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军人吃的“牛肉罐头”,为何被日军称自己伙食为猪食?

coco賈鴻超

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饮食供给标准,比国军不知强了很多倍,如果说他们吃的是“猪食”,那众多的抗日将士吃的又算是什么?

早在日本内战时期的西南战争时,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配备罐头肉制品,当时有两种采购渠道——国产和美国进口,虽然美国进口的牛肉罐头成色比较足,一直进口到日俄战争时期,但总的说来,日本陆军士兵并不喜欢美国口味,后期改为以国产为主。

日本国产牛肉罐头的烹饪方式是“大和煮”,调料味道很重,主要调料是食糖、酱油和姜,除了牛肉之外,有时还混有土豆、胡萝卜等蔬菜,每个牛肉罐头的重量是150克,恰好是一名单兵一天的肉制品摄入量。

抗战时期一名普通日本陆军士兵每天的饮食标准是:主食870克(主要是精米、配少量面粉),肉制品210克,蔬菜600克。战斗时期的特殊标准为:主食810克,肉制品150克,干蔬菜120克。

为了保障这种饮食标准,日军在鲜肉和蔬菜的供应方面,主要是靠在交战地区抢劫,在日据地区变相抢劫(用不值钱的军票“购买”,实与抢劫无异),抢劫不到的情况下,自然只好动用自己的罐头食品储备。

很多日本士兵入伍前是普通农家子弟,平时的饭食无非是糙米饭就萝卜干,参军后面对如此丰盛的伙食,当然是喜出望外,同时也心甘情愿地为虎作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

国策”,充当了祸害中国百姓的马前卒。

二战后期,由于盟军对日本本土实行封锁,包括军粮在内的各种战略物资供应不足,此时的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无法满足前线士兵的军粮供给,无奈之下实行“以战养战”,但由于已经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从东北的“伪满洲国”到汪氏的“伪政府”,还是能够满足侵华日军的基本口粮供应的。单说被美军封锁在小岛上的孤立军队,很明显,“猪食”对他们也是奢侈品。


历来现实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不知有多少答友认真看过,新四军六分区司令陈大雷(张国强)的部队在小黄庄击败日军坂田中队,用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款待前来解围的老战友,结果发现罐头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想吐,原来里面是杂粮拌的牛血。

连艰苦卓绝的新四军官兵都难以下咽的食物,一向供给良好的日本兵当然骂为“猪食”,这也是资源匮乏的日本二战后期的窘境,也难怪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年底。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的物资供应和士兵伙食还是非常不错的,单兵口粮有罐头、糖、“味增”等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随着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国力的不足造成日军军事供应能力直线下降,到1943年以后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所推行的“以战养战”策略,说白了就是本土已经没有能力负担庞大军队的給养,自筹。

电影电视里日本鬼子进村就抓鸡吃也不完全是杜撰的,鬼子也是倆肩膀抗一个脑袋,饿呐。



牛肉罐头变难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日美自1941 年后已处于战争状态,由于日本国土狭小畜牧业并不发达,早期的军用牛肉罐头是从美国进口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一来源被切断,日本人要么替换成鱼肉罐头,要么只能掺假制成名义上的“牛肉”罐头。即便如此,这些罐头也是日军的紧急作战口粮,也就是说平时也吃不上的,普通士兵日常口粮是“糙米团子”。

《亮剑》里独立团分兵后,为攻打平安格勒再聚首,张大彪在那吹牛:“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哎,不知道怎么下咽的。


度度狼gg

日本在二战侵略中国的前期所吃的牛肉罐头,大都是美国生产的。到美国和日本开战,当然就不可能再卖给日本人牛肉或者牛肉罐头了。日本当时的养牛业也一定很匮乏。到了1945年前的几年,日本经济和国库以是接近亏空。

为了保证原有的牛肉风味,就用牛油代替牛肉。里面没有牛肉,只是食物。在战争年代或者平时的三餐中缺少了蔬菜,靠鱼肉罐头和牛油食品的罐头来当主食。当然这种伙食日本官兵是受不了的,所言牛肉罐头是猪食是没错的,不是因为很难吃称为猪食。而是天天吃这种食物,人的排泄很干,人受不了才称为猪食的。如果当菜吃,还有其它菜罐头和主食,应该还是不错的。


日本一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就实行的是以战养战,杀光,抢光,烧光三光军事政策。其目地是要灭中国。仗越打越难打,日本过长的战线和不断被削耗的军力,让日本人真正的尝到了人民战争的苦头和力量。一个只有军事强大,而国力不足的日本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战争泥潭。

没有美国和苏联参战,日本也将在中国战场消耗殆尽。这是历史的必然。

强大的苏军在东北战场,这时打以是后勤给养跟不上的日军,和以落败相的日军,无论是日本官兵士气还是与苏军的先进军事装备的悬殊对比。都如同快刀切瓜,非常的轻松容易就战胜消灭了日军。

报了1904到1905年,日俄在东北战争,日本特工明石元二郎挑动沙俄国内动乱而侥幸取胜的一剑之仇。而日本在炸美国珍珠港后,国力和日军士气还很逍狂,所以美军和日军交战打的很残酷。没有苏军轻松容易就收拾了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所有军事势力。

实际上日军无论军事再强大,国小力薄这是日本底气不足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战术和军事装备在二战时也算现代化的一流部队,但日本的军事战略确完全是错误的。日本人想灭中国,从而统治中国,这是天意难为的。

按日本的大和民族,和中国56个民族比差的太远。现在是一个民族,将来日本这个族群是不存在的。将融化在人类各族的血脉里。


张大河创意富有源泉

当年要不是美国扔了俩原子弹!让日本有了投降的借口!日本不用美国打!再过不到一个月全国就断粮!到时候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知道美国人登陆日本人不但不反抗,反而热烈欢迎并主动奉承的原因吗?就是因为美国调集了大批粮食! 那时的苏联已经集结完毕,准备东下日本 为了阻止苏联人,就必须让日本赶快投降 美苏的大佬已经为战后世界开始布局了。

