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第二次巡游途中,于泰山封禅。秦始皇为何要进行泰山封禅,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歌功颂德,证明自己成为天地君主乃是受命于天;二是为了促进秦文化与山东六国文化的交融。至于泰山封禅始于何时,目前没有明确记载,似可追溯至七千年前。

元代刘埙在《隐居通议•礼乐》解释说:“……封禅取高厚之义,封土于山,而禅祭于地,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也。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厚以报地。”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据《史记·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秦始皇向东巡行郡县,上邹蠌山。立石碑,他与鲁地的儒生们商议,刻石歌颂秦朝的盛德,商议封禅祭祀天地山川的事情。

于是登上了泰山,立石碑,筑坛,祭天。下山时,突然刮风下雨,秦始皇在一棵树下避雨,便封这棵树为“五大夫”。随后又在到梁父祭地,将盛德功勋事迹刻碑。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秦始皇为何要到泰山封禅?

对于秦始皇为何要泰山封禅,我认为除了歌功颂德,表明自己成为天地君主乃是受命于天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促进秦文化与山东六国文化的交融,从而进一步稳固秦国的统治。

秦国在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统治其实并不稳固,尤其是秦文化与山东六国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对秦国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危害。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听奸人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可见齐人是极为痛恨齐王的投降之举,并对故国怀有深厚的思念之情,这应当是六国旧地共同存在的问题,毕竟政权的稳定和国家认同感是长期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从之后的张良刺秦等事件也能看出。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逐步接受他国文化,意图促进秦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融。例如设立博士制度,接受“五德始终说”,咸阳规划中体现出的黄老道家、阴阳家设计等等。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由此可见,秦始皇泰山封禅的目的并未达到,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了。对于此,我曾发表文章进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文章标题:《华夏两千年》第三期:泰山封禅与焚书坑儒的关系。

泰山封禅始于何时呢?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记载,封禅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他在记述齐桓公称霸诸侯后欲封禅这件事时,大段引述了管仲劝阻的话。

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嚳、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就是说这些人的封禅是受命于天的。经管仲劝说,齐桓公才停止封禅。

根据目前的史料来看,最早提到泰山封禅的应当是《管子》一书中的《封禅篇》,不过此篇早已遗失,现存的乃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吗?

根据这段记载来看,昔日“无怀氏”曾进行过泰山封禅,之后的尧舜禹等君王也都举行过泰山封禅。而根据史料记载,无怀氏的在位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241至前5209年,如果记录为真,那么泰山封禅足可以追述到公元前5000前左右,也就是距今7000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