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文/哈克

作为一个总面积还不如四川省大的小小岛国,日本在近代以来始终是依靠入侵别的国家来获取急需的各类战备资源的。然而,“岛国陆军弱”这一个说法还真的切切实实存在于日本军队当中。

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89式中型坦克,虽然叫做中型坦克,但是正面装甲就和几块铁板焊接上去的一样不堪一击。

在引进了第一辆法国的雷诺轻型坦克后,日本人也开始了自家的战车发展。只不过和远在欧洲的德国盟友不同的是,日本人的“战车”更多的是偏向于支援己方步兵,随后对敌军纵深展开突击的理念,而不是去突破阵地,迎接反坦克炮。而这一点在日后的抗战和太平洋战争中将会深深的打脸日本陆军。

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日本人征召坦克兵的身高是1米6即可。而欧美则是1米7,从中就可以看出其特殊的差异性。

同时,根据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所写的一份报告称,由于装甲太过于脆弱,装甲部队在出击迎战中国军队时甚至会刻意的在正面装甲上添加一些木板材料来强化防御。这个创意其实最早弄出来的还是美国人,只不过日军好于面子,将这个方法“归咎”到了自己的头上以显得先进。

同时,在著名的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远距离发射了两枚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弹,无巧不成书的是,原本指望打击日军军火库的这两枚炮弹却恰恰砸在了两辆89式中型坦克上。随后顶部装甲被砸穿的坦克立刻燃烧了起来并且爆炸,而这一说法至今未能得到日本人的绝对承认。原因是他们的历史学家依旧认为“我们的坦克不可能会被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砸穿”

让日本人万幸的是这两辆中型坦克里并没有士兵,要不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行驶在铁路上的日军89式中型坦克。其顶部装甲仅仅只有区区的6毫米,迫击炮弹当然可以砸穿。

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抗战时期的中国重型迫击炮:无意中炸烂日本坦克,至今不敢承认

抗战初期,我国所使用的迫击炮弹种类主要有81毫米的类型和120毫米的重迫击炮类型。后者的装药相较于81毫米版本更大,破坏力更强。而日本人之所以不肯承认的那两辆坦克损失的原因就是由于两发120迫所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