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解讀宋式美學 傳承建盞文化

導語

從1979年開始研究建盞恢復至今,上世紀80年代,孫建興只能寄希望於日本人來買他的盞,現在他燒製的盞供不應求。從事陶瓷藝術創作40年,為建盞的復原與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男,1952年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製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建盞大師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建盞首次被作為國禮

2017年在廈門召開的金磚會議上,建盞首次被作為國禮,消息一出,建盞界開始沸騰了。這隻油滴茶碗便是由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孫建興純手工製作而成。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此建盞是一個直徑13公分的油滴釉茶碗,是福建建陽原礦、原產地,經過大小工序42道,用1350度高溫高壓燒製三天三夜而成。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一件星空油滴盞再度以其特有的藝術內涵,讓厚積中國傳統茶道精髓的建盞文化,驚豔世界。殊不知孫建興老師在建盞的拾遺與傳承之路上是何等的艱辛。

荒草叢生開啟復興之路

78年的時候,孫建興老師就開始了對建窯的初步瞭解、試探性工作,參加了福建省陶瓷的調研。79年,輕工部下文,中央工藝美院的梅健鷹教授帶隊,要來恢復失傳的古窯址。省裡找人才的時候選到了孫建興老師。

最初,帶著領導交辦的黑釉瓷研究任務,被燒製中的奇特產物牽引,孫建興老師的建盞復興之路在荒草叢生中開啟。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當時,最大的難度一是沒資料,二是找不到真正的釉礦。當時他們通過一定的實驗,拿當地三種土來配置燒製坯,很快就成功了。但釉用當地的紅土來配置,燒製卻達不到宋代兔毫盞的效果,建盞復興之路上釉色這一難題令人束手無策。後來,孫建興老師在宋代建州原產地有紅土的地方都去找尋了,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釉礦。

在完成了拉坯上釉後,對於建盞的燒製方法,孫建興老師進行了高溫下氧化還原焰的反覆試驗。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老師表示他的目標是要恢復國寶,所以他一定要用傳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準確的配方,一定是從黑釉、兔毫,到油滴曜變,都能燒出的那個配方。離開這個配方,它就不是宋代那個燒製技藝和配方,肯定不可能有今後的國寶恢復研究。

不知倦怠的改良之路

時至今日,孫建興老師認準的路、篤定的事,任誰也斷不了。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在研究的關鍵時候,孫建興老師廢寢忘食,就算大年三十,也要把他手上的事情做完。

對他而言,手上最放不下的事就是他改良的分式柴燒龍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宋代的龍窯長達一百多米,但是當時燒成的廢品率太高,勞動強度太大,經過孫建興老師的改良,克服了原來的窯燒製不均勻,溫度氣氛不好控制的效果。本來要5、6個人燒窯,現在也只要2個人。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老師改良後的第一間窯倉,能達到1350度,燒出來的盞能達到這種黑釉瓷的效果,達到茶葉末的效果。

第二間窯,就比前面第一間溫度高,一般可以燒到柿紅釉,燒的好的話,就出現了黃兔毫。當時宋代最好的作品也只達到這個效果。

第三間窯,普通的宋代建窯都是中性的,偏還原,孫建興老師用重還原的效果來燒製它,燒得比較有烏金釉的效果。

第四間窯,燒的有快接近銀兔毫的效果了。分式龍窯,可以使人有意識地把控它,溫度想達到多少,就可以控制多少,就可以有意識地燒出不同品種。

第五間,最重要的一間。燒製的時候是靠火標來看實際燒製效果,達到需要的時候就停火了,這就是古代柴燒窯的一種取樣辦法。燒出來的是烏金釉帶點兔毫,還有就是銀兔毫。

今後,孫建興老師想的是,在這種窯形裡,燒出曜變。因為他已初步試出來帶虹彩的東西了。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嚴苛要求的傳承之路

孫建興老師代表國家在恢復傳承建窯非遺傳統文化,而其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他研究的最好成果留給下一代,傳承下去。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圖上劈柴的正是孫莉,孫建興的獨女,項目單位第三代非遺傳承人,前不久剛獲得福建省建窯建盞非遺傳承人的殊榮。其自幼便在父母與外公——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創始人慄金旺的手口相傳中,忙得讓其很多同齡孩子無法理解。我們見到她時,她剛和父親從後山的柴窯回來,隨即又為準點開燒的電窯,劈起一堆堆木柴。一旁的孫建興輕嘆了一聲:這些本該是讓男孩乾的活。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老師說:儘管女兒現在已經是省級非遺傳承人,但我覺得她還不夠,經驗不足,我一直擔心,如果傳承不下去,那我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傳承人。在我有生之年,必須完成這個事。

在女兒面前,孫建興總是扮演嚴父的角色。但那些把手拉坯、言傳身教,共同為燒出一盞精品而忘記吃飯睡覺的時光,早已流淌成女兒心底的溫暖。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不久前,由孫莉獨立創作的一套名為“與爾同銷萬古愁”的作品,在福建省的手工藝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對於未來的建盞技藝傳承與創新,她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更多想法。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傳承,是一條比復興更任重道遠的路。時光在匆匆流逝,也在緩緩留下;時代在接力承前,也在變革啟後。孫建興老師說未來他最希望的,是建設國家級的項目傳承單位基地,培養並讓更多的傳承人肩負責任,承載著中華技藝和遺珠,邁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孫建興老師的油滴星盞在作為國禮之後已經大熱,不久前加冕大國工匠後其作品的收藏增值空間更是巨大,當然其作品價格也正不斷上升,本期武夷建盞便向盞友們推薦:

建盞大師孫建興,油滴盞

此盞瓷胎似鐵,釉色古樸典雅,釉面斑紋自然形成,變幻莫測,絢麗多彩給人以質樸的美感,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東方藝術色彩,極具收藏價值。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孫建興的建盞拾遺傳承之路

如有意與此盞結緣的盞友,可私信或評論武夷建盞進行詳細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