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本文為2017年高考狀元調查,你不好奇狀元的家庭教育和一般考生有什麼不同?狀元們平時都是如何學習的?某個省份的狀元特別多是為啥?“寒門”出狀元已經是過去式了?雖然不可能人人成為狀元,但狀元的家教方式、學習經驗、考前減壓等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精華速覽

1、相比於2016年,2017年第一名父母親的學歷顯著上升,父母碩士學歷佔比10%,本科學歷佔比35%;

2、在受訪第一名家庭中,2017年父母為公務員的佔比最高,其中35%的第一名父親為公務員,22.5%的第一名母親為公務員,遠超其他行業;

3、“寒門第一名”佔比不足兩成,40名高考第一名中僅有6名來自農村,其餘85%的第一名均是城鎮戶口;

4、2017年不少第一名現身多家直播平臺,分享“高分秘籍”,有第一名高中一畢業就拿到了“月薪一萬”的實習工資;

5、超五成第一名曾參加過奧數、英語競賽,除了學科類競賽,不少第一名同時也是文藝、體育、科創類等活動的主力軍;

6、過半第一名希望經管類專業,95%的第一名想要本科階段在內地頂尖大學就讀,近九成第一名有讀研目標,72%的第一名更傾向於出國讀碩士、博士;

7、近四成第一名的平時愛好是電子遊戲,15%的第一名錶示喜歡並經常玩網遊,從沒玩過網遊的第一名僅佔5%;

8、四成第一名曾戀愛,其中除了1人覺得會影響學習,其他15人均覺得與學習沒有衝突,只有6名第一名明確表示反對早戀。

高考狀元們都出自什麼樣的家庭

陪讀現象在狀元家庭中也有出現,但佔比較少,40名高考狀元中僅有9名狀元在高中有過被陪讀經歷。接受採訪的陪讀狀元表示,陪讀不等同於依賴,而只是一種節省時間的學習方式,更多的是獲得生活上的支持與陪伴。

狀元自律性強,與父母溝通順暢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參與程度”一項中,40位參與調查的高考狀元,沒有一位狀元的學習是被過分參與的,只有9位狀元是被較少干涉,其餘均不被幹涉,甚至很少被過問。

“父母平時對我的學習不提要求,是比較寬鬆的,很信任我的學習能力。有時會關心一下我的考試成績,也會鼓勵我。”安徽省理科狀元申奧對父母的這種“適度關心”表示很滿意。廣西理科狀元方建勳向澎湃新聞介紹,“小學的時候父母還會指導我寫作業,到了初高中以後就很少過問我的學習了。”

他認為,父母的這種“不過問”也是一種信任,讓他能夠迅速地學會照顧自己,獨立生活,合理安排時間,進而把控學習上的進度,這種看似“放權”的自由反倒推動著他在一步步前行。“有時候父母如果幹涉過多,你也會很煩的不是嗎?我就喜歡他們這種恰到好處的關心,所以我才可以什麼事情都能和父母攤開來說。”

同樣的,江蘇文科狀元李天宇用“開放自由,寄予我自己最大空間的安排”來形容自己的家庭環境。李天宇說,自己的自控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都比較強,“從小到大讀書都沒讓父母煩神過,學習很自覺,就算到了高三衝刺階段,晚自習10點半回家,收拾收拾就休息了,基本上能在11點前睡覺,很少學習到深夜。”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在“平時與父母溝通的程度”一題中,八成的狀元表示溝通順暢,其中四成狀元認為自己與父母相處像朋友一樣,會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沒有“幾乎無法溝通”現象的存在。

安徽省理科狀元申奧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平時與父母的溝通,大多是生活上的問題,“我們會聊聊八卦,偶爾會詢問一下考試成績。”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廣西理科狀元方建勳則表示,自己平時與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會有一些交流,溝通挺順暢的,但有時也會發生一些小爭執,遇到這種情況,自己會主動與父母和好,“因為我也得體諒他們的辛苦,不能再惹他們生氣了。”

當狀元們有壓力和煩惱時,大多會選擇自己消化。安徽省理科狀元申奧表示,“在別人考得比我好的時候,我會有壓力,但是這種事情也不會跟父母講,講了他們也會緊張。”江蘇文科狀元李天宇也表示,“有壓力也不會和他們講的,就靠內部消化和調節。”