以前看过关于日本二战时候的纪录片,二战的时候日军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非常大,互不信任,相互敌视。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陆军对军费的分配严重不满,日本陆军认为他们从1937年一直打到1941年,我国战场战场局面基本已经控制下来,每年从我们这儿掠夺的物资资源也越来越多。按道理来说,日本陆军应该日子越过越好,但恰恰相反,日子比之前更紧巴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当时在打造日本的远洋海军,而远洋海军实在是太费钱,太费钱了。严重的挤占了陆军的军费分配,日本陆军看着日本海军的装备,一茬一茬的换,而自己还是那老三样。不满的情绪已经完全公开化了。所以日本陆军伙食标准下降早期的原因并不是日本国力衰退。甚至到1945年,日本本土的经济已经全部崩溃的情况下,日本在华陆军的伙食仍然能保证供应。因为当时日本在华陆军的军费来源并不依赖于日本本土。


笑搞

这个问题明显有歧义,牛肉罐头怎么会被称为“猪食”。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缴获了日军的罐头都被当做美食来改善生活。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军队向现代化军队迈进,其口粮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到了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口粮已经比较多种多样,除了标配的米饭之外,还有各种补充能量的饼干,

肉类罐头蔬菜等。

1938年日本陆军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对日军的伙食有了明确的要求,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味增75克、盐5克等等,可以看出日军伙食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日军各方面补给面临严重的短缺,别说肉类供应,即便是饭团也有变质过期的情况,很多时候恐怕连猪食都不如,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由于供给被切断,很多日本士兵被饿死。


一点点历史

二战时,日本帝国的军国主义横行世界,妄想以蛇吞象,先后发动侵朝侵华战争,进而东南亚和太平洋战争,以小国占世界使日本国力不支,后勤资源严重短缺,只能以次充好,牛肉罐头内全是装的杂粮,所以后期日本士兵称之比猪食还不如。这就是发生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掠夺战争资源的由来,从而祸害人类罪行滔天的兽行行为,那时日本有‘大米控制法’,敌占区日本人规定,中国人未经批准,不充许吃米饭,违者处死,可见当时日本对生活物质的控制与不足,这些作为中国人应该牢记历史,日本人在中国杀害了多少无故老百姓,甚至说是建东亚共荣,现在极少数青年人对日本人彬彬有礼赞叹不已,岂知这个民族的两面性是人类最歹毒的人,这笔帐是记在那里的。


感悟77741162

在目前的抗日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旦八路军或新四军军需供应不足的时候,就会去端个炮楼,缴获日伪军的物资,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牛肉罐头”。难道日军平时吃的都是牛肉罐头吗?

这里涉及的是二战时日军的军需供应问题

二战前,日军的伙食主要以米饭团和咸菜为主。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为了实现其“三个月征服中国”妄言,积极改善军队伙食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牛肉罐头也就是这时应运而生。

但是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持久战对日本国内的消耗很大,大规模地为军队提供牛肉罐头明显已是力不从心,渐渐地日军的伙食又降到了米饭团子,而且米饭团子一次发几个,放久了就馊了,可是又不得不吃,所以才被称为猪食。

所以影视作品中日军进村后总是先去抓鸡,然后将鸡挂在枪上,也反应出日军军需供应的窘迫。


一个人的旷野10

就地取材

二战刚开始的日本军队伙食还是不错的,根据1938年4月5日日本陆军制定的《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里的日军伙食标准,当时定下的基本伙食为: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泽庵(腌萝卜)60克、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烟20支,这是驻屯时在军营内的伙食,要是进行作战那么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罐头了。牛肉罐头是当时常见的日军随军食物,一般产自本土或进口于美国,战争初期这些罐头还算是满足了日军需求。

物资堆

但是自从日本开始进攻中南半岛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始,美国便开始进行了物资禁运,再加上国内由于战争生产能力跟不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牛肉罐头内的牛肉就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只剩下牛油裹着的杂粮了,这相比于刚开始的饮食标准下降太厉害,被日本军人吐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做饭日军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牛肉罐头,还体现在日军补给方式的改变。日本深知由于国家太小所造成的物资短缺不可避免,所以采取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在当地掠夺食物也是常见现象,当然也在当地开设食品加工厂,甚至是士兵自己动手参与生产,并且派遣所谓的开垦团到当时的满洲等地,不过在侵略军的占领地,大多是以强卖强卖的方式,用军票买物资或就直接抢,另外利用傀儡政权进行征粮也是其常用手段。不过这些仍然不能满足其军事扩张的需求,在一些被包围的战场,日军食人肉的记载到处都有,不仅是尸体连伤兵都会杀了吃肉,不得不说是惨绝人寰。

泽庵


军情解析

我想你说的极有可能是二战后期,《亮剑》里一营营长张大彪曾经吹过~每天小酒喝着,日本的牛肉罐头吃着,我都快走不动道了(独立团集结攻打平安县城前)。可想而知当时的日本军队的伙食,但由于日本本身是个岛国,战略物资有限。因此,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的战略物资慢慢的捉肩见肘,与此同时,随着军队的扩大,日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来养数量庞大的军队,因此,它们的“牛肉罐头”质量变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纵横捭阖2011

二战日军就海军陆航伙食主要靠政府供给,人数最多的靠知己抢啥吃啥,由于快一亿人口,国内养不活快崩溃,天皇给你一套衣服武器让你去国外靠抢劫养活知己养活家人,死在外国也刚好减少国内人口,无论如何,天皇都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