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能和伊朗鏖戰八年,為何在海灣戰爭中兩個月都堅持不了?

大東北的小豆包

能和伊朗鏖戰八年就很牛嗎,小區裡打作一團的野貓,放進老虎籠子裡能堅持幾分鐘?

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海灣戰爭卻連兩個月都堅持不下來,顯然是因為對手的實力天差地別。

雖然自封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薩達姆也許不知道“世界第三”的迷之詛咒),一場兩伊戰爭就暴露出伊拉克軍隊外強中乾的本質,也正是被兩伊戰爭拖垮了經濟,薩達姆才會鋌而走險,入侵對其毫無威脅的科威特。

兩伊戰爭前的伊拉克,號稱大軍百萬,全套蘇制裝備,面對實力一般的伊朗,八年時間裡居然毫無所得,外界對這場戰爭的評價是“現代化的武器加一戰的戰術”,地上士兵蜂擁衝鋒,天上戰機四處亂飛,說難聽點就是兩隻菜雞互啄,除浪費彈藥、汙染環境外,唯一的收穫就是幾十萬士兵的冤魂。

伊軍的實力,兩伊戰爭已有所暴露,外界卻還有一些將信將疑。

盤點一下伊拉克武裝力量,陸軍員額數十萬,幾千輛蘇制坦克、裝甲車,空軍幾百架米格戰鬥機,外加大量蘇制地空導彈和高射炮,至於海軍,伊拉克海岸線實在太短、不提也罷,這樣一套硬件基礎,甚至比同時期的中國軍隊都更豪華,也難怪薩達姆躊躇滿志,要讓美軍“像在越南那樣可恥的失敗”。

然而戰前張牙舞爪,一旦遭遇空襲,伊拉克防空體系的崩潰之迅速令人大跌眼鏡。

現代戰爭,制空權是關鍵,伊拉克在這方面並非沒有準備,不僅引進法國專家、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自動化防空指揮體系,還大量部署地空導彈、高炮,再加上米格-23、米格-25、米格-29戰鬥機,這一套系統看似無懈可擊,然而戰前美軍就通過秘密渠道獲得了大量情報,摸清伊拉克雷達的工作頻段,“沙漠風波”行動開始後,一頓電子干擾和反輻射壓制,伊拉克防空網當場耳聾眼瞎,只能被動挨打。

地面防空瀕臨崩潰,伊拉克空軍的戰鬥機也表現糟糕,一方面受聯軍的電子干擾、指揮不暢,另一方面伊拉克飛行員的作戰素養和戰鬥意志也較差,甚至飛到伊朗避戰,多國部隊的空襲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制空權一旦丟失,伊拉克的失敗就已經註定。

儘管如此,根據以往的戰爭經驗,如果伊拉克軍隊能不怕犧牲、與多國部隊死戰,雖然從戰術層面上講仍不免失敗,也可以令多國部隊有所顧忌、甚至知難而退,爭取一個體面談判的資格。

然而地面戰爆發後,薩達姆寄予厚望的“共和國衛隊”表現糟糕,幾次接戰均告失利。

親兵尚且如此,伊拉克的雜牌部隊更是一盤散沙、沿高速公路向巴格達潰退,結果被聯軍戰機狂轟濫炸,大量武器裝備甚至一槍未放就被摧毀、丟棄,畫面通過媒體傳遍全世界,伊拉克軍隊的顏面蕩然無存。

海灣戰爭的結局,固然是因為多國部隊的實力強悍,伊軍的戰力低下才是根本原因。

評價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能只看裝備,和孱弱對手的交戰記錄更不靠譜,其實筆者倒認為,從“伊拉克和伊朗鏖戰八年”這一事實,就能看出伊軍實力之差。

不說別的,倘若兩伊戰爭的任何一方換成美軍、蘇軍,戰爭恐將在兩個月內結束!

