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现代社会随着媒体传播手段以及互联网的兴起,美联储可谓家喻户晓,全称为: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为啥聊这个看似好乏味的Fed?一句话:就像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央行一样,Fed不仅仅是美国的央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全世界的央行。下面就揭揭Fed美联储的面纱。

“007”式的诞生

时至今日美联储105岁,尽管其诞生过程充满了隐秘、紧张甚至某种阴谋论的调调,这也相当可能是一种巧合。

1902年,德国犹太人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前往美国拓展银行业务,他后来成为美联储的总设计师。

1907年1月6日,保罗·沃伯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美国银行系统的缺陷与需求”(Defects and Needs of Our Banking System),指出美国银行体系发展滞后,集中度不够,需要一个类似德意志帝国银行(Reichsbank,当时的德国央行)的中央银行。

随后,另一个德国犹太人、保罗弟弟Felix的岳父、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代理人,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发出警告,“unless we have a Central Bank with adequate control of credit resources, this country is going to undergo the most severe and far reaching money panic in its history”,歌词大意就是没有央行要完。

1907年10月,“不出所料”美国发生了银行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跌幅超过50%,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J. P. Morgan创始人)投入大量资金稳定了市场,示范了拥有央行的益处。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命共和党参议员纳尔逊·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建立并主持国家货币委员会,调查1907年危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迈出了美联储成立的脚步,这位参议员就是标准石油创始人-小约翰·洛克菲勒的岳父,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和雪佛龙这些“国际石油七姐妹”成员均来自标准石油的反垄断拆分。

1910年11月,美国佐治亚州杰基尔岛(Jekyll Island),富豪们(如洛克菲勒、摩根等)的过冬胜地,来了一群神秘的访客。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1. 纳尔逊·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
  2. 亚伯拉罕·皮亚特·安德鲁(Abram Piatt Andrew),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
  3. 弗兰克·万德利普(Frank Vanderlip), 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洛克菲勒家族银行,花旗银行前身)总裁,银行股东还包括了摩根家族、雅各布·希夫(1907危机后入股);
  4. 亨利·戴维森(Henry Davison),J. P. Morgan高级合伙人;
  5. 查尔斯·诺顿(Charles Norton),纽约第一国家银行总裁(摩根家族代理人);
  6. 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心腹;
  7. 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

“Fed七巨头”实际上代表了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沃伯格家族以及在背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按照爱德华·格里芬(Edward Griffin)在《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1994年出版,后多次印刷,中文版《美联储传》)里的说法,这些人控制了当时世界财富的四分之一。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他们不远千里从纽约躲到僻静的杰基尔岛,目的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为什么要跟007似的来无影去无踪?因为1907年危机毁掉了银行家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国会议员不敢公开支持由银行家参与制定的法案,后来弗兰克·万德利普也提到,“如果当时公开披露七人在一起制定了法案,则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国会批准”。

七人当中保罗·沃伯格熟悉欧洲银行业,由于1907年的那篇文章,已然成为众望所归的美国“央行”文件的操刀手。纳尔逊·奥尔德里奇则作为老牌国会参议员坐镇指挥。他们围绕保罗提出的方案细节进行了长达一周多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初稿。

1912年,纳尔逊·奥尔德里奇向国会提出“奥尔德里奇提案”(Aldrich Bill),由于当时民主党已控制参众两院,该提案未获通过。

从1913年6月开始,民主党众议员卡特·格拉斯(Carter Glass)和参议员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提交了重新编排换汤不换药的“格拉斯欧文提案”(Glass-Owen Bill),最终在1913年圣诞节前获得通过,由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署成为法律。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正如爱德华·格里芬在书中所说,“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finally moved into Washington, DC”,这些来自杰基尔岛的家伙终于进入了华盛顿特区。

后来杰基尔岛被佐治亚州买下,变成了一个国家公园,俱乐部会所的其中一扇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在这个房间里,美联储诞生了”。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三无”美联储

披着“联邦”、“储备”、“系统”外衣,美联储的本质就是私营的中央银行。

为了避开当时美国人厌恶的中央银行字眼,使用了“联邦”这个词,看起来像是一个官方的政府机构,实际上,联邦储备系统作为私人拥有股份的中央银行,并不归国家所有,只是由“总统提名、参议会批准”Fed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共7名委员)的方式进行间接管理。为避免总统和国会通过任命控制美联储,专门规定了委员任期为14年。当然,由于美国两党的党派分歧日益严重,总统提名但参议院不放行,导致在过去20年里Fed理事会只有40%的时间人员齐备,加大了政策失衡的风险(以后文章会详细提到)。

同时,美联储号称“系统”,下设12个联邦储备银行,分别管理相应的联邦储备区,但其中最重要的永远只有: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分管第二储备区)。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除了资产规模最大以外,需提到其在美联储中最拉风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中的位置:FOMC的12人委员中,7名Fed理事会委员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占8个席位,另外4个席位由其他11家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而且,这些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不由总统或者国会任命,而是通过各地区商业领袖或相关人士自选产生。由此可见,在联邦储备法案中分散权力、保证区域控制而称其为“系统”的提法,绝妙的将联储银行中最具影响力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藏匿于背后。

