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下智多辛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每行有每行的道道,不能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其他行業的做法,例如做工要備料,但備多少料,各行有各行的講究。農村老話“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長木匠

“長木匠”是說木匠做工的時候,板材、榫卯等要件必須要有餘頭,這樣才有打磨的空間,等到各要件間配合的天衣無縫時才把餘頭去掉,如果備料的尺寸沒有餘地,要件配合有偏差,這塊料子就可能成廢料了。

短鐵匠

“短鐵匠”是說鐵匠打鐵時,會盡量少用料子,因為金屬是稀缺物,但好在金屬有延展性,料子不夠,再加上一塊捶打進去就可以了。

不長不短是石匠

“不長不短是石匠”指的是石匠在選料時,要儘量選擇長短正好的,因為短了加不上去,就是廢料。石料跟木料不一樣,長了要鑿石頭更費時費力,所以“不長不短是石匠”。

【大鄉】專注農業、農村、農民,承載您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關注!

大鄉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可不是簡單的順口溜,其實說的是三個不同工種木匠、鐵匠、石匠的下料口訣



一、長木匠

木匠下料,必須有足夠的餘頭。比如你要做個2米的傢俱,下料不能正好2米,得根據木料好壞,硬度大小,長出那麼寸許。

為啥呢?木頭有耗損的,說不好聽的,拉大鋸剖開都能掉一堆鋸末子,木頭還要刨平,打眼等,留再長,到時候都怕多推了幾下短了料。因為這給主家浪費了大料,你這木匠生涯也算是到頭了。



二、短鐵匠

打鐵打鐵,利用的就是鐵在高溫下鍛打的延展性,。比如人家要個一尺的大钁,你下料一定要比一尺短一塊,這樣經過高溫錘打,鐵一延展,尺寸就足夠了。

打鐵主要在打出的鐵家把式好用,順手省力,這裡你不必講什麼實誠勁兒,份量足。好用,結實,就是鐵匠的名片。



三、不長不短是石匠

石匠下尺寸,一是一,二是二。人要求做多大尺寸,照尺寸下料就好。因為石材硬,尤其是用來做石磨,石雕等的石材,更是要選用材質堅硬耐磨的材料。

農村老話都是長期農耕生產、手工製作、自然觀察等經驗的總結,簡單易記,朗朗上口,卻是生產生活中的精髓。類似老話還有“快打醋,慢打油”,是賣油郎和賣醬油醋買賣人的生意口訣。

您還知道哪些農村老家生產生活口訣?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我是三農領域科普答主阿兮隨筆,喜歡我的問答別忘了點贊支持轉發哦!

阿兮隨筆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從此句俗語來講,是指勞動者的工具、用料……編出來的順口溜。

以前木匠、鐵匠、石匠都是拜師學藝的手工活,蘊藏著中華兒女的智慧;精雕細琢,千錘百煉;呈現美侖美奐的絕世工藝品,展現先人的聰明智慧。

長木匠:

木工採用大木料,根據建築樣扳而選擇材料;進行工藝放料,開片;開糟鉚接,做成房屋,傢俱日用品。而且工匠們使用的工具有大鋸、中齒鋸、細齒鋸、彎弓鋸、鑿、斧、木鑽、彈線、尺……工具幾十種。大到宮殿廟宇,輪船……小到日用必需品;無所不能,其先祖魯班蓋世無所不及!

短鐵匠


鐵匠這手藝,在於巧奪天工;一寸方鐵,在他的爐火中、在他的鐵錘中鍛造出一件件兵器,生產用具。我們看到的鐵匠打鐵,師傅持小錘;叮噹那裡,必有二師傅重錘敲打;很有節奏,時輕時重;千錘百煉之下,一件件勞動生產工具經過鍛造,打磨、淬火就成了鋒刃無比的槍械,和日用刀具。工具主要有,風箱爐,鐵錠、大、中、小鐵錘、鋼鑽……等

石匠

中國農耕文化離不開石頭,更離不開民間石匠大師;從修橋(河北:趙溝橋、北京:滬溝橋;)皇宮大殿,牌坊,廟宇……都凝聚著工匠們的智慧。

不長不短之意,取之於木匠與鐵匠之間;他無所不能。大到皇宮,小到民間農業工具;取之山石,用之智慧;創造精華。石匠的工具主要就是:鐵錘和鐵鑿子、鐵鑽子、鐵釺子……

這都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延世;在世界各地,有這三樣就有中華文明的傳承;就象中國萬里長城一樣,永世不倒;萬古長存!