伊朗孱弱,多國部隊超強,伊拉克的虎頭蛇尾便在所難免。

——


炎黃軍武

對手不一樣啊。伊拉克跟伊朗國力相仿,軍隊的戰術水平也半斤八兩,兩國只是打了一場水平不咋地的消耗戰。而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完全不是一個段位的選手,先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38天的空中打擊,又在隨後100個小時的地面戰鬥中乾淨利落的突破了伊拉克苦心經營的“薩達姆防線”。50多萬伊軍既無法組織象樣的反擊,也不能協調撤退,幾乎全軍盡沒。

兩伊戰爭是薩達姆先進攻鄰國伊朗而挑起的,但伊朗利用戰略縱深頂住了40萬伊拉克軍隊的第一輪進攻。伊拉克速戰速決的計劃失敗後,對陷入鏖戰的局面沒有充分的準備。伊朗軍隊開始反攻後,戰火蔓延到了伊拉克境內,接著就出現了“導彈襲城戰”這樣的雙方互抽嘴巴子的打法。戰爭打了8年,兩國的消耗都非常大,除了人力損失外,進口武器還花掉了大量外匯,兩國財政都幾乎破產。值得一提的是,東方某兩鄰國在這場消耗戰賺到了不少外匯。

海灣戰爭爆發時的伊拉克擁有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正規軍有95萬,還有48萬預備役部隊。伊拉克軍隊的裝備水平在當時的非北約國家中算是很先進的,重武器主要有5600輛坦克、7500輛裝甲車和3800門火炮。伊拉克空軍有作戰飛機770架,包括相當數量的米格-29和幻影F1。伊軍部分飛行員接受過法國和蘇聯的訓練,具備大規模空中作戰、空中加油和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

伊拉克還有當時中東地區最為現代化的綜合一體化戰略防空體系,裝備了包括薩姆-2、3、8、9、13和“羅蘭特”、“霍克”等型號的1000多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此外,伊拉克軍隊還裝備了10000門高射炮和6788具薩姆-7、14、16等型號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所以,儘管伊拉克已經預計到會有一場猛烈的空中打擊,但對自己的防空力量還是相當有信心。

伊拉克軍方高層雖然沒有奢望主動進攻聯軍,但相信憑藉龐大的軍隊數量、堅固的工事和對長期戰爭的忍耐力,仍可以通過消耗戰來拖垮聯軍,迫使國際社會接受科威特被吞併的既成事實。從實際的作戰部署來看,伊拉克軍隊應該算是中規中矩,但伊軍高層並沒有想到聯軍空中打擊和機動能力遠遠超出他們的認知。

在聯軍隱身戰機、巡航導彈和電子戰飛機的協同攻擊下,伊拉克空防系統迅速被壓垮。隨後,伊軍的各級指揮與控制系統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很多部隊失去了指揮。在聯軍10萬架次的空中打擊下,伊軍一線部隊的戰鬥力平均下降了一半,大量重武器未發一彈就被摧毀。在整整100個小時的地面戰中,面對聯軍空地一體的聯合進攻,伊拉克軍隊甚至沒能給對手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失。

可以說,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成就了美軍高技術武器的神話,也推動了新一輪軍事革命的浪潮。而對於裝備和作戰思想遠遠落後的一眾國家來說,薩達姆軍隊在兩次海灣戰爭中的犧牲是非常的有意義。


復興軍事

1979年霍梅尼領導國內什葉派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政權巴列維王朝,建立起了政權合一的國家,緊接著1980年就爆發了兩伊戰爭。而在伊朗政權未穩定下,竟然能與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鏖戰八年。

曾有句諺語叫“永遠不要侵略正在鬧革命的國家”,薩達姆“不聽老人言”入侵剛鬧完革命的伊朗,勢必導致伊朗人民團結一心奮起抵抗。而伊拉克在有美國暗中武器支援下,雙方打了八年的消耗戰都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並欠下了大量的外債,而薩達姆所欠下的外債也為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埋下了伏筆。

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

一、兩伊戰爭爆發原因和雙方軍備勢均力敵

1、兩伊爆發戰爭的主要原因是雙方長期領土爭端和宗教矛盾。

在伊斯蘭革命未爆發之前,兩國領導人就邊界領土爭議問題曾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雙方達成了和解,但伊朗卻遲遲未履行協議,薩達姆覺得受了伊朗羞辱而多次要求重新劃分邊界,均遭到了伊朗的反對,薩達姆積怨已久。而趁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政權尚未站穩之地,薩達姆兵強馬壯企圖謀取海灣霸權而出兵消除未來面對的威脅,徹底解決領土爭端問題。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蘭教國家,國內多數都是什葉派教徒,霍梅尼建立起的政教合一國家確立了宗教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而伊拉克正在努力使得政教分離,削弱宗教勢力,兩國的宗教矛盾瞬間白熱化,再加上多年的邊界領土爭議,直接導致了兩伊戰爭爆發。


