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即将揭晓,科技行情还有机会吗?

据相原有相关报道,特朗普将于周五公布调整后的征税清单,初始清单计划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知情人士称,调整后的清单规模将略小于初始清单,部分产品被删除,

另加入一些产品,主要是科技类产品。

这是一件重大的导火索,众所周知美国启动贸易战就是为了遏制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特别是近期的中兴通讯赔款事件,进一步显现了被绑架的尴尬角色。

很显然,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是利空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像芯片制造这种尖端的技术上中国没有定价权。很多人会问,难道国人就没有能力越过吗?其实,不管是半导体科技,还是像其它生物医药等科技产业,也是有很大的阻力的。

第一大难点:专利网是很难逾越的障碍

1978年6月8日,英特尔推出第一代x86架构微处理器8086,至今已经接近40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特尔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费用。以2017年为例,英特尔的研发投入高达130.98亿美金。在多年的持续投入中,英特尔申请了大量专利。截止2015年,英特尔在x86指令集上的专利超过1,600个。

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即将揭晓,科技行情还有机会吗?

在历史上,每当竞争对手站出来挑战英特尔的技术或者市场地位时,英特尔往往采用专利武器进行打压。Cyrix、VIA等曾经辉煌一时的挑战者,均倒在英特尔的专利大棒和市场地位下。AMD虽然凭借其较强的技术实力在与英特尔的专利战中不落下风,但由于受英特尔的排挤,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第二大难点:Wintel联盟主导的软硬件生态形成很深的护城河

英特尔和微软的合作被称为Wintel联盟,两家公司在新产品的发布上紧密合作,以发挥硬件和软件的最大性能。Wintel联盟主导着全球PC市场,在全球PC产业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打造了PC及服务器市场的生态系统。

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即将揭晓,科技行情还有机会吗?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微软和英特尔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1. 在硬件上,PC零组件和代工厂商生产的新产品得跟着英特尔走,符合其最新的标准。

2. 在软件上,Windows操作系统一家独大,并通过捆绑式销售挤压竞争对手,从而使微软成功垄断浏览器、Office等领域。

对于一个CPU的新进入者,主要面临着以下三大难题:

1. 零组件厂商的支持

众多硬件厂商很难为了一个未来前景不明的新CPU而投入高昂的研发费用。

2. 整机厂商的支持

新品牌的CPU会带来产品销售上巨大不确定性。因此,整机厂商往往没有动力采用其他品牌的处理器。

3. 软件厂商的支持

如果采用自主架构CPU,则与Windows的兼容性会存在问题。

综合而言,三座大山形成了稳固的生态使新技术很难入围。

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即将揭晓,科技行情还有机会吗?

消费电子领域的软硬件生态系统一旦形成,新进入想要切入难度非常大。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和英特尔在移动端的惨败。其中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微软折戟手机OS和英特尔移动端处理器Atom遭遇惨败。

对华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即将揭晓,科技行情还有机会吗?

那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吗?自主可控可能是唯一的生机。

毫无疑问,在硬件上,中国科技企业是很难有大的机会的,只在于部分自主可控尚有一线生机。从产品线上可以分成几大阵营,主要包括自主架构阵营、x86阵营和ARM阵营。其中,自主架构主要包括龙芯与申威;x86阵营包括上海兆芯和天津海光(中科曙光参股);ARM阵营包括飞腾(中国长城拟参股)和华芯通。

2018年,中兴通讯危机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发展自主可控芯片对于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尚不具备同Wintel竞争的实力,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国家的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软硬件生态的不断发展来积累技术实力,争取将来行业出现换道竞争机会的时候。 股票上可以关注:中科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