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22年前重建的橋,有個很有故事的名字!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賣魚橋,見證了古時“十里銀湖墅”的繁華景象,但時代的變遷已讓它與湖墅路融為一體。賣魚橋南北橫跨餘杭塘河,雖古橋已拆,但其名仍在,是杭城重要的地理座標之一。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賣魚橋,舊名歸錦橋。據《湖墅小志》載:“夏時正以大理寺少卿,平生風骨高騫,不隨俗流。退出官場,衣錦還鄉,居於橋邊,故有“歸錦”之說。但不知何時,因其地為魚市所在,俗稱賣魚橋至今。

賣魚橋始建年代以及當時的建構形式,今已無考。民國十六年 (1927)被改建為混凝土梁板橋。新中國成立後,於1953年和1966年先後兩次重建。現今的賣魚橋是1996年湖墅路整治拓寬時,整體拆除重建的,橋長11.7米,寬40米。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賣魚橋不僅是單一的橋名,它還是杭城古代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區域名稱,並輻射周邊地域。自宋直至明、清,此地一直為城北鬧市水陸碼頭,米店、魚行眾多,往來舟楫聚泊於此,熱鬧非凡。《湖墅雜詩》中有詩云:“賣魚橋下水平磯,鵝炙新鮮嫩又肥。五界廟前春戲散,蜜橙百果買包歸”。詩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賣魚橋一帶的春日盛景:盈盈春水一直漫到河邊的石頭上,西邊的古剎前人潮湧動,肥美味香的燒鵝、新鮮出爐的白果糕,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民國時,在橋北運河邊建輪船碼頭,城鄉貿易更趨興旺。20世紀80年代,運河拓寬改造時,碼頭移至武林門,市面日漸衰微。但隨著湖墅路改造的完成,賣魚橋又活力煥發。

这座22年前重建的桥,有个很有故事的名字!

如今,賣魚橋一帶依舊繁華,這是一種新時代發展與歷史積澱的延續和傳承。這裡有古湖墅八景的“江橋暮雨”;有新運河十景的“香積梵音”、“富義留餘”;有七八十年代的老舊小區;有新建的高端樓盤;有近代工業的遺存,更有運河核心商圈的綠地中央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