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酈波這些學者中,你最欽佩誰?

手機用戶16239866518

首先得說明,這道題目的問法就決定了其答案一定是個體性的、主觀性的。但是在我的個人主觀性回答中,也有一些客觀依據。

這四位學者中,我認為最出色的當屬易中天。

四位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因此文學研究是他們的主業。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40後,都在1978年以高中學力直接考取研究生,易考的武漢大學,王考的河南大學,畢業後都留校任教。王立群的留校走的是正常流程,而易中天的留校卻憑藉了導師胡國瑞、時任校長劉道玉的力爭,時任教育部長的蔣南翔特批的,可見人才難得。當時,易中天的碩士論文《〈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對於一個碩士生而言是非常少見的。王立群在河南大學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屬於本本分分的專業領域,而易中天在武大開設的《文藝審美心理學》,是一門跨越文學、美學、心理學的邊緣學科,當屬在全國屬於獨一份,足見其知識儲備量和創造性。康震和酈波都是70後,求學和治學都是在穩定的教育體制下,相對而言難度要比前兩者小,而且和王立群一樣,兩人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基本都在既定學科軌道內。

在《百家講壇》之外,康震也基本沒有過文學以外的其它建樹,王立群仍是以《史記》為主,說明他們學術經驗是比較固定的;酈波除了講歷史人物,還講講國學,但仍和古典文學關係密切,而且都未脫掉故事和釋義的路數;易中天則在文學和歷史之外,橫跨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思想、大眾文化等多個領域,去年還寫起了話劇,可謂觸類旁通、多才多能。

而如今,易中天和王立群都處於一種退隱的狀態,但還在從事著自己的研究,不管易中天的中華史有什麼問題,至少他還有一份學術野心。康震和酈波則繼續著電視講師的路子,同質化的通俗讀物也出了一本又一本,至於兩人寫的格律詩……就不多評價了,而且康老師現今在北師也主要是在行政系統而非學術系統上奮力前進。


徐鵬遠

先說答案:王立群。



至於水平倒著講吧。

康震、酈波,二位在自己所講的古代文學-詩詞領域都水平有限。非要評個倒數第一,那就是酈波吧,誰讓酈鯤鵬教授不善藏拙呢。

酈教授,南師大碩導,自從上了百家講壇,小有名氣,涉足的領域是越來越廣,後來參加中央電視臺《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擔任嘉賓,對於他的那點舊學來說,這時候還算夠用。再往後就不對勁了,《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兩檔節目,徹底把酈老師打扮成一個詩詞專家、國學大師的範了,甚至酈老師自己也認為自己既然當了詩詞“導師”“大學士”,對詩詞絕對是內行中的內行了,怎麼說也是個“詩人”了。

他在微博發了自己幾首詩詞,被網友指出格律錯誤,用詞不當。酈教授不僅不以為恥,還把自己比成鯤鵬,把批評的人比成斥鴳,說人家理解不了自己的境界。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酈鯤鵬教授的境界:

生查子·芒種
去年芒種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衣底風來去。
今年芒種日,泣涕零如雨。不見去年人,餘此相思緒。

格律,錯了;押韻,錯了;內容,還特麼抄網文小說句子……

有些人在自己的領域很厲害,出了自己領域亂說話就往往丟人。酈鯤鵬教授,南大文學院碩導,丟人丟在自己吃飯的領域。無話可說。




康震老師,天天趕場上節目,流水線出書。上次去某出版社,滿地堆的都是康老師新書,橫跨唐宋詩、詞、文,煌煌幾百萬字。

這些都是一年之內,康老師在百忙之中寫出來的。哪怕不過腦子寫口水文,感覺都擠不出這個時間。

康老師自稱“自帶流量”的詩詞男神,來看看詩詞男神的詩吧:

玉龍浩蕩周天卷,高臂長空縱橫旋。 巨廈雪迎拔地起,千秋學府續來篇。 更喜禮放花飛炮,猶似輕雷報春還。 新築場泥談笑裡,京師放歌唱豐年。

天天嘲笑老幹體,我特麼隨便抽一篇老幹體,估計都能把康教授打趴下。又有人指出康教授詩詞的格律問題,康教授竟然覺得別人詩在嫉妒他……

我的天,別人提出格律問題並不是因為你只有格律有毛病, 而是除了格律,其他地方全是毛病,無從下嘴……



下面說說王立群和易中天

王和易都能算是學者。但易中天屬於創作型的學者,他專業主攻方向是文學和美學,所有他的暢銷書多是品XX,《品三國》《讀城記》,都是在用學養作根基,根基之上凸出的是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易的這個學術根基還是較為牢固的,經常引用翦伯贊田餘慶呂思勉等人的學術觀點,源流可見。



