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重在“自治”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重在“自治”

如果平時稍加關注北京新聞,可以發現,背街小巷一直是蔡書記的關注點,走街串巷、明察暗訪是一種工作常態,他也多次強調:“城市風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則是城市的裡子”、“衚衕之小在空間,衚衕之大在生活”。

這幾年,北京的背街小巷整治也在非常努力的推進中,特別是核心區的背街小巷。比如創新精細化城市管理,北京核心區推出“街巷長”,聘請市容市貌監督員,加強日常管理監督,目前基本全覆蓋,每條背街小巷都有了“衚衕管家”。比如東城、西城,對背街小巷的環境整治提升做了全面規劃和設計,正在解決新增停車位、“廁所革命”等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正在做的架空線入地、綠化美化、風貌恢復等工作,已經讓很多條衚衕變得整潔優美和諧宜居,並呈現出古樸原貌、雅緻品味,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樂土,旅遊者流連忘返的拍攝佳地。

城市管理向“法治、精治、共治”邁進,是北京當下的大思路。特別是“共治”方面,城市管理不能只靠政府一隻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公眾共同作用,讓政府力、社會力、市場力形成合力,這已成為各方共識。這樣的架構和願景,投射到背街小巷的空間,筆者認為還需強化“自治”,因為,“自治”是基礎,是前提。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重在“自治”

在蔡書記的這次明察暗訪中,可以追隨鏡頭看到很多髒亂差的場景,比如某個街巷垃圾堆放得把路都堵了斷了。仔細想想,這垃圾不是什麼外來輸入之物,均屬原產,能形成目前規模,一定不是一人一家之所為,也並非一天一時所積累吧?某個居民樓下,住戶為了方便自己停車,私設圍擋,把公共空間長期佔為己有,妨礙了鄰里通行,想都不用想,一定會每天收穫“這人什麼素質!”、“真沒有公德!”的斥責吧?

筆者是個“衚衕迷”,平時喜歡在衚衕溜達,感受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另一面。但是,經常會被一些現象壞了興致。比如政府投入在街巷做了綠化美化,但是不被人珍惜——精緻的浮雕上,被噴塗上小廣告;木質花壇離開原位、橫七豎八,開始想不明白花壇好好擺在那裡礙著誰了,後來多次看到有人毫無顧忌地停車,才明白緣由。

有的衚衕裡,地鎖屢拆屢裝;物業保安,再大聲也攔不住隨意進出的共享單車;明明有多個大垃圾桶,垃圾卻扔在桶外,且還談不上垃圾分類不分類;有專門張貼廣告的便民信息欄,小廣告依然刷得到處都是;有專門設置的晾衣架,還有人在大樹小樹上栓繩兒;有拴狗出行和注意處理狗便的溫馨提示,還有狗便清理袋提供,依然是不繫之狗自由亂竄,一不小心就踩上狗便便……

所以,筆者認為,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重在“自治”。“有關部門”的管理力量有限,很難做到事無鉅細。一次大掃除活動,在日復一日細小問題幾何積累的速度面前,是杯水車薪。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來自於每個居民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對公共設施的自覺維護,還有,互相的關愛,想著點別人。這些做到困難嗎——不亂扔垃圾,不亂倒汙水,不私自拉繩晾曬,遛狗要栓繩和做好糞便處理……還有,對於身邊影響環境秩序的問題,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違建,對長期滯留的建築裝修垃圾,對噪音擾民,你可以去投訴舉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重在“自治”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來自於物業切實有效的日常服務和科學管理。現在,衚衕平房區有了物業,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觀察到,巷口的站崗放哨,讓安全有序有了保證。也經常在衚衕碰到,年輕的志願者和物業人員在一起,清理快遞點位和修復公共設施。但是,這種新模式剛剛起步,做好衚衕平房區的物業服務,關注到角角落落,還有很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和大量的事情要做。

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來自於街巷長的悉心履職和耐心工作。現在,在街巷口,都可以看到街巷長的公示,熱心的他(她)們,負責去發現和解決自己地界上的問題,衚衕有了自己的大管家。大管家們的火眼金睛和俠骨柔情,是背街小巷成為溫暖家園、一方淨土的重要力量。當然,街巷長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北京已經建立“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可以隨時請外援。

總之,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是福利,是福祉,每個人都有創造和維護環境的責任義務,每個人的力量都不可或缺。同時,營造宜居有序的生活環境,也是物業管理體現價值、發揮作用的平臺,街巷長們踐行志願服務精神的平臺。

“自治”,是宜居有序生活環境打造最根本的基礎,因為,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在其中,你可以選擇和描繪它的模樣。

文/張紅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