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收水”已經開始顯現,別再“財富幻覺”

央行“收水”已經開始顯現,別再“財富幻覺”

作者從平安銀行的朋友處得到的消息和上述消息基本一致,雖然銀行市場利率已經逐步深入,而從去年開始的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在央行持續回籠貨幣,市場資金利率維持在4%以上,貨幣基金規模持續膨脹的過程中,銀行的貸款利率確實已經開始收攏。

過去的十多年時間內,我們已經習慣了加槓桿,習慣了“越借錢的人越有錢”加槓桿似乎已經成了財富增值的標配。而事實上,作者身邊也確實很多人加了槓桿,從房貸到信用卡到花唄借唄。適度的借貸槓桿確實可以優化自己的財務結構。

央行“收水”已經開始顯現,別再“財富幻覺”

過去很多年,加槓桿已經成了個人和企業的常態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伴隨著加槓桿的常態化,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只要借到錢,就是賺到。作者雖然也在銀行信用卡系統工作過,見過了很多客戶的用卡習慣,但是本人沒有信用卡,只用了部分花唄用於日常消費。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借貸真的會變成一種習慣。

當你加槓桿變成一種習慣的時候,你的消費離不開借貸,房貸離不開,投資也離不開,而現在,幾乎無處不槓桿,從銀行消費貸,信用卡,到花唄借唄,各種互金公司,P2P,每天短信的轟炸就不計其數。槓桿的誘惑無處不在。

央行“收水”已經開始顯現,別再“財富幻覺”

從信用卡到花唄白條,加槓桿越來越方便

而過去的十多年間,由於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大水漫灌”。作者曾經也寫過相關的文章,每次都會引發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在很多人的思維中,物價永遠是高企的,市場上的貨幣永遠是超發的。

而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央行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不斷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在“慢慢的收水”,銀行間市場公開利率長時間維持在4%以上,銀行的貸款利率也同時上浮,事實上,去槓桿已經早就慢慢的開始了。

因為很多年前別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匯率是穩定經濟的關鍵的關鍵。央行的行動告訴我們:市場已經改變,別再“財富幻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