被父母潛移默化影響下的狀元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孩子在父母所營造的環境中成長,並受此影響。據澎湃新聞2017高考狀元調查中“父母親學歷”一項的數據,父母親本科學歷佔比最高。“父母親職業”一項中,公務員佔比最高,其次為公司職員和教師。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四川理科狀元黎雨佳的父親就是碩士學歷,平時對她在數學和理綜上指點的比較多。“具體的題目的解題技巧他已經不太記得了,指導主要集中在對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他經常購買家長網課學習,網課中會講解各個學科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習技巧,他看了就會告訴我。”

內蒙古理科狀元翁楚彬的媽媽是小學老師,“母親小學時候會給我檢查作業,初中時教我自己預習,平時多給自己買書看,幫助我養成了自主學習、認真嚴謹、腳踏實地的好習慣。”

狀元的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申奧表示自己在初中的時候,看到爸爸在學習電腦,自己就在一旁跟著學。就這樣跟著父親一起擺弄電腦,申奧不僅學會了基本操作,還學會了編程技術,培養出了愛玩電腦的興趣。這也決定了他大學的專業選擇——計算機專業。

方建勳父母均為醫生,從小受到父母職業薰陶的他卻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當醫生的。“小時候也會夢想當科學家、發明家什麼的啊,但是到了現在就明白職業的選擇總要和現實掛鉤,而父母的職業就給了我多一種選擇。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新認識:可以救人,從中體會到成就感。”

6月24日《南寧晚報》曾報道稱,清華大學教授張豔春在南寧招生時,得知了方建勳的故事,決定為他開設綠燈,這也是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首次在南寧招收生。

父母陪讀,給予的是支持與陪伴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父母陪同孩子讀書,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但據澎湃新聞的調查數據顯示,40名參與調查的高考狀元中,僅有9人在高中階段有被陪讀的經歷,佔二成左右。

四川理科狀元黎雨佳從高三開始被陪讀,“爸媽都一起陪著我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青白江和成都兩頭跑,早上六點半給我做完早餐趕去青白江上班,晚上下班又趕回成都。不會影響正常上班,但感覺他們也很辛苦。”青白江到成都單程開車距離近40公里。

陪讀的父母除工作辛苦外,也會有壓力。黎雨佳回憶到,“記得高三有一次考試考得很糟,父親也很緊張,沒忍住說了我幾句。我心裡也不好受啊,就默默地哭了,覺得超委屈。看到我這樣,他們後來就什麼都不敢說了,第二天裝作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其實我知道他們很擔心我。”

狀元們並不認為陪讀就是不自立,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支持與陪伴。

江蘇文科狀元李天宇的母親是全職媽媽,父親做水電工程,還有個4歲的妹妹,高中三年均被陪讀。他認為,“陪讀能夠幫助我減少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所以沒有必要去考慮陪讀是好是壞,是不是有關獨立。”

談及陪讀對自己的幫助,黎雨佳認為,“陪讀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父母在身邊陪我度過了高三那段緊張的日子,心裡會覺得很溫暖。”她十分珍惜這段陪讀經歷,“和父母多相處一下是很好的,畢竟和家人經常在一起的機會到了大學之後就很少了。”

方建勳雖未被陪讀,但他對此表示理解。“我也有同學有陪讀的,這是人家的學習方式吧,肯定會有節省時間這一好處的。當時我媽媽也提出來過,但是被我拒絕了,因為那樣會耽誤他們的工作,而且我也會有壓力,會導致我心態不穩定。”

高考狀元是不是都上培訓班?

在很多人看來,參加競賽似乎成了好學生的必備標籤。因此,很多家長會以各種名義,擠破頭把孩子往競賽培訓班裡送。

狀元中有52.5%的人參加過奧數競賽,佔比略低於參加過英語競賽的人數。與此同時,也有四成狀元從未參加過奧數培訓。

此外,文藝活動、體育競賽、社團活動、科技創新型活動等也備受狀元們青睞,其中社團活動的參與率高達72.5%。

事實上,全面“開花”的狀元並不少見。甚至,還有人突發奇想做出了個專利產品,並因此獲得了考學加分。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四成從沒參加奧數培訓

調查問卷表明,有16名狀元從沒有參加過奧數培訓班,佔參與調查總人數的40%。而有47.5%的狀元僅在初中以前參加過奧數培訓。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來自西北師大附中的甘肅省高考文科狀元熊詩楠坦言,自己對奧數不感興趣,也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班,此前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只是想檢驗一下自己的數學水平。

