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慘敗,李鴻章遷都西安的主意是否可取?張之洞為何極力反對?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敬請關注《睜眼看西安》!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朝就跨入屢戰屢敗,割地賠款的怪圈,不到50年,京城兩次被攻破。為了救國自強,南洋和北洋兩股漢官勢力崛起。北洋以李鴻章為首,操練新軍,建成有“遠東第一艦隊”之稱的北洋水師。南洋以張之洞為首,興辦洋務,建成有中國兵工鼻祖之稱的“漢陽兵工廠”。

南北雙方遙遙呼應,清朝似有絕境逢生、枯木逢春的景象。誰想到甲午海戰,一下子被打回原形。即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後,糊裱將李鴻章又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重量級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為了避免重蹈城下之盟的覆轍,在朝在野遷都之聲再此鵲起。

甲午慘敗,李鴻章遷都西安的主意是否可取?張之洞為何極力反對?

李鴻章遷都的想法要追溯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當時李鴻章的洋顧問戈登就告誡李鴻章:“輕易不要和西方開戰,否則必敗無疑,除非京都不在北京”。李鴻章認為:“長安地處腹地,久為帝都,自唐以後,宋明二朝屢有遷都之意,應遷都西安。”

甲午海戰失敗,李鴻章血本無歸,隨即提出:“渤海海權喪失,京津門戶大開,不利於防守,應遷都西安與日本打持久戰,日本雖強,但大清地廣人密,日本必不能戰,則被迫與我議和”,這條建議得到朝廷重臣剛毅,文祥,趙書翹的支持,但慈禧太后一聽要與日本打持久戰,直接將這個建議否決了。

甲午慘敗,李鴻章遷都西安的主意是否可取?張之洞為何極力反對?

慈禧不遷都,老百姓不幹了,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偽聖康有為。康有為給光緒皇帝上書《上清帝第二書》《請設新京折》裡面闡明:“北京建自遼、金,興盛於元、明,迄今千年,精華殆盡,今無故而災,懷疑王氣已經洩盡,今應遷都它處。四川太原,山西太近,西安正好,如果遷都到西安後,日本軍隊就不能一登陸就威脅京畿。談判的主動權就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當時《馬關條約》已經簽訂,天下又恢復了太平,一品大臣李鴻章搞不定的事,小小的舉人康有為肯定也搞不定。

甲午慘敗,李鴻章遷都西安的主意是否可取?張之洞為何極力反對?

朝堂之上,政見之爭,既然有人要遷都西安,肯定有人反對。這個反對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南洋大臣張之洞。張之洞在《籲請修備儲才折》中闡明自己的理由:“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祖宗陵寢所在,遷都西安遠隔千里無法照應,且陝西關中年久失修,水利淤塞,恐怕養不起滿朝文武,京畿雄兵。若遷都西安,遠離沿海,則商貿不興、洋務不振、軍力廢弛。為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設西安為陪都,建設行宮,遇有戰事,可隨時前往。官兵無後顧之憂,可在北京放手一搏,沿途浴血奮戰環擊追兵”。

甲午慘敗,李鴻章遷都西安的主意是否可取?張之洞為何極力反對?

果不其然,幾年後義和團運動爆發,慈禧向西方11國宣戰,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正是按照張之洞規劃好的路線一溜煙逃到了西安。只是北京沒有出現放手一搏的大戰,沿途也沒有勤王大軍環擊追兵。

最不地道的就是張之洞,提出“東南互保”,對慈禧太后不但見死不救,還落井下石,準備在兩宮遇難後,擁戴李鴻章當“大總統”。這一次又換來一個重磅級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等到在再遷都西安的時候,還是日本挑的事,這次由北京換成了南京。抗戰爆發,上海失守,南京危在旦夕,國府準備遷都西安。但是最後遷都到了重慶,遷都西安一事徹底偃旗息鼓。

李鴻章遷都西安的辦法是否可取? (單選)
0
0%
可取
0
0%
不可取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只言小事。刨根西安,問底長安,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