2、兩伊雙方軍備勢均力敵

在伊斯蘭革命爆發前,伊朗的巴列維政權和美國處於蜜月期,石油帶來的巨大利潤伊朗裝備了不少美式裝備,包括F14、F4、米格25戰鬥機,飛毛腿導彈、各種火炮、坦克等,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繼承了大量的美式裝備。而伊拉克裝備也不差,米格25、幻影F1都是當時很先進的戰機,還有蘇聯的T62/55/69式坦克和各種火炮等。

兩伊戰爭爆發初期,薩達姆做好了充分準備,伊拉克投入了220000餘人的正規部隊部隊,包括2200多輛坦克、500多架戰機和各種火炮等,外加250000的預備役部隊;伊朗剛經過伊斯蘭革命,投入了250000萬的正規軍,1000多輛坦克、400多架戰機等,外加新組建的90000革命衛隊和300000的預備役部隊,雙方展開了長達八年你來我往的拉鋸戰。

雙方打到筋疲力盡,誰也佔不了上風,經濟處於崩潰邊沿只好停戰,這場戰爭伊朗付出了60多萬的死亡代價,伊拉克死亡40多萬,兩國直接經濟損失超過9000億美元。由於霍梅尼推翻了親美政權巴列維王朝,美國和西方國家暗中支援伊朗不少裝備,親美國家沙特、科威特等都為薩達姆提供了不少貸款才堅持了八年,並欠下了大量的外債,其中科威特就欠下了130多億美元。


二、海灣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兩伊戰爭中薩達姆欠下了大量的外債,特別是科威特石油大國。薩達姆為了提高石油價格增加收入,要求科威特減少石油產量但卻遭到了拒絕,於是薩達姆出兵科威特企圖侵佔油田。

薩達姆考慮到美國剛經過越戰的慘痛教訓不會輕易出地面部隊干預,但他忽略了美軍的軍事科技發展水平。擁有百萬部隊,7000多輛坦克、700多架戰機、4000多門火炮等,包括當時比較先進的米格29、幻影戰機等的薩達姆大軍,成了美軍現代化戰爭的試驗場地。

在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下,提出了快速全球打擊系統,首先實現了海陸空立體化的戰術,包括使用軍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精確制導導彈、各種巡航導彈、電子戰等,42天就結束了這場局部戰爭,薩達姆的伊拉克百萬大軍幾乎無還手之力,根本堅持不了兩個月,在電子信息戰的干擾下都成了瞎子,只有被動挨打的份。海灣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它改變了傳統的作戰觀念模式,是現代高科技戰爭登上舞臺的標誌。


賽門軍史

到入侵科威特時,伊拉克在軍力上看著很強大,但是除了龐大的陸軍之外,空軍和海軍都很弱,而美軍當時也是冷戰時期最強的,為進行歐洲大規模作戰而提出的空地一體戰作戰思想正好在伊拉克身上用到了。

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初,美軍就利用優勢的空海軍航空兵力量對伊拉克進行猛烈空襲,這實際上是總結1972年北越“後衛”戰役的經驗,一開始就是高強度空襲,而不是逐步升級,目的就是通過暴擊癱瘓對手。面對美軍首輪的“戰斧”巡航導彈,以及接下來有航天、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支援的現代化空襲機群,伊拉克的防空力量根本無從招架,指揮、控制、情報等能力被大幅削弱。在戰爭期間,伊軍最高統帥部與科威特戰區的前線部隊就無法進行有效聯繫,戰區各部隊之間也通信癱瘓,只能啟用汽車、摩托車傳令兵這樣的原始方式溝通聯絡。由於失去偵察能力,伊軍也無法察覺美軍為首的多國地面部隊的調防,被人家一記“左勾拳”切斷了後路,包圍在科威特。

整個海灣戰爭中,伊軍除了海夫吉主動出擊外,再無主動出擊行為,完全是被動防禦,始終捱打。其針對伊朗軍隊的那一套防禦體系,在技術優勢明顯的美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海灣戰爭,伊軍是從裝備、作戰思想到戰鬥意志的全面性落後,而伊科沙漠一覽無餘的地形又給了美軍充分發揮其裝備技術優勢、機動作戰優勢的最佳作戰環境。一個蹩腳的對手、一個特殊的地形,最終成就了美軍以微小代價取得大勝的神話。(S)


聯合防務

伊拉克和伊朗是一對實力相近的國家,而且伊朗剛剛發生伊斯蘭革命,軍隊進行了全面的清洗,有經驗的很多軍官都被清洗掉了,相當於是一支新組建的軍隊。再加上美國和伊朗關係惡化,對伊朗進行了制裁封鎖,伊朗以前的很多武器都是在美國購買的,美伊關係惡化後,伊朗的美製武器連維護保養的元器件都無法買到。

