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01

六月酷熱,暑氣難當。

比天氣更殘酷的,是我們這一批升學兒童父母的心情。

雖然,雖然,ALEX同學僅僅只是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而已。

但是,為人父母,不能只因為孩子只是剛上小學就不操以後的心。

孩子進入了小學,就像邁入了快車道,六年的時候也得要爭分奪秒。

何況,初中上哪裡?高中怎麼上?成績不好怎麼辦?

我自己群裡那一批志(tong)同(yang)道(jiao)合(lv)的媽媽們湊在一起,最常說的就是選什麼學校、報什麼班、發展什麼特長的問題。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02

前兩天,一個媽媽說到朋友家孩子,考揚州樹人中學的2+4創新實驗班,筆試什麼都過了,家長的招呼也打了,但偏偏面試沒有過,原因是孩子只是學習好,沒有任何特長。

敲黑板啊敲黑板!!!

真的不要以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夠了,這已經遠遠跟不上學校選拔的節奏了。

先來科普一下,揚州樹人中學的“2+4創新實驗班”是什麼情況。

官網上給出的解釋是:

“2+4”是指初中、高中教育六年一貫制,“2”指初一、初二兩年初中階段學習,辦學地點在樹人學校南門街校區,由樹人學校負責教育教學管理;“4”指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共四年在揚州中學學習。

揚州中學,寶寶們有印象嗎?是我們國家N多名人的母校,妥妥的省重點。

也就是說,“2+4”錄取的孩子可以不用中考直升省重點,看似是免去了孩子升學的波折,但實質競爭那叫一個慘絕人寰啊!

先來看一下“2+4”班的報名條件:

“2+4”創新實驗班招生對象為市內小學畢業生,小學畢業生須符合下列條件:

1、小學期間文化成績全優

2、四至六年級有3次學校“三好學生”稱號

3、或有體現發展潛能的競賽獲獎(需市級以上教育部門認可的競賽)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光這三條已經甩普通小學生好幾條街了。

如果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牛娃”學校,那樹人“2+4”實驗班的孩子,就是揚州“牛娃”們的代表,也就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

我問其他家長,為什麼要那麼拼,讓孩子進入“2+4“實驗班呢,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將來能讓孩子上個好大學。“

我自知以ALEX同學的資質,想要進入“2+4“這種實驗班,希望渺茫。

不過,我更想知道,上了“2+4”之後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可惜,“2+4”實驗班最早一批入學孩子仍沒有畢業,所以完全不知道他們的高考結果,或者他們將來選擇了什麼大學,又進入了怎樣的工作領域,收穫了什麼樣的人生。

03

在我們這個年代,從來不缺乏類似“2+4”班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天資聰慧、習慣良好、品學兼優,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他們的人設一直是作為碾壓學渣的學霸。

可是人生還長呢?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有可能他們創辦了一家劃時代的公司,但也有可能,他們只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

你看到劉強東、馬化騰、雷軍這些互聯網大佬後面的名校,也要看到普普通通高校老師付雲皓背後的名校。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度娘關於付雲皓的詞條為:男,漢族,1985年10月出生,籍貫北京,博士學位。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2002、2003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現任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數學系助教。)

《奇葩說》第一季的時候,有一個參賽選手是清華的高才生梁植,他本科學的法律,碩士學了金融,博士學了新聞傳播,27歲便攻下三個專業,一路讀到清華博士,不可謂不優秀。

高曉松也說,梁植是當時清華最優秀的在校生之一,他回學校的時候,校長書記都提到過他。但是梁植來到《奇葩說》的開場,卻是問“馬曉康”三個人,自己該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引得高曉松非常不高興。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他覺得梁植缺少名校生的胸懷,辜負了名校生的頭銜。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但我更認同蔡康永說的,一個人花這麼多時間在學校裡求學,是因為不想面對畢業的結果,而拖延自己做選擇的時間。

也就是說,即便是那種“別人家的”學霸孩子,身揣三個熱門專業,讀到清華博士,但他有可能依然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也許還會隨波逐流地,父母覺得什麼好,那就學什麼,別人說什麼好,那就去試試。

至於,“我是誰,我在哪裡,我想做什麼”……這些發自內心的聲音,因為害怕面對,所以選擇視而不見。

04

電影《無問西東》裡陳楚生扮演的吳嶺瀾,是一個國文和英文滿分的優秀生,但偏偏學擇了自己不擅長的實(理)科,某次成績公佈,英文滿分,物理卻不及格。

放榜的老大爺安慰說,“考到這裡的,以前都是第一名。這次沒考好,下次再努力。”

在“別人家”孩子的群體中,依然有競爭,但是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依然不是上個好大學,就能回答得了的問題。

當梅貽琦校長問吳嶺瀾,為什麼明明文科滿分,卻還要念實科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

別人可以做到的,我也要,那是志氣,是上進心。但是別人終歸是別人。

梅貽琦校長再問吳嶺瀾,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麼?吳嶺瀾回答說,”不用管做什麼,只要讀書就最踏實。“梅貽琦校長告訴他,你的青春只能這些日子,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真實。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這個命題很難,但好在吳嶺瀾看到了泰戈爾,人生開悟,終於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05

能夠考進清華,把書唸到這樣的水平,不管是梁植還是吳嶺瀾,身上依然有不可磨滅的閃光點。

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進入了好大學,就會有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回到那個沒考進“2+4“實驗班的孩子身上,應該說能夠有資格報名,並通過筆試的孩子已經非常優秀,僅僅是因為沒有特長而在面試輪被淘汰,真的太可惜。

但身為父母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如果能早一點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有什麼愛好,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即便孩子沒有考上“2+4”,自信心也能得到保護,人生也不會混得太差。

我並不是說,孩子能上好大學不重要。高曉松畢業這麼多年,在跟梁植談到他對清華的看法,用了“鎮國重器”四個字,足見名校生的驕傲。

但是孩子的每一段升學,進入到名校固然重要,但名校絕不是終點,它只是對你和你孩子這麼多年努力的回報,以及下個段征程的起點

持“讀書無用”的父母,是自己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孩子說平凡可貴。

但如果你一心想把孩子塞進名校,自己又不願意比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那麼己所不欲,就不要強加給孩子。

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也一定是一對勤勉努力的父母。

“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後來怎麼樣了?

只是,無論你的孩子上不上名校,父母最大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優勢,並利用這個優勢幫他搭建與現實世界的聯接。

孩子愛畫畫,鼓勵他們練習手腕的靈活性,多觀察周圍的生活,也許TA 將來就是個設計師;

孩子愛說話,鼓勵他們講故事,有意識地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將來也許TA就是個主持人;

孩子精力旺盛,就帶TA徒步、打球,既鍛鍊身體又愉悅心情,將來也許TA就會熱愛運氣,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

孩子也許成績一般,但組織活動的能力特別棒,可以讓TA多參加社會實踐,將來也許就是一名優秀的運營企劃;

……

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優秀的孩子,每一種學習都是共通的,當孩子在一個方面嚐到了甜頭,便很容易堅持下去,由點及面地帶動其他學習的積極性。

當孩子身上的那個最具競爭力的優勢被點亮時,TA的臉上一定會散出發與眾不同的光芒。

PS:

痴迷植物大戰殭屍的ALEX同學,

想當遊戲設計師,

他天天在家畫植物大戰殭屍,

從最初的一代畫到現在的二代,

居然畫的真的有進步。

當孩子真的對一個東西有興趣的時候,

所爆發出來的熱情,還真是難以想象。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多讓他們去嘗試,

一定能找到他自己喜歡,並願意堅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