樹下酒仙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在農村廣為流傳,也是農村老百姓總結出農村不同行業的不同特點。

長木匠

在過去,木匠是很受人尊敬的匠人,有一手好的木工手藝,那可是很吃香的。過去婚喪嫁娶包括蓋房上樑,都離不開木匠。婚喪嫁娶打傢俱、做棺材,都找十里八鄉出名的木匠到家裡做傢俱。一個好的木匠,講究的是物盡其用。東家準備好的木料,打眼一瞄,就能判斷出適合做啥,不浪費材料。大家都知道,木匠在選材的時候,都選稍微長一些的木料,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整理,用推釙修光表面。遇到木料有癤子,還好鋸掉。這樣,就有了“長木匠”之說。


短鐵匠

在農村,鋤頭、钁頭使用比較頻繁,時間長了,就需要重新加工,這就用到了鐵匠。過去的農村,鐵原料也稀少,鐵匠一般走村串戶,支起爐子,加工農具。那叮叮噹噹的聲音響徹大街小巷,村民們就拿著需要加工的農具前來。鐵匠就根據農民的要求,選擇材料。一般材料比加工出來的農具看上去尺寸要小一些,鐵加熱後有延伸性,再經過鍛打等工序,做出來的農具尺寸恰到好處,也不“短幹”原料。

不長不短是石匠

石匠相比木匠與鐵匠來說,勞動強度能大一些。過去農村的石匠一般是鏨碌碡、石磨、碾盤、碓臼等,那時候農村鏨磨較多,鏨磨那可是個技術活。鏨的好賴到用的時候就能分別出來,兩盤石磨要咬齒,磨上的溝渠深淺也要掌握好。鏨磨選材的時候,也要選擇不大不小的石材,這樣,去頭小,幹起來容易。如果選材太大,費力不說,還浪費材料。選小了更不行,尺寸不一樣,和另一盤磨不配套也不行。所以才要“不長不短”。

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鐵匠和石匠這些職業匠人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農具也都是到集市上買現成的,只有木匠還有,也大多已經不打傢俱,改作室內裝修了。但這些俗語,卻流傳了下來,看似簡單的語言中,蘊含著各行各業的一些技巧,體現了農村匠人的智慧。


建行漸遠

這是機械化、電器化之前,農村流傳廣泛的一句經典諺語。充分蘊含了"留有餘地,具體分析,物盡其用,細節成功"的道理。雖然木匠、鐵匠、石匠,已經或者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這些經典的道理,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具體地講:

(1)"長木匠"的意思。指木匠下料時,因為害怕浪費整根材料,所以,一般把原材料下得長一點,長一點留有修改的餘地。絕對不能因為材料下的短,浪費了整根木材,所以就有了"長木匠"的說法。

(2)"短鐵匠"的意思。手工鐵藝,功夫全在掌握鍊鐵的火候,和用錘鍛鐵的力度和角度。技藝精湛的工匠,還要把鐵的延展性和延長度考慮在內,下料長也是浪費,因此,就有了"短鐵匠"的說法。

(3)"不長不短是石匠"的意思。石匠有"粗石匠"和"細石匠"之分。粗石匠是在山上把原石切成大小長短不等的石料;細石匠在山下精打細磨,仔細雕刻,雕刻時用的材料比木匠短,比石匠大,所以相較於木匠和鐵匠,石匠就有了"不長不短是石匠"的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1,木匠不怕長,長了好鋸短,但短了就不好加長,所以木匠用料寧長不短。 2,鐵匠短了,幾錘子就鍛長了,所以用料寧短不長。 3,石料長短都很難取捨,所以取料時就要求"不長不短。