而王立群的史記研究在國內算是水平不錯的。他真正的專攻方向是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人的性格也很沉穩,不像易中天過於跳脫,喜歡造噱頭。


吳季玄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酈波這些學者中,單論學術水平,沒有一個讓我欽佩的。如果論專業態度嚴謹程度,王立群值得我來敬重。如果論儒雅氣質,酈波老師的氣質比較好。

王立群是河南大學的,據河南大學的熟人講,從學術研究方面,以及學術成果上講,王立群老師的成就不是最好的,在河南大學歷史考古專業,比王立群有成就的老師有好幾個。比如,河南大學有個鄭慧生教授,是研究甲骨文方面的專家。

康震在百家講壇,講過好多次課,主要講唐詩宋詞。康震講課的水平沒得說,就是不知道他有什麼學術成果,或者有什麼文學作品。有一次,中央臺新聞聯播,大學政治工作會議,我在電視上看到康震的身影,我的感覺康震更像一個官員,不是一個學者。

易中天教授,講課的水平很好,有沒有出類拔萃的學書成果,冷清真的不得而知。易中天品三國,適合廣大普通群眾的水平和口味,所謂下里巴人,和著萬千之眾。自從,易中天先生的《中華史》,從商朝開始寫,他說中國只有3700年文明史,冷清對易中天的敬重都沒了,更談不上欽佩。

酈波教授在百家講壇,講過很多東西,冷清印象較深的是他講王陽明。酈波老師有次在某地方臺做節目,他講到霍去病時,主張中國不能過多的強調忍辱負重,漢族人在歷史上多次遭受外來侵略,以及少數民族的殺戮,這不值得驕傲。要向漢朝學習,主動進攻匈奴取得優勢。酈波老師的這個觀點,和冷清的觀點一致,令冷清肅然起敬。

冷清對於以上知名人士的評價,都是基於冷清個人和他們的知識水平、學術水平的對比而言,只是冷清一家之言,不代表大眾的認知態度。這些知名的學者的知識學術水平,相對於大眾來說,絕對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大眾是否欽佩他們,冷清就不得而知了。


冷清先生

因為看過好多期的百家講壇,以及中華好詩詞全部,和他們參加的其他一些節目,也算是較瞭解這幾位學者了,現在就他們幾位大家給我留下的印象,我一一說出我心中的想法吧,首先他們的才華,以及學識,無可否認,很欽佩。但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也就是給我們講解的時候,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吧。

首先是康震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感覺長相很喜人,每次看到他,都覺得是徐崢,而且有時候他說話也很逗,很有自己風格的一個老師。在寒假的時候,我看了他講杜甫和講李白的視頻,覺得很贊,我下班走山路的時候一邊走,一邊聽,感覺很自在,又學到了知識,又打發了時間,挺好,感謝他的這幾期節目,讓我又深刻的懂了李白和杜甫的生平,真的很感謝。

再就是酈波老師,我也是看了他講蘇軾的視頻,感覺分析的很到位,尤其是引用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這首詩,真的很感動,蘇軾流蕩的一生,被他娓娓道來,愛情,事業等等吧,也是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完美的寒假。其中酈波在講的時候,感覺他笑的很儒雅,能深入人心的那種笑,雖然聲音不是那種雄渾氣厚,但也能直擊人心。感覺挺棒。最後附帶幾句詩詞吧,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最美四月天。

然後就是王立群老師了,我覺得這四位學者當中,他應當是我最尊重的一位學者了,一個是因為年紀最大,一個是我所瞭解到他的故事。他的百家講壇我還沒看過,知道他是因為在中華好詩詞裡面的點評,其中有一期,他介紹了自己的學習之路,就是從教師慢慢到教授這個過程,這個學習的過程,這個奮鬥的過程,當時我就覺得王立群老師很值得尊敬,別人都是從大學考上去的,然後讀研讀博,他卻是自學成了語言詩文方面的專家,值得尊敬。

最後就是,易中天老師了,老實說,他的易中天品三國,我沒有看過,但因為他的名聲很響還是對他有些瞭解,尤其是一次在和一位學生的辯駁中,學生說他不務正業的那個辯論,他解釋的是不務專業,這個視頻我印象極其深刻,當時就覺得他腦子轉的很快,而且回答學生時也沒有以勢壓人,只是慢條斯理的娓娓道來,我覺得這才是為人師表的樣子,所以也對他好感頓生。當然了,易中天的聲音很磁性,像是說相聲一樣,有意思。