1913年法案通过以后,国会议员查尔斯·林德伯格说到,“Federal Reserve Act establishes the most gigantic trust on earth. When the President signs this bill, the invisible government of the monetary power will be legalized”,联邦储备法案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信任,意味着国家信用才是美联储最大的储备。让人们相信政府借债会按时、足额还钱,让人们相信发行的美元有价值不会恶性贬值,这是美联储能把游戏持续玩下去的根基,否则很难想象这个私人机构竟然掌握着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生杀大权。

既不归属“联邦”,也无“储备”,真正的储备是借用了国家信用为其背书,甚至也不是“系统”,概括来说,美联储天才的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私人享有所有权、国家任命管理层”来行使央行职能的“公私合营”模式。

自1913年以来,《联邦储备法案》被修改了100多次,每一项修正案都意图扩大美联储的权力和影响范围,旨在完全控制货币,“凭空创造或销毁货币”。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Mandrake机制(Mandrake mechanism)

格里芬在《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书中创造了一个专门术语:"Mandrake mechanism",其意暗讽美联储将货币玩弄于股掌之间。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Mandrake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漫画人物,有能力神奇地创造事物,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它们消失。

前面提到,1913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案》标志着私人银行家集团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开始,想象一下当政府没钱时会怎么办?除了节流,开源无非以下几项手段:

1、增税,“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税收跟“鹅叫声”成反比;

2、发债,国会这关不太容易过,债务上限(debt ceiling)始终都存在;

3、印钞,美联储的日常工作并不受政府管制,带来了“公私合营”的灵活性。

现在,如果美国财政部从美联储得到了10亿美元的支票,美联储从哪里来的这10亿?实际是一个子儿也没有,在给出财政部10亿美元的时候,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增加了一份10亿的债务,美其名曰“债务货币化”(monetizing the debt)。

在格里芬看来,这种Mandrake机制的“基础”在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极限:货币乘数效应。想象一下这10亿美元的动向,为了简化分析看看其中的1000美元:

小明给白宫干活剪草坪,得到1000美元支票(美联储大笔一挥前还根本不存在),然后存进了银行账户,银行有钱后就贷出去挣利息,由于10%的准备金要求,可以贷出900美元,正好小强装修房子需要贷款,于是银行将小明存进来的1000美元的90%贷给了小强,同样接收小强900美元的银行又可以将810美元再贷出去,反复循环,银行可以根据最初的1000美元存款贷出9000美元。哪来的9000美元?答案和美联储开支票时一样,当时没有钱,这笔钱正是在贷款的时候“创造”出来的,而银行正是在这创造出来的贷款上收取利息。

In God We Trust

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经如此提到过对私营中央银行体系的反对: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美联储发展至今其“私营”属性也在逐渐与白宫、国会、以及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和形势相融合。这其中Mandrake机制却始终没发生改变。你可能会说,印钞不会导致通胀吗,不会带来资产泡沫吗,大家手里的钱不都在贬值吗?那如果背后的超级玩家是在玩“吹大泡泡又刺破泡泡”的游戏呢?每一次资产泡沫的破灭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从古到今从未改变,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狂热、18世纪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泡沫、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及最近的2008年次贷危机,银行是倒闭了不少,但真正的大鳄们却不会伤筋动骨,反而随着通胀通缩、价格的涨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洗牌,最简单的事实就是,如何得到银行贷款?需要有相应的抵押,无论房子、车子、存货、工厂等等,一旦不能继续还款,银行就会得到你的资产,危机时也许不太值钱,但这正是大鳄们进场捞货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规模大、抗击打能力强,可以扛到市场复苏,而小鱼小虾们只能倒在黎明之前。

即使这些人玩得太过分出现了问题,还有bail-out,就算没了bail-out还有bail-in,就算......还是别算了,too big to fail,哪怕在2008次贷危机里,Bear Sterns、AIG、JP Morgan Chase、Citigroup、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全都逃出生天,只有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这个倒霉蛋,想救但没来得及。

谁出手保住了这些“兄弟”?美联储。由于用纳税人的钱bail out了这些玩家,使得美国国会在2010年通过《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扩大监管机构权力、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Too big to fail”金融机构、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等等,其中禁止美联储向个别银行提供类似次贷危机中对AIG、Bear Sterns等的求助。

美联储发行的钞票上印着“In God We Trust”,仿佛美联储借上帝之手印出了美元,无论是否存在或者是否相信阴谋论之说,又或者只是上帝的杰作-巧合,有一点我们无可否认:美联储从诞生之日便如“神”一样的存在。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被誉为“国际金融业”之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奠基人,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曾说过:“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我不在乎谁制定它的法律”。美联储,神吗?

认识认识美联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