李彬文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農村流傳的俗語,我們這裡不長不短是瓦匠,是對各種手藝人幹活下料用料特點的概括

做為木匠,,尺寸對於木工這個行當來說,猶如生命之於每個人的重要。做木工,備料,板材,釦眼,木料等,在量尺寸時必須留些尺寸,如果量木材的尺寸和實際的長度一樣時,經不住幾下刨削就會成為廢料。比如要做的傢俱長1米,在下料時就不能正好截1米的木頭,至少要截1.3-1.5的木頭,等各個部位都正好,再裝起來,這時候才能把長出的部分去掉。否則,如果在截料截的正好,到最後往往會短一點,給傢俱帶來缺陷。


在農村鐵匠一般是打一些農村用的刀、鏟子、鋤頭、大钁、鎬頭和一些農具等,要經過選料、燒火、捶打、成型、淬火等數道工序。在備料時,要備得短一點,因為在經煅煉時,利用鐵的延展性,而如果一開始就備料太長的話,也會浪費材料,所以有了“短鐵匠”的說法。

“不長不短的是瓦匠“意思是瓦匠在在壘牆時,用料上不管是長的或是短的,都能用上,

你看,材料長了,瓦匠用小錛一刨,材料短的,瓦匠就掂量著放上兩塊。也就是在瓦匠手裡,什麼樣的材料也能用得上。


山村玉石

看到這個提問後,本來不想回答,越過去,但是看過很多大咖的回答,感覺有必要再回答一下叔哥對這三種工匠的提問理解。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是在很久遠時,人們對這三種手藝人,製作工藝和製作尺寸的一種形象比喻之順口溜。



長木匠:就是木匠在製作木器件下料時,尺寸要比做成的木器件尺寸稍微大一點,因為一件木料要做成木器,需要劃線、鋸成板材、刨面、套卯等工序,會使木料在這些工序中損耗掉多餘的尺寸,待木器件完工後,尺寸剛好是成品木器需要的尺寸。如果下料尺寸剛好,做出來的木器件就會偏小,甚至在製作過程中報廢掉。因此有經驗的木匠在下料時都會偏大尺寸下料。


短鐵匠:鐵是一種具備韌性和伸展性的材料,鐵匠在鍛造鐵器時,需要多少重量的鐵,都是根據經驗來估計、衡量、下料的。也就是說,很少有鐵匠去稱重,或者說,製造一件鐵器,都是憑感覺在下料。這裡所說的短鐵匠,就是萬一下料時,拿捏不準,少了一點點,是不礙事的,因為鐵器的製作是通過燒紅、熔化、鐵錘敲打,稍微的缺失,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彌補。

不長不短是石匠:石頭本身來說,質地堅硬,它的外形沒有鐵的伸展性,下料尺寸太大,再改小,浪費人力、財力,且作業強度很大。所以石匠在下料時,相對於鐵匠和木匠來說,尺寸上要精準一些,因此有了不短不長是石匠的說法。


二十六畫叔哥

“長大匠,短鐵匠,不長不是石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是魯班師傅在製作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各個行業各個師傅都會按照各自所製作的房子、農貝、傢什、鐵器、石器,在取原材料的時候要適當放長和取短。

1、木匠

木匠在取原材料時應該取長一點,免得做好拼湊時短了一截,無法彌補。

2、鐵匠



鐵匠在取原材料時應當要短一些,因為過去農村打鐵都是人工你一錘我一錘打起來的,而鐵通過爐火長時熔鍊捶打,鐵會變長變薄。所以取短一點既不浪費,又省工省時,省的多捶打白浪費功夫。

