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找准主攻方向 冲刺脱贫攻坚

(胡伟)今年以来,松桃自治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调减低效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

围绕产业革命,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该县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深入推进产业革命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实施方案》,积极谋划替代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叶、果蔬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项目。

今年,该县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面积19.844万亩,目前,已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4.91万亩,完成率达75.15%。其中,调减低效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10.23万亩,完成率达170.5%,调减后补种蔬菜1.47万亩、茶叶0.65万亩、食用菌0.12万亩、中药材1.39万亩、水果3.1万亩、其他3.51万亩。

明确“1+N”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坚持以生态畜牧业引领农业循环发展,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累计带动贫困人口1.95万户8.8万余人增收。

新增茶叶面积1.38万亩,投产茶园累计达到17.19万亩,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的77%、109%。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88万亩,使全县累计种植面积达18.9万亩,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的90.82%。新增精品水果种植面积2.26万亩,使全县精品水果总面积累计达10.31万亩,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的365%。新增食用菌生产255亩(万棒),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的255%。完成中药材种植3.92万亩,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数的187%。新建油茶产业基地2.37万亩,占“春风行动”目标任务数的113%,同时,重点抚育管理油茶4万亩和低产林改造1万亩,聘请了12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

建成普觉镇2400头、黄板镇5000头二元母猪扩繁场并已投产;建成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家庭农场155个(其中投产95个)、年存栏100头种猪家庭农场28个(其中投产18个);完成23个种养循环示范点定点,种植高产牧草2700亩;同时,在建大坪7500头、长坪1万头二元母猪扩繁场和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家庭农场、年生产36万吨饲料加工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建成盘石、沙坝、普觉、冷水、平头年出栏200头肉牛养殖场。在建世昌、瓦溪、普觉、甘龙年出栏500头的肉牛养殖场加快推进。完成牧草及粮改饲项目技术培训185人,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等高产牧草10150亩。

完成60万套蛋种鸡产业园项目涉及的所有土地测绘工作;年产300万羽商品野鸭一体化三产融合项目,实现年出栏野鸭100万羽以上。同时,引进的同仁望乡有限公司100万羽林下生态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已与10个乡镇48个专业合作社签订55.5万羽绿壳蛋鸡养殖合作协议并建成林下生态绿壳蛋鸡养殖点8个(其中投产4个)。

强化要素保障

目前,全县已经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15.84亿元,到位基金9.49亿元,已经使用6.68亿元。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9578万元,共安排项目209个,目前已完成项目报账6320万元。同时,今年计划整合涉农资金5.45亿元,目前到位资金3.6亿元,完成拨付1.05亿元。完成升级改造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95个,网络零售额达2115万元;开展电商培训15期899人次,其中贫困人口112次,并完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400人。

从该县农牧、畜牧、林业等部门抽调5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分片区指导服务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开展技术服务指导4271人次,培训农民1.21万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6571人次。

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开展“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订单农业销售量达2043.3吨,销售额达1346.8万元,订单农业占该县农产品产量比重的55.75%。

构建利益联结

依托华西希望、铁骑力士、圣迪乐等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培育混合所有制新型市场主体和总部经济,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

有效破解合作社单打独斗困境,降低市场风险。目前,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3家。组建惠民、汇森源等4家国有实体企业,采取“国有公司+”方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及产业基地建设,切实解决企业不愿意干而农户又干不了的关键环节,既减轻了企业的投资压力,又降低了管理成本。据估算,今年以来,该县为企业节约投资近2亿元。

以“三社”融合促“三变”为抓手,根据贫困户的能力和技术组建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以资源资产等方式加入,不断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和贫困户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新增专业合作社770家,累计达1738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