薩達姆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伊朗動手,就是看到了伊朗的劣勢,實際上當時伊朗的軍力遠遠弱於伊拉克。所以開戰初期,伊拉克軍隊是很佔便宜的,但是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伊朗逐漸適應下來,開始反擊。不過畢竟國力有限,始終還是跟伊拉克處於拉鋸狀態,這一打就是八年。

海灣戰爭是在兩伊戰爭後不久發生的,伊拉克在兩伊戰爭的巨大消耗中國力還沒有得到恢復。伊拉克的軍事理論非常落後,在跟伊朗這樣一個當時弱於自己的國家較量中,都是用現代化的裝備打了一場一戰水平的戰爭。面對擁有領先世界軍事戰爭理論、已經步入信息化、三維立體作戰的美軍,伊拉克那點老式機械化部隊,根本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應付。

再說海灣戰爭是全世界最強大、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聯合起來打擊一個軍事理論、裝備都落後太多的地區強國,那根本就不在一個平臺上更不是一個級別。

開戰前很多軍事評論家認為伊拉克的地面武裝力量要略強於多國部隊,美國其實對伊拉克的實戰能力心中也不太有底。所以開戰後,美國是殺雞就用牛刀,充分利用精確制導武器、戰鬥機、武裝直升機、轟炸機甚至隱身戰機F117對伊拉克裝甲部隊、地面雷達進行了全面、充分、飽和的攻擊。使之伊拉克依賴的坦克、戰車、火炮成了堵塞交通的廢鐵。

幾波攻擊下來,伊拉克不但沒有還手之力,連招架之功也不具備,只好逼迫在停戰協議上錢了字。之所以兩場戰爭有這麼大的差別就在於,兩伊戰爭相當於兩個人拿著刀子在拼命,而海灣戰爭是一個拿著自動步槍的人在跟一個拿著刀子的人較量,兩者的戰爭模式已經不是一個時代,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謝金澎

這些因素無疑都非常重要,但不是根本因素。

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是天才將領的戰爭思想!

只有先進的戰爭思想,才能謀劃出先進的戰爭戰略和戰術,才能充分發揮手中武器的威力,而這一切,都是天才將領所謀劃的。

伊拉克軍隊在沙漠裡和伊朗鏖戰八年,基本上還是二戰的戰爭模式,只是武器裝備稍微先進一些,但是戰爭思想未變,所以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排兵佈陣都是傳統戰法。

到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遭遇美軍時,美國剛剛完成新軍事變革,空地一體戰的戰法已經演練成熟,正缺乏一場實戰來檢驗。

美軍投入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向伊拉克軍隊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權和制電磁權,首先撕開伊拉克較為完整的防空系統,接著對伊拉克的防空系統、重兵集團、指揮中心等關鍵目標進行大規模不間斷地空中轟炸,重創呆在陣地上的伊拉克軍隊。

經過42天的空襲之後,地面戰鬥僅僅100小時,就將幾十萬伊拉克軍隊完全擊潰,徹底逐出科威特。

這就是戰爭思想的差距,導致驚人的戰爭結果。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二戰時的法國戰役,戰前法軍無論是人數還是坦克等重裝備數量都超過德軍,但是,法軍的戰爭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時的陣地戰,準備依託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和德軍作戰。

但德軍發明的裝甲集群高速突擊的戰術,一舉撕開法軍防線,僅僅39天就滅亡法國,創造了連德軍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戰爭奇蹟。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麻辣戰爭

不同的結果源於面對的對手不同,兩伊戰爭打的只是一場同級別的戰爭,正如許多人所說:伊拉克與伊朗屬於半斤對八兩,伊朗用鍋裡更強,但是伊拉克佔據先機,過雙方實際上打了一場沒什麼水平的戰爭,使用對現在的物化的武器打了一場最為簡單的戰爭,雙方的戰略戰術幾乎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幾乎就是完全的消耗戰,所以大家對兩伊戰爭的評價都不高。

海灣戰爭這完全不同,交戰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美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全球第一的軍事大國,還有大量盟友參戰, 伊拉克只是地區強國,幾乎沒有什麼盟友可言,自身的國力絕對沒法和美國相比。

