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改革的“排头兵”

——走进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

两江改革的“排头兵”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78年8月17日

●现任检察长:许创业

●干警人数:现有干警111人,均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74人(含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40岁以下干警82人

●最高荣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

●先进人物:全国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2人、全国侦查监督能手2人、全国控告申诉检察能手1人

40年前,索道、轮渡,是山城特有的交通方式。40年后,空港、高铁,共同见证着渝北的速度。

“因为心中有一个正义梦”,“90后”王丹妮自愿放弃了银行的优渥待遇,成为该院侦监部门的一名书记员。

“在渝北区检察院,每一个人都很拼。”今年2月,王丹妮参加该院一年一度的中英文演讲比赛,以《渝北检察新时代》为题,深情地表达了作为一名渝北检察人的骄傲与自豪。除了参加中英文演讲比赛,“金苹果大讲堂”“两江论道”和模拟法庭等丰富的岗位练兵活动,让王丹妮这样的新人迅速适应了检察工作。

“现在想进渝北区检察院可不容易,首先得考取司法考试A证,其次还得有法学硕士学位。”“80后”杨熹2008年考入渝北区检察院。十年后,该院在编干警1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4人,占干警总数的66.7%。

作为“杨熹检察官办公室”的负责人,杨熹带着2名检察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专门办理环保类案件。“感觉现在办案的压力挺大的。”渝北区检察院是重庆市首批跨区划办案试点院,她的团队一年要办案300余起。

“案子要办,受损的生态也要恢复。”为此,该院建立轻微环保刑事案件生态修复机制,并于2017年联合该区五部门出台《关于在办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办法》,积极引导涉案人员主动参与生态修复。

“我们投放的都是长江土著鱼类,这有利于维持长江的原始生态环境。”杨熹介绍。而购买鱼苗的费用,来自于涉案人员缴纳的生态修复金。

“杨熹是我带的一个助手。得益于渝北区检察院师带徒的好传统,经过十年办案积累,她成了年轻的老资格。”渝北区检察院两江新区检察室副主任陈少丽是一名“70后”,1997年来到检察院,提起这位“徒弟”,她倍感欣慰。

两江新区是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重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70%的区域在渝北。为服务好重庆开发的主战场,两江新区检察室成立,2017年受理审查逮捕678人,批捕422人;审查起诉1103人,起诉826人,各项工作均在重庆市检察机关派出检察室中居于领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