綜上幾位的描述,那麼我最欽佩的是誰呢,如果非得選一個,那就酈波老師吧,他給我的感覺最儒雅,有文人的風範。

當然了,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和他們一樣,成為一位學者,一位後輩的榜樣,但我又不想像他們那樣只侷限在學堂,我希望未來的我,是自由的,是放蕩的,是雲遊四海的那種人,而且腹有詩書。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最佩服的是易中天。

第一,這些學者水平都很高,至少在文化歷史方面比我高,至於他們到底誰最高,沒有必要去分,也分不出來。甚至可以說,比他們水平更高而我們不知道的,一定大有人在。

第二,之所以最佩服易中天,是因為他開了風氣之先河。主要兩點:

首先,易中天跳出了之前社會一直存在的八股式的泛泛而談的分析方法,對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事大膽地進行剖析,從全新的角度分析,生動有趣,大家能夠理解,之前是沒有人這麼幹的,聽起來乾巴巴,只分析大套套,往往不知所云,主要原因受文革影響,歷史文化和政治絞在一起,使研究脫離了獨立性,一切為政治服務,而易先生以極大的勇氣和始無前例的幽默第一次改變了這一切。

所以,易先生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理所當然最受尊敬,後來者照著做就行了,相對來說既沒有風險也無須創新。

第二,易先生作為教授學者,第一次利用了現代媒體,把研究成果直接授之於最廣大的民眾,不象以前的學者都是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與群眾脫節,學術自絕於人民,變成少數人在小範圍自我爭論和自我欣賞的封閉領地,歷史文化的研究和發展與民眾無關,與社會無關。

第三,易先生第一個把歷史文化研究推向普通民眾,使全民關注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弘揚了中華文化,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質,通過最先進和現代的傳播手段,把提高速度和廣度大大加快了。

結論:易先生和其他幾位不是一個檔次,他是開先河者,其他人都是跟隨者。至於個人的學術水平,需要更加專業的專家和機構才能給出評價,普通人自己都知之甚少,沒有資格對比自己強得多的人評頭品足。


尼金溫

我為什麼最欽佩的是易中天先生呢?

先是拜讀過他們十來本著作,才舔著臉來表達一下對各位先生的欽佩。

欽佩的程度要分幾個層面上來說:

1、知識量的龐博,易中天先生獨自一檔;

康震、酈波、王立群在略低一檔。

因為百家講壇的緣故,很多人見證了四位先生在歷史和古典文學上的精彩講解。

後來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其他節目,讓許多觀眾更傾向於欣賞康震與酈波先生。

(但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觀眾對“詩詞”有親切感)王立群先生在歷史類節目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現,但這都在他們的研究專業之內。

他們三位先生的作品也大多是偏專業的論文類出版。如:

《王立群讀史記系列》;康震的《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鑑》;酈波的《五百年來王陽明》《風雨張居正》。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卻只是他捎帶著玩的一個方面,其他的還多著呢。

看下易先生的作品吧:(美學專業的論著已經很多,這裡就不提了),只看其他的:

《中國:掀起你的蓋頭來——中國文化現象解密》

《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你好,偉哥》

《書生意氣》《穿透靈魂之旅系列》

《品人錄》《讀城記》《大話方言》《成都方式》

《書生傻氣》《中國智慧》《我山之石》

《高高的樹上》《從星空到心靈》

《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

以上這些書我雖然沒有全部看過,但也拜讀了十之六七。可見易先生在知識的龐博上是略勝一籌的。

2、普世的善果,易先生更驚案一些。

在這個信息爆炸,雞湯和毒雞湯,好的壞的一鍋燴的知識混雜時代,幾位先生的出現無疑是我們的幸事。

王立群先生讀歷史,酈波先生的詩詞儲備,康震先生的古典文學修養都讓我們膜拜。

而且他們都是溫文爾雅的做派,也大受歡迎和仰慕。

他們更是喚起了我們對古典文學、歷史、詩詞新的熱愛。

雖然有人評論易中天先生比較隨性,常常有諷刺挖苦之言。

但論到普世,雷霆和雨露的用意是一樣的,都是恩賜。

易先生無論講座還是文字都更加的平實詼諧,通熟易懂。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也更“好玩”一些,既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又讓人很有啟發。