伊拉克最大的錯誤就在於開戰之初,給了美軍及其盟友進行戰爭動員以及部置的時間,在戰爭開始之前的數月之內,竟然做事多國聯軍進行部署,這幾乎就是把戰爭的主動權交給了對手。

伊拉克在開戰之前,進行戰爭準備,擴充了大量部隊,幾乎將部隊的規模擴充到100萬,質量是嚴重的不足,原本一直就存在人員素質低下的問題,這次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進一步惡化,裝備水平也沒有得到改善,與美帝相比,裝備至少差了一代,普遍差兩代。

相比之下,多國聯軍的狀態非常良好,不僅裝備先進,人員素質也相當好,比如:美軍的作戰人員都是經過良好的培訓,而且在戰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美軍在作戰安排上也非常合理,首先對伊拉克進行了大規模轟炸,長達38天的空中打擊,又在隨後100個小時的地面戰鬥中,突破了“薩達姆防線”。


麥田軍事觀察

伊拉克沒有有效還擊!武器射程夠不到美國聯軍,武器射程不夠,沒有有效隱藏,或者進行長途奔襲,靠近了打,就能夠發揮槍炮的威力!武器有代差,戰術也有代差嗎?南斯拉夫被轟炸78天,美國人不敢打陸地戰!美國能夠一直漫無目標的空襲?一個國家擁有什麼武器,就能打什麼仗,戰略導彈洲際導彈,站在地球任意一點,可以打擊全球任何目標!

遠程導彈,可以運用戰鬥平臺進行增程,到達攻擊地點,就能發揮洲際導彈的效果!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戰略戰術,一個是火力投送,直接消滅,一個是兵力投送,再火力投送,抗美援朝為什麼要衝鋒,就是接近靠近貼近敵人,進行近殺傷!只要兵力瞬間投送到美國先進戰機,航母上面,再先進的武器也是破銅爛鐵,武器裝備加戰略戰術,從來都是勇敢者的遊戲!需要一個國家人民和軍隊的犧牲和奉獻精神,裝備先進 ,裝備多就犧牲裝備彈藥,反之沒有那麼多裝備,只能用人來填!

要不就投降,伊拉克任人宰割,伊拉克人當時推翻薩達姆,人人叫好!

現在好吧 打的你亡國滅種,才會停息


藍髮帥哥

先說為啥兩伊戰爭會曠日持久打了8年之久——首先是兩國總體實力相差不大,誰也吃不掉誰。伊朗雖然領土為伊拉克3.7倍、人口是後者3倍,但戰前伊朗軍隊受清洗損耗嚴重,而且是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遭到對手突襲,因此初期比較吃虧

軍力方面伊拉克陸軍較強,而伊朗空軍更勝一籌但也遠沒到能靠空襲就把敵人打趴下的地步。儘管伊拉克佔了先發優勢,但伊朗地盤大、縱深廣且佔據相對有利地形,並且軍民士氣高昂,因此只要戰事稍一拖長,伊拉克的優勢就會被消耗殆盡

但問題在於,兩伊都盛產石油,特別是伊拉克背後還有海灣國家乃至西方的支持,通過石油出口、獲取外援等方式,雙方都能不斷獲得外匯來購買軍火進行補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兩伊戰爭多數時候都是遠程炮火對轟、導彈襲城戰這樣的“非接觸戰爭”,短兵相接的戰鬥較少,這與一戰時協約國、同盟國的打法何其相似

兩伊戰爭背後的冷戰因素不可忽視,當時美蘇為首的東西方2大陣營無不利用這個機會在海灣展開激烈爭奪以謀求各自戰略優勢

比如蘇聯藉助利比亞、敘利亞向伊朗間接提供大量武器裝備,而美國則帶著一干西方小弟兩邊賣軍火——為解決人質問題默許以色列向伊朗出售軍火,自己更是向伊朗提供了超過2000枚陶氏反坦克導彈和一批飛機、坦克、雷達等裝備,淨賺1200萬美元

與此同時,大批美製武器以及法國的幻影戰機、防空雷達和導彈,還有來自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也都源源不斷地供應給伊拉克。海灣國家更是給了伊拉克140億美元(這可是上世紀80年代的美元)鉅額貸款。

可見,兩伊戰爭並非伊朗、伊拉克2個國家的孤立戰爭,而是類似於今天敘利亞這樣有多股外部勢力干涉、介入的國際戰爭。而其“難以平息”除了雙方實力基本相當外,更與當時的外部因素有很大關係——試想,假如當時東西方2大陣營都嚴格執行武器禁運,軍工業薄弱的伊朗和伊拉克估計也就打上幾個月,各自軍火庫存就會“見底”,這仗還怎麼可能持續那麼久?