3、石匠

石匠鑿的是石塊,在取原材料時最好既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大長鑿起來吃力,白費功夫,太短石塊無法再補貼上去。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這些行業都快消聲滅跡了。現在,在農村建房使用木工的少了,現在的房子都是框架結構,除了上樑,門窗是鋁合金的。所以現在也不叫木匠了,叫“模板工”。而鐵匠,現在農村種地打柴的也少了,沒生意了,鐵匠們都改行打工了。而石匠,現在在農村還是有的,雖不使用石器,可人死後家家戶戶都要給死人立碑,所以農村石匠現在還是很吃香的。就說這麼多,大家瞭解其中含義就足夠了。


月季正紅

經常聽到農村的老人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這句話其實就是根據每個工種的性質和標準不同而區分的一種識別方法。在農村不管是木匠、鐵匠還是石匠都是一個比較尊崇的職業,而這些工匠都不愁吃喝。而為了區分三種工匠之間的性質,就有了“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1.長木匠

不管是桌子椅子還是傢俱,所用的木材都比較長,而下料時候就必須要留有餘地。畢竟每個人都有失誤的時候,一旦失誤了那這根木頭就廢掉了。因此木匠在備料時候都會備長一些,防止製作時候木頭的長度不夠。而傢俱做好之後長的部分就可以削去。

2.短木匠

大家都知道農具一般來說都比較短,像鋤頭、鐮刀等都不會太長。而鐵器的製作過程中還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製作成成品,這個過程涉及到淬火、鍛造等過程。在備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備的短一些,不然在捶打中鐵器會因為延展性而變長。如果料備多了那多餘的部分也就浪費掉了。

3.石匠

農村的石器文化還是挺濃厚的,家家門口都會擺放石器,如石獅子、磨盤、石墩、碑等。而這些石器的製作都需要石匠一點點的鑿刻。在工具的選擇上因為鑿刻的形狀不同而需要各種工具。而鑿刻的石料在選擇上也要不長不短,因此有了這個稱呼。

相信通過以上的瞭解答大家對這些工匠有了瞭解。而這些俗語表示的不僅是工匠本身的性質,更有人要謙虛的本質。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而我們要取長補短,這樣人生才能更有價值。


農業補貼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穩步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種產業的細化,工廠生產已基本替代了以往的“小作坊”生產。七零後也許可能還記得以前農村的“鐵匠鋪”“石匠鋪”以及“木工”,老人們常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是以他們所工作生產的對象的材料物理屬性決定的。

長木匠:大家知道,木材在加工過程的基本特徵是隻能是越鋸越短,一旦在生產時誤操作使材料變短了,將是個不可逆的事情,修改的方法要麼是重新加工一根新的木材,要麼是在原有材料上用粘合劑粘合或者增加長度的方式,所以有經驗的木工在加工材料時都會預留一定的長度,以便將來根據需要修改。


短鐵匠:鐵,大家都不陌生,鐵的基本屬性是具有良好“延展性”,這是除汞之外所有金屬的基本屬性。我國解放前農村的農機具必須生活用品,如鐵鋤,菜刀,都是打鐵鋪生產出來的,鐵製品加工過程中,總是要敲敲打打,最後做成自己需要的形狀,所以以前的鐵匠也叫“打鐵匠”,鐵在加工鐵製品過程中通過加熱使鐵變得柔軟而更易於加工,一般情況下,他們製做的“鐵胚”與預製成品相比較短,這樣可以更好利用鐵的延展性加工時使其變長。




不長不短的石匠:同樣道,這也是由石頭的屬性決定的,石頭不具有延展性,也不便有木材“粘合劑”或者“增加長度”的方式加工,更不適於用打鐵的方式改變長度。石頭一般用來雕刻石像。一塊石頭原始胚,一旦加工操作失誤,會直接導致整塊石材的報廢,得不償失。所以說,一個有經驗的石匠在加工石材初期就已然設定了石寸,在加工時必須小心翼翼,最大限度的降低加工成本。





傳統的"三匠"鋪在現代生活中已不多見,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已經消失,也許再過幾年,終將成為留在我們心中的一份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