學校性質、學歷層次造成非自願性的“高分低填”。事實上,高考按實考人數的一定比例劃定分段線,各段上線考生要多於錄取人數,所以上線考生不一定都能夠在本段投檔錄取;因身體條件限制、單科成績達不到要求或綜合素質評價等因素,投檔後也會導致退檔,而一旦退檔本段機會就將失去。另外,歷年來也有考生只看名(位)次、只考慮怎樣不浪費分數,而忽視了考生本人的興趣和特長等,入學後卻發現就讀專業並不適合自己。

誤區二,機會多多一定會錄取。認為既然可填那麼多志願,而且是平行志願,隨便填也可以被錄取。事實上無法投檔的風險依然存在;平行志願每一輪最多隻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投,“一段一次”投檔機會即已使用,其餘志願同步失效;投過檔又被退檔,則其後續專業志願不可再投,需在後一段重新填報志願。在2017年就有一定數量普通類考生沒有填滿80個志願,也有部分考生整體定位偏高,填報的最後志願才有幸被投檔,部分考生甚至在某段所有志願都無法投檔、只好在後一段重新填報。

誤區三,非中心城市或熱門院校專業不選報。家門口或經濟發達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顯“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等特徵,如在沿海某些省會高校近年分數普遍遞升就屬於此類情況。也有過分在意大學的排名,將導致填報志願風險放大,高考分數一旦夠不上,就失去了就讀其他高校的機會。名校資源稀缺,你的競爭力夠不夠著實需要對照思考。何況即使名校也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某些普通院校的一些特色專業也具有很強的實力。專業冷熱門是相對的,前幾年招生熱門的專業,畢業就業有時卻變成了冷門。一心想進熱門專業者,需綜合評估進相應專業的可能性以及專業的未來發展冷熱度,然後慎重定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