再說海灣戰爭“一邊倒”的問題。近年來坊間談論海灣戰爭時有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一味貶低伊拉克軍隊,認為後者“裝備落後”云云,但實際上薩達姆政權當年號稱自己是“世界級軍事強國”並非完全吹牛,起碼在常規軍力上居於世界前列,否則的話這場戰爭也不會給當時的我們那麼大的震撼。

既然武器裝備並不落後,那麼薩達姆軍隊的缺點和軟肋到底在哪裡呢?

薩達姆軍隊有強大的陸軍和防空體系,如果運用得當完全可以給對手以重創,但其大大低估了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的空中優勢。薩達姆對於空中打擊的認識還停留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出動幾十(最多上百)架次戰機空襲伊拉克境內目標的層次,卻不曉得西方對手為他準備的是一個波次就多達400架戰機(還有300架支援飛機)的毀滅性打擊。

有數據顯示,海灣戰爭大規模空襲首日(1991年1月17日),多國部隊就出動戰機達3000架次!這個出動規模和打擊力度是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空軍的50至100倍!不要說小小的伊拉克,就是換成別的軍事強國估計也沒幾個都能頂得住。

而且,薩達姆沒有意識到西方軍隊已普遍裝備精確制導武器,還在幻想用兩伊戰爭期間的強大地面火力和裝甲突擊集群抵禦對手進攻,結果是對方在完全摧毀伊拉克軍隊防空體系前,壓根就不給薩達姆地面決戰的機會。今天的人們對於美軍動輒從海上或空中遠程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戰區外精確制導武器打擊數千公里外的敵方目標司空見慣,而這種打法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講也是聞所聞問

最重要一點則是綜合實力差距——伊拉克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西方世界,怎麼可能打得贏?即便如此,薩達姆還是苦撐了大約40天。對比8年後的科索沃戰爭——南聯盟雖然頑強抵抗,擊落了包括F-117A隱身戰機在內的61架北約飛機,卻也只堅持了78天便被迫服軟認輸,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而且這還是在北約沒有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情況下。

可見,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乃至後來伊拉克戰爭中的失敗都是必然的,因為這原本就是2場維度、層次都根本不在同一層面的“嚴重不對稱戰爭”。

但話又說回來了,伊拉克就沒有打敗美軍的辦法和機會嗎?當然不是——事實證明,在伊拉克被美軍佔領後,當地軍民重新拾起他們最熟悉的游擊戰時,西方軍隊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網言軍事

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問題。說它有意思是,問題的本身就有包含一部分答案。正是薩達姆時期伊拉克軍隊和伊朗鏖戰了八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好比強弩之末,在海灣戰爭才兩個月都堅持不了。

另外,如果對手是伊朗或者其他地區大國,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或許可以堅持更長時間,但是對手卻是美國。美國在兩伊戰爭中曾經給伊拉克提供大量援助,並將伊拉克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撤除,並銷售武器給伊拉克,美國中情局還向伊拉克軍隊提供情報和指導。伊拉克能夠在兩伊戰爭中支持八年和美國背後的支持關係密切。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應對的還是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據戰後統計,多國部隊共出動分級近10萬次,投彈9萬噸,發射288美戰斧巡航導彈和35枚空射巡航導彈,並使用了一系列最新式的飛機和各種精準知道武器,對選定目標進行了多方向、多波次、高強度的持續空襲,伊拉克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被極大削弱。

伊拉克在後期選擇了消極抵抗,對以色列、薩特和巴林等國發射飛毛腿導彈。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多國部隊的注意力。事實上,戰爭從開始就註定了“一邊倒”的結果。伊拉克向其他目標發射導彈的戰術一定程度上給多國部隊的行動造成了一定干擾,使其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殲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

再對比一下多國部隊和伊拉克軍隊的綜合實力:多國部隊人數為69萬人;坦克3700輛,其中美國20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伊拉克在科威特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 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在以上綜合力量對比上看,伊拉克除了在軍隊總人數上和多國部隊相當外,其他方面基本可以忽略。海灣戰爭也是美國領導多國聯盟進行的一場高科技戰爭。在戰爭之初,伊拉克的指揮系統陷入癱瘓,因此,堅持兩個月是後面發動的擾亂性的飛毛腿導彈進攻拖延了一定的時間,發揮了一定作用,否則,持續時間會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