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西遊:唐僧取經,為什麼偏偏要帶上這三個醜徒弟?

話說《西遊記》,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如來有意培養,提拔,可是,這弟子不怎麼爭氣啊,安排取了九次真經了,每一次連流沙河都過不了,都被沙和尚給吃了,腦袋殼都串了一串掛在脖子上顯擺呢。這一天,如來在講佛經,講著講著,不講了。想起了這二弟子,來氣了。心中盤算:“我還就不信了,本來不準備做的這麼明顯的。”於是,當眾說開了,“我這有意讓人來西天取經呢,你們誰願意去找出個取經人來,順便把這路途呢查看查看,別一路老被什麼妖魔鬼怪給吃了。”當然,如來也要面子,這事不能明說,總不能說我想讓我那二弟子取經呢,你們先去把路給我踩平了。這要一說,得不成了笑話了。

戲說西遊:唐僧取經,為什麼偏偏要帶上這三個醜徒弟?

至尊寶與紫霞仙子

如來耍了個心眼,沒說是誰取經,讓觀世音菩薩去尋找呢。觀世音菩薩,如來比較清楚,這一位,可是機靈的很。於是,觀世音一路走來,安排了三個徒弟,這三徒弟可都不簡單。一位是本領高強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一位是曾經掌管十萬天兵的天蓬元帥;一位是曾經的水兵捲簾大將(這個有點特殊,就是他被安排在這裡,吃了九個取經人)。安排好了以後,到了長安,仔細尋找,看到了轉世的金蟬子。明白了,原來如來的意思是在這呢。於是,大張旗鼓,顯露真身,告訴大唐皇帝,讓唐僧(金蟬子)去取經。這麼一來,天上的神仙、地上的妖怪,西天的佛祖羅漢們都反應過來了,原來這樣。於是,各路妖魔鬼怪大家都出來跑跑龍套,賞個臉,露個面,混個臉熟。當然也是給唐僧添點麻煩,應應景,總不能讓唐僧就這麼一路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到了西天求取到真經,那這鍍金就鍍的太白了。

戲說西遊:唐僧取經,為什麼偏偏要帶上這三個醜徒弟?

取經

這呢,是說唐僧,後臺硬,取經不過是個過程。有了這個過程,這如來二弟子才好名正言順的成佛麼。那麼,他這三徒弟取經是為什麼呢?

第一,共同點,贖罪,這三位可都是有能耐的主。可是,都犯過錯誤,雖然這個錯誤有大有小,但是,罪還是要贖的。如來在壓孫猴子在五行山下時估計就有這方面的考慮,要不然,一地上猴子,犯了那麼大的罪(比起豬八戒和沙和尚那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了),也不處死,就那麼壓在山下,是不是有點太輕了;

第二,有能耐,這點不用多說,豬八戒、沙和尚雖然動手時候不多,但這兩位武力值也不低,也不比猴子差多少;

第三,有人脈,這點也明擺著。孫悟空當齊天大聖的時候,天上的大小人物,他都打過交道。豬八戒更不用多說,憑那個九齒釘耙的來歷就知道,這也是後臺背景非常深厚的,沙和尚也不差,而且人老實,好用。

戲說西遊:唐僧取經,為什麼偏偏要帶上這三個醜徒弟?

孫悟空

當然,事實上不是這樣。選擇孫悟空,是因為這哥們真有本事,單憑一根金箍棒,打的天兵天將落花流水,非常厲害,他作為這個團隊主力打手,負責攻堅。豬八戒呢,有背景,有大背景,有此機會,如來不忘順便提攜一把,好與豬八戒後面的人物套個交情。沙和尚,別看他老實,這個是個陰謀,九個取經人都被他吃了,可不能再讓他與後面的人搗亂,所以收在身邊,放在眼前,當個人質,給阻止取經的道門中人一個警告。

《西遊記》一路走來,唐僧是堅信能取到真經的,因為那都是安排好的,一路的妖魔鬼怪,不過逢場作戲而已孫悟空是真心的,作為前期的獨立創業失敗者,孫悟空想了五百年終於想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得有顆大樹,他那師傅不算,得自己找,直到真假美猴王后,如來親口承諾“汝亦坐蓮臺。”孫悟空確信,他終於找對了方向,抱對了大樹豬八戒則不然,作為有深厚背景的人物來說,這一切不過是個過程,愛咋咋地,老豬呢取經也罷,不取也罷,都不礙我事,想走走,想留留。不過礙於情面,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總的有個合適場合,所以,一有機會,就“散夥”沙和尚老實,因為他知道他的身份,作為陰謀的敗露者,一言不發,老老實實,你說怎麼咋就怎麼,完全符合自己當時的身份。

總而言之,《西遊記》中,唐僧是取經;孫悟空是修行;豬八戒是應景;沙和尚是背景。各個不同,組成了這麼一支奇怪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西而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