山西省高考文科狀元朱磊表示,自己只是初中以前參加過奧數、英語培訓班,但並沒有參加過奧數、英語競賽。“奧賽這個事情並不一定是‘標配’,要因人而異。不是所有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適合參加奧數競賽。”

對此,遼寧省理科狀元李星池也表示,自己一開始就瞄準高考,對奧數這方面沒興趣,也接觸少。

參加奧數、英語競賽狀元超五成

調查問卷顯示,有52.5%和55%的狀元分別參加過奧數、英語這兩個學科類的競賽。

青海省文科狀元王雪琪坦言,自己對奧數、英語還算有興趣,初中時曾參加奧數、英語競賽獲獎,但並沒有特意參加培訓班。作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讀生,她高中參加奧數、英語競賽的機會不多。

在她看來,參加奧數、英語等學科類競賽的確是大部分狀元的“標配”,“狀元往往都是有能力且有競爭意識的人。當然,有些有數學、英語天賦的人,也未必是狀元。這或許也是各大高校設置自主招生的原因之一吧。”此外,愛好寫作的王雪琪在高中期間曾參加過“語文新報杯”作文競賽 ,並獲得不錯成績。

在吉林省理科狀元曹宇涵看來,學習奧數、參與競賽大多是從眾心理,自己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學,再加上自己有點興趣,就一起學了。”她告訴澎湃新聞,很多人看重奧數可能是因為它對升學有幫助。“在我們這裡,小學不學奧數似乎就意味著初中上不了好學校。”

四川省理科高考狀元黎雨佳,在今年的高考中數學拿了滿分,她說,自己在高一時還參加過一陣生物競賽培訓,並獲得了四川省第二名的好成績。“當時我數學、物理成績不穩定,父母認為我應該多花點時間在這兩門科目上。而我卻認為自己能兼顧,就這樣跟他們爭執了很久,最後我屈服了。”

狀元也是“全能選手”

調查問卷顯示,除了參與奧數、物理、英語等學科類競賽,不少狀元同時也是文藝、體育、科創類等活動的主力軍。40位填寫問卷的狀元中,有25人參與過文藝類活動,13人參與過體育競賽,還有8人參加過科技創新活動。

河南省文科高考狀元吳錚就有一項科創類的國家專利——“多功能防護菜刀”,主要適合剛剛學切菜的人使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專利檢索”頁面,輸入“吳錚”、“2016”等關鍵詞便能找到這項專利的詳細介紹。

“平時在家媽媽媽總因為擔心我切到手而不讓我切菜,我就想可以在刀的一側設計個有滑槽的防護板,這樣可以避免切菜的時候切到手。”吳錚告訴澎湃新聞,自己高中就讀的西峽縣第一高級中學一直鼓勵學生創新,並給學生安排了創新課程,老師會通過創意小視頻提示學生可以發明東西去改變“不方便”,而她也因此有了發明一樣東西去申請專利的想法。吳錚表示,這項專利讓她在北大“博雅計劃”中獲得了10分加分。

新疆文科狀元趙寒雨參加過很多校、區級文藝類活動,校慶、晚會的舞臺上都留下過她婀娜的舞姿

海南省文科狀元李超富是個熱衷於足球運動的人。他曾在初中時隨校足球隊參與過海口市校園足球聯賽。他認為,學習和參加體育競賽並不衝突。即使是高中學習最忙碌的時候,他也會忙裡偷閒參加校內足球賽。

狀元們是不是隻會刷題的學習機器?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廣西文科狀元韓思雨興趣愛好廣泛,在分秒必爭的高三階段,畫畫、彈琴、刷劇、看漫畫成為她調劑心態的方式,高考前一個月,考生都在熬夜刷題,而她還會看看課外書,在草稿本上天馬行空地畫上幾筆。

她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喜歡如《長歌行》、《尚善》,有歷史文化底蘊及故事情節強的漫畫,偶爾也會小試牛刀;擅長古箏,假期會彈彈喜歡的曲子;好奇天文,曾買來望遠鏡“看看月亮”。

山西高考文科狀元朱磊也喜歡自己畫漫畫。“畫畫確實是特別喜歡的。”他對澎湃新聞說,覺得累的時候,自己畫一下能放鬆下來。”

