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西游:唐僧取经,为什么偏偏要带上这三个丑徒弟?

话说《西游记》,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如来有意培养,提拔,可是,这弟子不怎么争气啊,安排取了九次真经了,每一次连流沙河都过不了,都被沙和尚给吃了,脑袋壳都串了一串挂在脖子上显摆呢。这一天,如来在讲佛经,讲着讲着,不讲了。想起了这二弟子,来气了。心中盘算:“我还就不信了,本来不准备做的这么明显的。”于是,当众说开了,“我这有意让人来西天取经呢,你们谁愿意去找出个取经人来,顺便把这路途呢查看查看,别一路老被什么妖魔鬼怪给吃了。”当然,如来也要面子,这事不能明说,总不能说我想让我那二弟子取经呢,你们先去把路给我踩平了。这要一说,得不成了笑话了。

戏说西游:唐僧取经,为什么偏偏要带上这三个丑徒弟?

至尊宝与紫霞仙子

如来耍了个心眼,没说是谁取经,让观世音菩萨去寻找呢。观世音菩萨,如来比较清楚,这一位,可是机灵的很。于是,观世音一路走来,安排了三个徒弟,这三徒弟可都不简单。一位是本领高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位是曾经掌管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一位是曾经的水兵卷帘大将(这个有点特殊,就是他被安排在这里,吃了九个取经人)。安排好了以后,到了长安,仔细寻找,看到了转世的金蝉子。明白了,原来如来的意思是在这呢。于是,大张旗鼓,显露真身,告诉大唐皇帝,让唐僧(金蝉子)去取经。这么一来,天上的神仙、地上的妖怪,西天的佛祖罗汉们都反应过来了,原来这样。于是,各路妖魔鬼怪大家都出来跑跑龙套,赏个脸,露个面,混个脸熟。当然也是给唐僧添点麻烦,应应景,总不能让唐僧就这么一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到了西天求取到真经,那这镀金就镀的太白了。

戏说西游:唐僧取经,为什么偏偏要带上这三个丑徒弟?

取经

这呢,是说唐僧,后台硬,取经不过是个过程。有了这个过程,这如来二弟子才好名正言顺的成佛么。那么,他这三徒弟取经是为什么呢?

第一,共同点,赎罪,这三位可都是有能耐的主。可是,都犯过错误,虽然这个错误有大有小,但是,罪还是要赎的。如来在压孙猴子在五行山下时估计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要不然,一地上猴子,犯了那么大的罪(比起猪八戒和沙和尚那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了),也不处死,就那么压在山下,是不是有点太轻了;

第二,有能耐,这点不用多说,猪八戒、沙和尚虽然动手时候不多,但这两位武力值也不低,也不比猴子差多少;

第三,有人脉,这点也明摆着。孙悟空当齐天大圣的时候,天上的大小人物,他都打过交道。猪八戒更不用多说,凭那个九齿钉耙的来历就知道,这也是后台背景非常深厚的,沙和尚也不差,而且人老实,好用。

戏说西游:唐僧取经,为什么偏偏要带上这三个丑徒弟?

孙悟空

当然,事实上不是这样。选择孙悟空,是因为这哥们真有本事,单凭一根金箍棒,打的天兵天将落花流水,非常厉害,他作为这个团队主力打手,负责攻坚。猪八戒呢,有背景,有大背景,有此机会,如来不忘顺便提携一把,好与猪八戒后面的人物套个交情。沙和尚,别看他老实,这个是个阴谋,九个取经人都被他吃了,可不能再让他与后面的人捣乱,所以收在身边,放在眼前,当个人质,给阻止取经的道门中人一个警告。

《西游记》一路走来,唐僧是坚信能取到真经的,因为那都是安排好的,一路的妖魔鬼怪,不过逢场作戏而已孙悟空是真心的,作为前期的独立创业失败者,孙悟空想了五百年终于想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得有颗大树,他那师傅不算,得自己找,直到真假美猴王后,如来亲口承诺“汝亦坐莲台。”孙悟空确信,他终于找对了方向,抱对了大树猪八戒则不然,作为有深厚背景的人物来说,这一切不过是个过程,爱咋咋地,老猪呢取经也罢,不取也罢,都不碍我事,想走走,想留留。不过碍于情面,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总的有个合适场合,所以,一有机会,就“散伙”沙和尚老实,因为他知道他的身份,作为阴谋的败露者,一言不发,老老实实,你说怎么咋就怎么,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身份。

总而言之,《西游记》中,唐僧是取经;孙悟空是修行;猪八戒是应景;沙和尚是背景。各个不同,组成了这么一支奇怪的队伍,浩浩荡荡向西而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