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嶺的保護者

秦嶺的大壩溝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對於這裡我們知道的更多的是大壩溝秀麗的風景,在這秀麗風景的背後有著一群不為人所熟悉的護林員。他們常年與大山為伍,與樹木為伴,在大山深處為我們守護者這片綠色,他們就是長安區灃峪林場大壩溝管護區護林隊的成員。

大秦嶺的保護者

工區的護林隊員們的主要工作,是看護好這片森林,預防和防止火災、阻止濫砍濫伐、確保森林的安全。這裡山高溝深,道路崎嶇坎坷,徒步是巡查的主要方式。隊員們為方便巡查,自己出錢購買了交通工具,每天騎著摩托車在主幹道上巡查,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靠雙腿行走、雙手攀爬。

大秦嶺的保護者

工區距離最近的國道有15公里遠,山溝裡沒有信號,與家人聯繫十分困難。只有巡查到山口時,站在距離山口近的山石上才能順便給家人報個平安。遇到工友家中有緊急事情時,在家中的親人都是告知山外的場區,然後由場區派專人趕往山裡轉達或接下山來。

大秦嶺的保護者

吃飯用水都是就地取材,護林員除了正常的巡查外,還要兼顧燒水做飯,給工友們搞好後勤保障。

大秦嶺的保護者

這是管護區護林隊幾年前居住的幾間工房,低矮潮溼,四面透氣,有的房子窗戶的玻璃都已破碎,每逢颳風下雨,房子裡四處透風漏雨,即便是這樣,護林隊的工人們在這裡一住就是10多年。

大秦嶺的保護者

早會和傍晚的例會已經成為習慣。早會主要安排一天的巡查線路和內容,傍晚回來後還要聚集在一起彙總情況。工區護林員平均年齡51歲,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且大多家庭比較困難,雖然每人每月有8天的換休,但很難保證能夠正常休假,所以他們很難照顧到家中的親人。工作最繁忙的季節,他們在工區一干就是兩個月。

大秦嶺的保護者

護林工人取暖和燒水用的是爐子,煤炭要定期從山外運送到山裡,由於使用的煤炭,燒水時煤煙會遍佈整個房間內,有時候嗆的人直流眼淚。

大秦嶺的保護者

由於灃峪林場大壩溝護林隊居住地在大山深處,山高路遠至今也沒有通電,工人們就是靠點蠟燭照明,碗和石板等成了蠟臺。

大秦嶺的保護者

灃峪林場大壩溝護林隊管轄的地形像手的五個指頭,在一條狹窄的山坳裡沿著5條道路向前延伸。

大秦嶺的保護者

一大鍋麵條,每人一個大碗,大家輪流在鍋裡撈取麵條後再澆上哨子,啃上幾個饅頭就算是一頓豐盛的飯了。

大秦嶺的保護者

由於巡查路線比較遠,每次出發前還要備上饅頭、鹹菜和水作為午餐。

大秦嶺的保護者

護林員外出的工具十分簡單,一雙手套加一把鐮刀。鐮刀主要是用來開闢道路,幾趟巡查下來,一把新鐮刀就失已失去了用處。

大秦嶺的保護者

紅袖標是護林員的重要標誌,每次出發前都要認真帶好。除了旺季每天不間斷地巡查外,每週正常巡查都在3到4次,每次步行的距離都在10多公里,需要6到7個小時。巡查途經的道路都是險惡陡峭的山路,回到營地大都已是傍晚。

大秦嶺的保護者

封山的季節,他們還要在各個路口攔截上山的人群,並做好耐心的規勸工作。每到這個時候,他們最擔心的是一些遊客和登山愛好者不聽勸阻,闖入林區露宿和點篝火聯。

大秦嶺的保護者

巡查的線路除了主幹道外,更多的地方要從陡峭的山坡和密林深處穿越過去。除此之外,而且還兼有查看樹木健康、養護育苗、動物疫情查報和深林環境監測保護等工作,有時候,遊人和登山落難的群眾出事後,他們還要參與救護。

大秦嶺的保護者

林區也是農林專家進行科研的地方,每年他們都要在這裡進行各種科研實驗,每逢這個時候,護林隊都要配合農林專家的科學實驗,還要幫助科研專家查看試驗過後的使用情況。

大秦嶺的保護者

看護樹木的長勢和生長狀況是巡查一項重要工作,每到一處他們都要仔細檢查每一個樹木和每一片樹林,防止樹木被病蟲害侵擾。每年候鳥從南向北遷徙的時候,他們需要特別留意森林中鳥類的棲息情況,每次都要把鳥類的情況作為巡查的重點。

大秦嶺的保護者

每次巡查的午飯都是在山上吃的,午飯十分簡單,就是饅頭夾鹹菜。為減輕負荷,每次都攜帶少量的水,只有十分口渴的時候才喝上幾口。

大秦嶺的保護者

收音機儘管只能收兩個臺,但在大山深處,卻成了瞭解外界和陪伴他們的唯一工具和夥伴。

大秦嶺的保護者

巡查日記每天都要填寫,一張張表格上記錄了護林隊員們每天巡查的情況。

大秦嶺的保護者

隊員們都入睡了,隊長每天晚上點著蠟燭,在微弱的燈光下,查看和整理每個小組一天的巡查看護記錄。在崎嶇坎坷、佈滿荊棘的山上日復一日的行走,鞋子都不知道磨損掉了多少雙了。他們就是這樣,靠一雙腳確保了這片森林的安全。

大秦嶺的保護者

致敬這群為我們守護大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