如果把幾位先生比作佛家文化,四位先生都是佛法精深的大師。

王立群、康震、酈波更偏向於律己自修的小乘佛教,而易中天先生則是普世的大乘佛教。

王立群、康震、酈波先生偏於淳淳善誘的“淨土宗”,易中天先生則是當頭棒喝,提倡“頓悟”的禪宗。

3、專業內的成就,他們都在自己業內有很多論著。

易中天先生是廈門大學的美學教授。劃重點(美學教授)

王立群先生是文史研究

康震+酈波是古典文學

在一般認知上,美學是高於其他專業的,只有哲學才比美學高一點點。

一家之言,望輕笑輕噴。

撕爺這裡,言之有物,扯之有蛋。哈哈哈,喜歡就關注。


渣叔SD


千夜行

首先要明確何為儒雅氣質。從名字來看,儒雅發端於儒家,“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儒者應該有的儒者品質,後來更為強調的士人風骨,也是儒者身上應有的品質。近現代以來,儒家經歷了各種各樣風雨的考驗,儒者身上增加了一層知識修養的層面。總體看來,儒雅氣質至少包涵了兩方面內容:要有士人風骨,還要有一定的知識修養。要達到有一定知識修養不難,而要有士人風骨,特別是在受到考驗的時候,要保持士人風骨,確是殊為不易。從這兩方面的因素來看這幾位的儒雅氣質究竟如何。

從知識修養層面,這四位均是高校的教授,均受過較為嚴格的學術訓練,講課均是受到廣泛歡迎,四人也都是上過“百家講壇”的節目,都講過受到廣泛追捧的電視節目,都是學術明星。從這個方面來看,四人之間的知識修養很難有明顯的差別,其中易中天老師的學養聽聞上過他課的同學的說法,非常高的水準。由於工作的原因,我自己聽過康震的詩詞課,講得確實調理還比較清晰,但是也有一些不夠嚴謹的地方,只能說是一個好的課堂教師。王立群酈波的學養沒有更多直接的證據,但是從電視節目可以看出他們也是同康震類似的情況。

而說到士人風骨,易中天是這四位學者裡最有風骨的,去年他排演了一部話劇《模範監獄》,可以看出他所進行的表達,一些事情上的發言,都可以看出易中天的硬骨頭。康震自不用說,高校裡有了一官半職,很多發言都是一副媚俗之態。另兩位學者似乎也很難聽到他們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發聲。

綜合來看,這四位裡,易中天最有儒雅氣質。


老李有刀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作為一個歷史野狐禪,實在沒有資格去評論這幾位大拿,人家就算再不濟也絕對比在這個問題下答題的人強多了。

守仁君和大家一樣,也是在百家講壇上認識的他們,守仁君認為。對於我們大眾來說,實在沒有資格去評判人家的學術水平,實際上人家的學術水平如何,只能代表著在歷史這個圓圈他們能突出多少。守仁君認為,對於我們來說,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通俗易懂,口口相傳,能引起人們興趣的講史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最重要的是啥,不是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有多突出。一個人再突出,如果後繼無人,那也是曇花一現。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少人喜歡歷史,到底有多少人能在歷史學這條路上走下去,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歷史,知道咱們的祖宗在歷史上做出的事蹟,知道中國為什麼叫中國,知道中華民族為什麼值得我們去自豪,驕傲。實話,沒多少。

因此,在守仁君心裡,能向大眾普及歷史,能讓大眾接收歷史,能讓大眾喜歡歷史的人才是現在最值得人欽佩的人。題目中所問到的人,他們都做到了。還有一個人,袁騰飛老師,他雖然有時候言語過激,但他是這條路上走的最好的。


守仁看劇

這四位教授中,我還是喜歡酈波的儒雅氣質。聽過酈波的張居正傳,曾國藩傳,王陽明傳等,通過酈波的講解,受益匪淺。幾年前的詩詞大賽,讓我真正認識了酈波。經過他對詩詞的深入淺出的講解,相對於大賽的參賽者,酈老師的表現可謂錦上添花,有時甚至超出了對參賽者的注意。前段時間看了耳畔中國節目,這些歌者都是來自各少數民族的,方言,習俗各不相同,每首歌經過酈波老師的點評,讓歌者和觀眾對這些歌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有時酈波老師也會向表演表瞭解歌曲的前生今世,真正的不恥下問。聽說老師對音樂還有些研究。老師還會吹簫呢!不知酈波老師會不會彈琴。老師在國學小名士裡也有精彩不俗的講解。我還是喜歡酈波老師的儒雅風度,像南方的修竹經歷了那裡的風雨霧氣的儒養,身上的儒雅之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