閒暇時間,重慶高考文科狀元劉之銘有個特別的愛好,她會時常在手機上做些數獨解壓。“很小的時候,爸爸教我的。我喜歡數學,做數獨會很開心。”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四川理科狀元黎雨佳則兼具“學霸”與“女漢子”的特質。作為一個文藝範兒的理科生,黎雨佳喜歡音樂,最近開始學了吉他,周杰倫是摯愛;酷愛閱讀近代史、哲學史,也讀小說,喜歡看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曾追《三體》到凌晨四點。而作為運動健將,她組建過班級的籃球女隊,曾獲青白江區實心球和鉛球項目的第二名。

博弈也是不少狀元的心頭之愛。山西理科狀元鮑嘉暉很小就開始學習圍棋,穩重的性格令他下起棋來進步很快。他的父親認為,正是下棋開發了他的智力。鮑嘉暉學習成績好,同時也是個陽光愛玩的大男孩。他尤其喜歡打籃球,即使在高考前幾天,也會每天打半個小時。父親對這他這個愛好表示支持:“孩子學習很辛苦,半個小時的籃球,對他來說是一天之中難得的放鬆。”

而甘肅理科狀元肖智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痴迷起了航模。剛開始只是玩玩紙飛機,後來越玩越“高級”,從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設計、製作模型飛機,母校蘭州一中現在還保存著肖智文自己設計的無人機。

“一個人的高中不能只有課本。”福建理科狀元陳汜玄認為,自己性格上的塑造很大一部分得益於高一、高二參加了不少的課外活動。”參加美式辯論賽、中學生精英峰會、學生會之外,他還與同學組織了慈善公益活動,通過義演、義賣等方式傳播正能量。高考成績公佈後,陳汜玄因優異的成績受到關注,其為了公益扮成女裝的照片也引來熱議,嫵媚的造型不可不謂豔驚四座。

既聞窗外事,也讀聖賢書

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圖書閱讀率為58.8%。

在澎湃新聞的問卷調查中,40%的狀元表示自己的偶像是作家。文學、歷史、哲學、科幻,不少狀元的閱讀面都較為廣泛。

來自浙江的狀元王雷捷的童年是在書香中度過的。對王雷捷來說,閱讀是緊張學習生活的調劑。他會在自己的抽屜裡放本書,做題倦了就看一下。睡前讀書習慣也從未改過,雖然只有晚自習到熄燈的半小時,也會抓緊時間讀一點。

王雷捷說,不管學業有多忙,他都一直堅持廣泛地讀書,但從不看網絡小說。每次放假,他都會抽時間去書店或者網上購書。

甘肅高考文科狀元熊詩楠喜歡岳飛的詩詞,最愛的是岳飛的那一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平時,他也愛看王陽明的著作。“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這兩個核心觀點讓熊詩楠印象深刻,“無論在做什麼,內心一定要有良知。另外做事不能空想,也不能一味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朱磊也是,平常各個領域的書籍都會看一看。“有的時候網上找一些評價不錯的書,很多是奇幻、小說類的,現在會多看看和社會相關的書。”

為了備戰高考,湖北文科狀元範筱雨兩年不曾玩手機。閱讀刊物和文學著作成為了她瞭解社會動態、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一場網絡直播中,她表示自己對手機、電腦的需求遠不如常人,通過紙質媒介來獲取社會知識已能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怎樣的好心態才能成就狀元?

本次受訪的高考狀元中,有77.5%的狀元表示在高三期間偶爾也會出現負面情緒,但都能通過找家長、老師開導或其他減壓方式自我調節。

足夠的睡眠在很多人看來,是保證學習效率的前提。但九成以上的狀元都表示自己每晚在11點後才休息,甚至有人“開夜車”至凌晨2點。就每天睡覺時間而言,80%都在6-8小時之間;能保持8-9小時睡眠的狀元僅有5%。

七成狀元考前一晚按計劃入睡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調查問卷顯示,僅有12.5%表示自己在高考時非常輕鬆。新疆文科高考狀元趙寒雨就是其中一個。談及保持好心態的秘訣時,她表示,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期望值不那麼高反而壓力小一點。”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從作息時間看,趙寒雨平時跟大多數高三學生一樣會學習到很晚才睡,並且有午睡習慣。調查問卷顯示,有七成狀元表示高考前一晚能按照計劃輕鬆入睡。不過,好心態的趙寒雨卻在考前一晚失眠了。“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失眠過,那晚啥也沒想,但就是睡不著。好在考試之前,老師就跟我們說過考前一晚失眠很正常,我就一直躺著,直到凌晨4、5點才睡著。”趙寒雨坦言,第二天自己出現了低燒、頭暈、想吐的症狀,早飯也沒吃就去了考場。

