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時期的重要碑刻,《鮮于璜碑》(碑陽)


《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東漢延熹八年十一月立。本文中我們看到的是該碑的碑陽,可與以前藝術圍觀發佈的碑陰組成完整的一套。碑陰可以通過關注“藝術圍觀”頭條號,在歷史圖文中找到它。

《鮮于璜碑》於1973年5月於天津武清縣高村出土,現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整個碑呈圭形,高242釐米,寬83釐米。除碑額篆書外全部雕刻隸書。碑陽16行,每行35字,畫有方格線,專業人士稱其為界格,一字一格,頗為工整。

碑首陽面中部為“凸”字形碑額,陽文篆書碑名。碑額兩側刻青龍、白虎額下為一直徑11.3釐米的圓穿碑首陰面刻朱雀,整碑找不到玄武形象,四神不全,其原因有待考究。

碑陽額上文篆書10字,內容是:“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通碑字跡清晰,是建國後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漢碑,而且是原碑。

鮮于璜最初是舉上郡孝廉走上仕途的,舉孝廉是當時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功能上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高考,做法則類似剛剛恢復高考時的推薦上大學。

後來他曾當過度遼右部司馬、贛榆令、太尉西曹、安邊節使等,一生為官,從官職看,他應該是文物兼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晚年鮮于璜在雁門任太守,直到81歲離世,仍然在雁門太守的任上。

有趣的是碑陰記載的鮮于璜世系居然與碑陽有所不同,後人猜測可能兩側碑文並非同一人撰寫,可是,撰寫文字、上石書丹和刻工雕刻,這麼多道工序難道就沒人發現問題嗎?古人往往就是這麼愛與我們猜謎語,不知道這次是個什麼謎底等我們去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