在參與問卷的狀元中,雖有近半數狀元表示高考時比較輕鬆,但仍有四成狀元表示有些緊張。河南省文科高考狀元吳錚在高考前一晚就因緊張而睡得不太踏實。但她並不認為睡覺質量影響了自己的心情,“不僅是考前,我平時睡不踏實的情況也挺多,沒刻意調節,慢慢習慣就好。”

練書法、看動漫,狀元減壓方式多

焦慮、煩躁、低落等是很多高三學生都難免出現的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的出現,大多來自於學業壓力。在吳錚看來,高三有負面情緒,甚至反覆出現都很正常。就她自己而言,平時也會因學習壓力大而反覆出現負面情緒。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調查問卷顯示,62.5%的狀元在出現負面情緒時會選擇找老師和家長傾訴,而趙寒雨告訴澎湃新聞,她更願意通過自我調節或找好友傾訴來減壓。“我高中三年都在哈密市上學,而父母在巴里坤縣工作。由於平時沒和他們住,交流便相對較少。雖然跟老師關係都很好,但我天生怕老師,更不好意思因為一點小事就麻煩老師。所以,其實去跟好朋友看個電影、吃個飯我就很開心啦。”不過,趙寒雨偶爾也會因為壓力大而哭鼻子。但她認為,哭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做運動、練書法、看動漫、聽音樂等也是狀元們鍾情的放鬆方式。2017年遼寧省理科高考狀元李星池愛好書法,對他來說,練字就很減壓。

某省狀元陳晨(化名)平時就喜歡聽音樂,覺得不同的音樂帶給自己不同的心理體驗,能幫助整理思緒、放鬆心情。她表示,“做好自己的事,不執著於結果”也是自己保持好心態的秘訣之一。

在父母眼中,青海省文科高考狀元王雪琪是個獨立自主、樂觀開朗的女孩。2014年,她作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讀生被送到了遼寧北鎮讀高中,在這個距離家鄉西寧2400公里遠的城市裡,她度過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對她來說,氣候的不同已然不算什麼,嚴重的水土不服讓她三年來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加上學業壓力,她時常焦慮、煩躁。

對此,王雪琪表示,好在自己心態樂觀,大多時候可以自我調節。不過,王雪琪也有無助的時候。在二模考試中,她的成績並不理想,正當她為此感到低落、迷茫時,北大招生組恰巧到學校宣傳,招生組老師耐心地勸說,為她撥開了心中的層層烏雲。“我很感激他們。”王雪琪表示,自己心儀北大已久,那次的談話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要考入北大的信心。

近五成狀元每天課餘學習4-6小時

作為被北大“博雅計劃”認定的學生,吉林省理科高考狀元曹宇涵面對高考同樣非常淡定。在她看來,平心靜氣很重要。與參與問卷的絕大多數狀元不同,曹宇涵沒有午睡習慣,“午休時間就自己安排,看看書、做做題。”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九成參與問卷的狀元表示會“開夜車”到每晚11點後睡覺,而曹宇涵卻能做到晚上10點睡、早上6點多起,幾乎每天都能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對此,她表示,自己從小作息就很規律,規律的作息讓她非常受益,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而和曹宇涵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某文科狀元劉志遠(化名),他說,並不贊成晚上“開夜車”學習,“睡眠很重要,睡眠時間少了會很大程度影響白天的效率。”

當然,也並非每個狀元都能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寧夏回族自治區高考理科狀元武子健就認為自己在高三時的學習效率較低,甚至偶爾會學到凌晨2點。“我不是個有自制力的人。高三時,我經常出現的負面情緒也來自於‘想好好學又管不住自己’。比如,我希望自己學習,但是就是刷了一晚上空間。”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讓數據告訴你狀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同?讓你見識“狀元的誕生”!

從調查問卷來看,高三每天(除上課時間,包括早晚自習)學習4小時以內的狀元共9人,近五成的狀元每天學習在4-6小時之間。同時,仍有6人表示自己高三課餘學習時間超過了8小時。

對此,武子健坦言,學習時間長並不一定就學得多,上課認真聽講、重視課本,跟著老師的步伐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